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怎么样(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怎么样篇一

1、人民主权原则

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在我国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新的含义。包括: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有特定的含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第三,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我国现行宪法,虽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基本人权原则和人权的具体内容,则直接反映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之中。

3、权力制约原则

权利制约原则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分权和制衡的理论。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应当归属于三种不同的机关来掌握和行使,以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

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表现为议行合一,即权力统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它在理论上确认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在实践中以人民代表机关作为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法治原则是宪法的根本要求,宪政本身就意味着法治。

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

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之比较

1、与政党的关系不同。

1)西方政党的职能是进行选举;

2)人民代表大会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民代表和议员之间的区别:

人民代表和西方的议员在其代表的阶级基础、职权、有无特权及选举方式上有许多重要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而西方议会通常只是立法机关。

3、在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上不同。

1)西方的议会制,大部分采取一院制、两院制;在组织结构上西方议会有议员、议长、委员会、议会党团、工作机构、国家元首组成。

2)我国采取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常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一些工作机构组成。

4、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1)人民代表大会制产生于我国人民大革命斗争中;

在中国,先有政党,后有人大,人大是在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取得执政地位后建立起来的。

2)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

在西方发达国家,先有议会,后有政党,政党是在议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这两种制度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实现统治国家时采取的不同政权组织形式。

5、法律地位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1)西方的议会是三权分立的立法机关,仅行使立法权,同政府是制约和分权的关系;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唯一性和最高性;

三、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宪法规范在司法领域获得普遍尊重,并经由法院加以适用的过程。

宪法司法化的根据

1、宪法的法律性是宪法司法化的前提

宪法是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基本关系的部门法,其法律性是指宪法与其他法律所共有的本质属性,是宪法作为法律所必须具备的一般素质。宪法及宪政的价值即在于宪法的法律性。宪法的法律性表明宪法可以而且必须被司法机关适用。只有能够被司法机关直接适用的宪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宪法。

2、至上是宪法司法化的逻辑基础

宪法至上,意味着:其一是对凌驾于宪法之上的特权或个人意志的完全否定;其二是宪法处于最高法的地位,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宪法至上,最终依赖于司法机关的宪法适用,才能获得制度上的保障。

3、切实保障人权是宪法司法化的关键

保障人权是宪政首要的和终极的价值诉求。对宪法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最终只能由司法机关来承担,宪政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宪法司法化的意义

宪法司法化对宪法自身的意义

1,宪法的司法化使得仅具有理论效力的宪法变成具有实践效力的宪法,宪法成为真正具有规范性和强制力的法律。

2,宪法的司法化,是宪法与社会现实或具体的社会关系相连结的纽带,可以增强宪法的适应性。

3,宪法司法化是保证宪法至上的关键环节。

宪法司法化对法治的意义

1,宪法的司法化是法治的起点。法治建设的第一步便是所有法律进入司法领域,首要是实现宪法的司法化。但是,宪法的司法化仅是法治的起点。2,宪法的司法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宪法进入司法领域,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关键。

3、宪法司法化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宪法的司法化已经成为现代宪政国家的基本标尺。

宪法司法化的特点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和根本法,宪法司法化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特点。

1、宪法司法化的效力和内容具有最高性和原则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宪法适用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适用。在法的适用中,只有符合宪法的法律,才具有对具体的法律事实的适用性。

2、宪法司法化的主体特殊

在宪法司法化的道路上,各国根据本土的法律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选择不同的主体承担这一重任,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普通法院、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和德国的宪法法院。

3、宪法司法化不同于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是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所认可的机关,其以一定方式进行合宪审查,取缔违宪事件,追究违宪责任,从而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宪法制度。违宪审查是宪法司法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专门机关对特定的事件和行为进行判断并作出处理的一种活动。

四、教育平等权与女性退休

1、平等保护及其差别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在这里表现为平等劳动权。具体地说,假如女性55岁退休侵犯了女性的宪法权利的话,应该是侵犯了女性的平等劳动权。

平等保护并不排斥分类,也不排斥对不同类别的群体配置有差别的权利。只有那些不合理的归类才违反“法律平等保护”原则。归类是否正当,必须满足两项要求。首先,法律必须具备合宪目的;其次,法律必须是取得合宪目标的合理手段。第二项要求可以表述为手段与目的的相关性。

但是,忽视差异反而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不平等。平等可以分为同一平等和差异平等。从差异平等的角度观察,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必须通过法律调节,才可能达致真正的平等。

首先承认,从人的尊严角度,男女应当平等。我国宪法反复强调这一准则。但男女平等并不排斥给予妇女以特殊的保护。我国宪法第48条规定男女平等之后专门规定对妇女的保护。我国还有《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门用于保护妇女的权益。

2、女性

最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怎么样(四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怎么样篇一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在我国宪法中,人民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