2023年观光渔业的类型有哪几种(5篇)
观光渔业的类型有哪几种篇一
发展都市休闲观光渔业
姓 名:
学号:20120200
专业班级:
姚宪文广艺120
1一、都市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三大趋势
1、从单一的垂钓观赏型向垂钓、观赏、品赏、休闲、示范等功能,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具有以综合发展为内容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从单纯的休闲渔业生产向观光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和科普教育基地溶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都市型渔业新格局发展趋势。
3、从单项开发休闲渔业正向与城镇化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相匹配的区域化方向发展趋势。
(二)四大类型
1、生产经营型:是一些渔场以养殖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城郊80%的鱼塘,约3.2万余亩水面以此方式经营。它投入少见效快,体现原野的乐趣,面向大众,又大大地提高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环境的改变和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如西湖区周浦乡姚家坞村由8户农户承包的120亩鱼塘,全部养殖兼垂钓,去年,亩均增加收入在3500元以上,该地的“老板鲫鱼”远近闻名。余杭区良渚特种水产养殖场的21亩垂钓塘的收入在10万元。
2、休闲垂钓型:是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它是青岛市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全市建有双流农庄、九溪渔园、云竹渔村、良诸人家、南苑垂钓中心、八方垂钓场、中得养殖示范园区等20余家休闲渔场。实现满足了部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按市场比价高一至二倍),上规模渔场仅休闲渔业净收入增加100万元。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观赏鱼生产型:是以观赏鱼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的产业。现有养殖企业10余家,养殖量在1000万尾。如九溪渔园主营观赏鱼,兼营垂钓,其“溪源”牌,已畅销往青岛各大公园,远销上海、北京、广州、境外等地。
4、生态观光型:是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它对青岛市旅游业的拓展极具潜力。如千岛湖开发公司,把打响有机鱼品牌、观赏“巨网捕鱼”和鱼味馆品鱼相结合,丰富了千岛湖的鱼文化,提高了游客的消费量。中得养殖示范园区内投资100余万元建起望景茶楼、儿童游乐园、垂钓池等,形成休闲区。又如余杭区结合双溪竹海漂流和径山风景区的开发,引资3000万元建立里洪生态农业示范村,规划面积1040亩,划分为垂钓休闲区、农业种植区、生态旅游度假区、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区四大区快,其中,垂钓休闲区210亩,建立“绿色、清静、自然、垂钓、高效”的休闲渔业,构筑出现代都市渔业的田园风光。
(三)四个不足
青岛市都市休闲渔业的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青岛市休闲渔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空间远未拓展:
1、“小”:规模小,功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只能吸纳满足部份城市消费者一般需求。
2、“弱”:设施不配套,功能单薄,相关服务滞后。交通、通讯、医疗、安全保障等服务跟不上,困难问题多。
3、“低”:品位不高挡次低,缺乏精品亮点。规划滞后,缺乏科学论证,高品位、上档次渔场缺乏,与青岛市国际旅游城市地位和都市农业发展远不适应。
4、“散”:场所分散,景区零乱,缺乏整体效能。远离城区、旅游景区,整体协调功能差、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二、都市渔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意义
(一)战略定位
青岛市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市委、市政府,实施发展大都市农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从打造世界休闲之都,拓展了渔业空间,开辟渔业的新领域的发展设想出发,综合系统思考,作前瞻性研究。
现代都市休闲渔业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渔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实现与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观光园区、优特产业、风景旅游景区、教育基地等相结合,集观赏、垂钓、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品尝、购物、示范、教育等多元化一体,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
都市休闲渔业是依托现代化大城市,服务于现代化大城市的综合性新兴渔业,是大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具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即经济、社会、生态功能)。所谓经济功能:主要是指提供新鲜、优质的水产为主,满足都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提高渔民收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所谓社会功能:主要指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与游憩的场所与机会,并有利于增强现代渔业的内涵与教育功能,从而制造出颇具都市特色的乡土文化,起到修心强体、稳定社会、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作用。所谓生态功能,主要是指营造优美宜人的景观,维护生态平衡,起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增加湿地、调节气候、防治灾害的作用。休闲渔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把旅游观光和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渔业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与有机转移,从而创造出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现实意义
青岛市农业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正在进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全市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构筑“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融合”的高度现代化的都市农业体系,我们把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作为构筑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是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青岛市都市休闲渔业具有发展空间大、比较效益好、增值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开拓一条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新路子,确立加快青岛市都市休闲渔业发展的思路,积极寻求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二是贯彻市委“五大战略”的决策。根据“旅游西进”的发展新思路,迎接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青岛举办,2010年实现“生态城市”目标打实基础,打造世界休闲之都品牌,借机加快发展都市休闲渔业,确立打响都市休闲渔业品牌作为青岛市渔业工作的亮点;其三是实施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新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萧山、余杭撤市设区,禁养、限养区的确定,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发展都市休闲渔业势在必行,实施调整区域化布局,优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工),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青岛市渔业产业化水平,是实现青岛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确立把发展都市休闲渔业作为青岛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战略意义
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拓展了渔业空间,开辟了渔业的新领域。发展都市型休闲渔业利在当今,功在千秋,时不可待,机不可失。其战略意义:
