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德鲁克管理理论(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3

德鲁克管理理论篇一

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并尝试着提炼出这本书的精髓,在此谈一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企业目的在于创造顾客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存在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因此企业我觉得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与创新,其它工作都是成本。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德鲁克的事业理论给了管理者一个思路,让管理者思考一下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企业的客户是谁,客户认为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他有什么价值,思考一下企业究竟做什么,不做什么,思考一下自己的企业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影响企业的根本性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在经营定位上存在着三个误区并可能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困境:

1、第一个误区是以企业自身生产能力、员工素质、员工意识等综合要素作为本企业可以提供产品或服务定位的圆点,完全忽略了顾客的实际需求。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始终停留在推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

2、第二是忽视产品生命周期的存在,产品更新换代和创新意识滞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开发由于缺乏创新意识而无法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的变化,企业发展因产品滞销而后劲不足。

3、第三个误区是忠实于客户的服务意识还没有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还仅仅停留在企业的领导层面或停留在管理人员的计划中,而没有变成全体职工的共识和旨在落实的过程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企业为谁而存在这一关键点的认知水平上,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企业更多地是沉湎于如何做大销售收入以进入世界500强的迷思中;德鲁克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三大任务之一,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企业家忙不迭地声称自己的财富是“干净的”,却没人相信;德鲁克点明了成为有效管理者的五种习惯,而中国企业家更多的把忙碌等同于高效;德鲁克指出,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而中国企业似乎更擅长于模仿和价格战。从以上观念的对

比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与世界成功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思考的。

上面提到医院1999年改革以来的经营轨迹,一条贯彻始终的经营主线是以医疗市场的需求设计医院的经营项目和医疗服务,尽管在落实符合医疗市场需求经营项目和服务的组织上存在着医疗设备、人员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困难,当时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些难题,争取通过提供最好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尽管如此操作会加大运行成本,可是我们可以换来接受医院服务的客户群,这是无价之宝。几年来,医院的客户群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单一的对内部职工服务,变为面向北京市医疗市场的客户群,成为真正意义的社会性医院。尽管我们的客户群还不稳定,我们的竞争能力还不强,但是,他们的经营思路没有出现偏差。然而,他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医院自身员工的医疗素质不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医院团队整体营销的机制也还没有形成,以上这些因素不可避免的制约着医院的经营规模和社会责任的实现,这是医院经营班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和遗憾,尽管他们一直在做大量的引导性的思想动员工作,但是工作的效果总是不能十分令人满意。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异地经营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了,我们认为这是医院经营腾飞的良机,在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总结以往经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化医院的改革,用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异地经营后的新医院的经营。我认为医院深层次改革应该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认真做好服务人群医疗需求分析,医院的医疗项目定位于医院周边服务人群的实际需求,实实在在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低价位的医疗服务,造福一方百姓;二是以建立医院经营团队为目标,彻底改革旧的用人机制和建立综合绩效考评机制,不能再出现少数低素质员工毁誉医院的情况发生,彻底改变经营养人的局面,真正实现经营用人、经营用能人推进医院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三是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以病人需求作为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满足病人不断增长或变化的需求,不断吸引和创造更多的顾客,使得医院的经营成果不断上升、医院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管理是机构的器官

德鲁克形容“管理”是机构的器官,无法独立存在,所以管理阶层必须肩负三项任务:

一、达成机构的目的与使命,例如企业主管在决策时,要以追求经济绩效为要务;

二、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因为“人”是所有机构最重要的资源;

三、履行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机构能脱离社会存在,唯当对社会有益才具有存在价值。管理使各种机构(包括各种组织和企业)产生绩效,所有这些机构组成了社会;社会的机构是社会的器官,管理则是每个机构的器官;机构是为了担负社会的某种特定功能,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而存在;否则,机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机构的生存取决于管理。

正是因为缺少对管理和企业运作的认知,中国企业常常过度关注组织的外部因素,把“关系”、“资本运作”、“策划”等当作竞争力的源泉,于是我们看到了德隆、三株、格林柯尔、tcl手机这样的流星滑过。其实,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力的大比拼。有了基本功和深厚内力,才有可能笑到最后。仔细琢磨,德鲁克先生的每个真知灼见都在刺痛着中国企业家们的神经。中国不缺聪明人,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

几千年官本位的封建意识依然严重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我认为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成果的不良意识有三个:

1、管理=特权:管理人员定位出现了偏差,管理就是特权,就是高人一等。按照德鲁克的定义,管理是企业大循环之中的重要一环(器官),而不是独立的特权部门。我认为当今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服务于本企业各个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工作,而不能只是教练或裁判。

2、管理=单纯管理:所谓单纯管理我认为是脱离企业整体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地为管理而管理。实际上管理应该紧密围绕企业的目的和使命,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提供组织保证。脱离了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就失去了管理的真实动力。