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21世纪将是一个休闲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休闲时间的增长,人类自我完善的需要,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发达国家每周上班3-4天,工作只有30-40小时。我国每年法定节假日达114天,意味着休闲已成为人们的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的发展过程,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又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休闲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是社会发展一定富裕程度后,人们必然追求的目标。一方面,人们
迫切需要具有精神调节作用的休闲活动,愉悦身心,调整心态。另一方面,人们也需要通过享受更高层次,更加文明的休闲生活,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强壮体魄,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享受休闲将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一种重要特征,并将不断地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
二是对青岛市功能定位的正确把握
国务院把青岛的城市性质确定为省会城市、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青岛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十二年保持二位数增长。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9.77亿元,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50美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2898元,农民人均收入5740元,近年省、市委对青岛市提出“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增强,环境优化。青岛已被世界有关组织列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能吸纳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大批中外有识之士和工商界云集青岛,创业在青岛。青岛风光的旖旎,山水秀丽,神秀所钟的大仳名人墨客,政要达官,富商名人及中外游客把青岛作为他们理想的旅憩之地。近年来,中外旅客在青岛观光、休闲、度假等活动猛增,2003年达到2862.42万人次,其中海外旅客超过86.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25.9亿元人民币,打响了旅游在青岛的品牌。科教兴起,下沙15所高教园区的建成,33所普通高校3000个科研院所的落户,浙大等10余所高等学府的扩招,使在校学生达20万人之多,营造了学在青岛良好社会氛围。加快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发展的步伐,西湖景区整治,以及各县(市)加快旅游业的开发,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利用,青岛市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人居奖”以及全国的“卫生城市”“绿化城市”等荣誉称号。以上这些都与城市科学定位正确把握,科学运用的结果,但青岛市都市休闲渔业发展是滞后于相关产业发展,与城市定位和功能不相称。适时提出发展都市休闲渔业是对青岛城市功能科学定位的正确把握。
三是对市场价值规律的正确把握
都市休闲渔业具有广阔发展潜力和增值的空间,已成为青岛市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它投资少,效益高,是有效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新兴产业。都市休闲渔业与建立优质、安全、绿色水产品养殖园区,与开发青岛“三江”渔业资源,与发展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发展生态渔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从而创造出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都市休闲渔业也是对渔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选择,从数量扩张转到效益提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把都市休闲渔业确立为青岛市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大力推进。渔民》休闲旅游项目,探索开发湖底潜水观光,让游客领略神奇的湖底世界。
观光渔业的类型有哪几种篇二
摘要:本文探讨了观光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我国观光渔业发展现状,最后针对我国基本现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特色观光渔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观光渔业 经济
中国观光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的飞速发展,旅游经济也出现了腾飞的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我国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中观光渔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渔业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观光渔业的概念及内涵
观光休闲渔业是近几年从传统渔业刚刚衍生出来的一项新兴萌芽产业,集养殖、游钓、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渔业特色餐饮于一体,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协调的目标,是传统渔业功能和生态链延伸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对渔业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与渔业知识文化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休闲渔业的兴起
在渔港、渔区兴办以渔为龙头,开发旅游观光、钓鱼、海上捕鱼观赏、品尝海鲜风味、传播海洋和渔业知识、进行社交洽谈、健身和娱乐相结合的休闲渔业,是渔业发展中的新领域,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上世纪70、80年代,在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以及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就开始盛行和发达。日本在70年代,就实施了沿岸和近海渔场的整治,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渔港、渔村的环境,建造游乐场,发展休闲渔业,从而推动渔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渔业人员的收入,优化了生活环境。现在,美国的游钓渔业收入可达1000亿美元,并提供了120万人次的就业机会,成为其国家渔业的支柱产业。
近十来年,台湾地区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远洋渔业也遇到困难,使得渔业发展面临各种困境。为进一步引导渔业转型,适应实施休假时间增加的需求,在渔港、渔区大力兴办休闲渔业。强化休闲渔业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渔业中心,同时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休闲渔业中心的设施,包括从事海上观光、游钓艇码头、海鲜广场、游钓俱乐部、公园、各种娱乐场所和旅馆及各种设施。同时,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到渔港、渔村观光休闲,还开设鱼货直销中心,活跃渔区经济。
近年来,休闲渔业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有所发展,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渔业局在我国渔业发展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发展休闲渔业,在各省市水产厅、局和有关部门、企业单位的支持下,我们曾在北戴河、石家庄召开了休闲渔业座谈会,交流开发休闲渔业的经验。2 发展我国休闲渔业—— 开发休闲渔业的意义
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生活中许多交织的矛盾,容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大连长海县举办的国际钓鱼节和渔家旅店吸引外资300余万元,村接待旅客1.5万人次,总收入达240万元,村户均收入3.4万元,全县旅游业收入8000万元。南通世外桃园休闲农庄现完成第一期工程,年利润约60万元,全部建成后年利润约240万元。天津北塘三兄弟投资100多万元建造了长13.8米160马力,36客位玻璃钢游艇开展渤海一日游活动,日净收入为6000-8000元。北塘还投入43条木质渔船,仅7天收入70万元。河北省平山县东冶甲鱼养殖场在搞好养殖业的情况下,开发了旅游渔业,旅游渔业的开发,又带动了甲鱼养殖业的发展,使甲鱼销售量增加25%,同时也带动了三产的发展,扩大了就业人员200多人
2023年观光渔业的类型有哪几种(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