3、管理=管人:按照德鲁克的思想,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实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但是,我认为企业管理的主线应建立在确保企业的目标和使命的实现,通过宣传、推广企业的目的和使命,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做好本职工作。对不利于企业目标和使命实现的事和人管理人员应该给予有效的约束,但是,事实上脱离企业目标和使命的管理(管人)是狭隘和不存在的。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医院经营班子一直在管理人员中贯彻与被为管理对象服务和加强沟通的意识,通过与员工的思想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尽可能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避免以罚代管现象,尽最大努力营造医院和谐的工作环境。从实践结果来看医院职工的自觉意识和判断是非能力确有一定的提高。正如德鲁克所说:“不但企业要发展,企业中的人也要发展,管理者本身也要发展。管理者有责任帮助他人发展。”

三、掌握当下才能创造未来

德鲁克认为,未来难以预测,但可以用有系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找出那些足以孕育未来的重大改变。第一是去观察人口变化,此外,经理人应该留意功能相同或相似企业、其它产业、国家与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是否出现结构性改变的征兆。他表示,未来世界迟早会到来,若不做准备,再强大的企业也会陷

入困境。对企业主管而言,要能够勇敢地承担创造未来的责任,这也正是强者胜过竞争者的根基。

在经营实践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光华医院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医疗机构的大环境而生存,社会医疗需求的变化、政府管理政策的调整、服务人群数量及年龄组成变化、社会重大事件等因素都必然给经营带来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新的商机。作为经营者不能只顾低头忙自己的事情,必须抬头看一看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变化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及早发现发展动向,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避免事情一旦发生的措手不及,危及医院整体经营目标。2003年春天一场非典带来全国和全世界的恐慌,人们在对非典高度恐惧的同时,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渴望膨胀,国民的对健康的渴望和健康意识空前提高,作为医院经营者我感觉到健康产业的商机出现了,于是我们从2003年5月初开设筹备建立光华健康体检中心,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在非典刚刚过去我们的体检中心就投入经营,并且,首先创造了把体检中心与医院门诊完全分开的做法,让体检客户完全放松的接受健康体检。此举受到中小型公司体检客户的欢迎,实现了良好的经营成果,既满足了社会人士的健康需求,又实现了医院经营目标的飞跃。在我院体检中心运行的第二年众多的体检中心才纷纷开业,可是我们已经抢占了先机和一定数量的客源,实现了“占位效应”。

四,感悟: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里对管理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定义,最经典的一段话就是:——“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通过读这本书,感觉颇深,打小没读过这么优秀的书,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所以我觉得人还是多看书好啊,以后一定会多看看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同时也谢谢老师给了学生我们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接触世界先进管理知识。谢谢老师的引导与帮助。

市场营销07级牛海新

德鲁克管理理论篇二

德鲁克于

1909

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其家族在17

世纪时从事书籍出

版工作(drucker

原意为“印刷者”)http:///new?fr=home###

。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

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 中。其

1979

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管理理论篇三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前言

有关于管理的经验与著作真是浩如烟海,而其中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则以他的实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为人所称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大师的作品。初次听说德鲁克,是在大一的管理学课上。德鲁克的一生就是探究管理思想的一生,但是,其思想动力的源泉就是实践,因此,他书中所透露出来的也都是管理世界的真实图像。

德鲁克很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正由一群独立自主的个人创造。明天将会如何,主要取决于今天的决策者,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洞察力和素质。因此,组织中管理者的作用则是不可小觑的。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决定组织成效的关键因素。所以,这本书以大量的篇幅论述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说:“这本书是为那些对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所写,是专门为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管理者’的人所写的。”用心的读读这本书充满智慧的书,希望能够用大师之道,感悟管理的真谛。

二、桌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在本书的开篇,德鲁克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他认为,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在书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这也是我初次拿到这本书所想到的问题。他说,知识工作者跟体力工作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唯有从事“对”的工作,才能使工作有效,而这一点,却是无法用衡量体力工作的方法来衡量的。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把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情,他必须具有有效性。总之,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

在还没接触管理时,我对管理者的定义就是管理人的领导。在看完了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定义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管理者。所谓管理者,是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不能仅以执行命令位满足,他必须能够决策,并承担起做出贡献的责任。只要他有一天身为管理者,就不能忘记他的标准、目标和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仅仅局限与自身的因素,还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工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那么,应该如何学会卓有成效呢?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德鲁克提出了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

4、有效地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当我们接触到管理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样的人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吗?是的,或许我们的确没有天生的管理天赋,或许我们很内向,根本不擅长与人交流,又或者我们开朗热情,善于交际等等,但是,谁适合或不适合,那只是人主观上的臆断。德鲁克就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高效率的共同个性’。他们中间,只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有把该干的事情干好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我想是可以培

2023年德鲁克管理理论(五篇)

德鲁克管理理论篇一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并尝试着提炼出这本书的精髓,在此谈一谈自己粗浅的体会。一、企业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德鲁克认为,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