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篇一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巧设一些小练笔,既是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练笔写在文本留白处,写在文章动情时,写在文章意犹未尽处。既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消除了对写作的畏惧感,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布置学生作文的时候,学生写起来总是感到无从下笔,茫然不知所措,总会看到学生“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甘咬钢笔头”的局面。

如何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状况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上巧设一些小练笔,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更重要的是,练笔素材是一样的,这样就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学生写完后,老师可以让先写完的同学上台读自己的小练笔,优美的词句、段落集体欣赏,不妥或错误之处互相订正,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使学生的习作批改能力大大增强。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同学练笔的范文中找到自己写作契合点,使自己的真情在作文里自由流淌。正因为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设计小练笔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快乐地写作,必能让学生写出一份别样的精彩。

一、写在文本留白处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晚唐诗人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着重说的是含蓄的最高境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在说“空白”,因为只有作者的“不著一字”,即不把话都说出来或说完,读者已能“尽得风流”,产生各种各样的美妙的联想。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文章留白处,让学生去填补,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文章脉络清晰,语言生动,满篇皆画。尤其是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欣赏双龙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到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因此,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如此神奇的景象,叶圣陶先生只用概括的笔法简单地写了下来,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把双龙洞介绍给更多的人吗?”学生兴致高昂,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想象和创作。一句句有趣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描写诞生了。有的学生写到:“我被蜿蜒在洞顶的双龙震撼住了:一条黄龙,张牙舞爪,头向上高高地扬起,好像要冲出洞去;旁边的那条青龙,紧跟其后,好像也要一飞冲天”。还有的学生写到:“我看到了一块石钟乳,好像一位翩翩欲飞的仙女,来到了人间。只见她发髻高挽,一只采花的小竹篮挎在臂间,好像在把鲜花撒向人间。”大家一起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自豪,更对双龙洞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有的学生甚至对我说:“我一定要让爸爸妈妈也带我去看看。双龙洞太有趣了。”在这一个写的训练中,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对文本的感悟,因为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内洞的神奇,又感受到当时作者那种惊叹的心情,更把所学过的一些写作知识运用其中,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这样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二、写在文章动情时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高明的教师很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引燃学生之情,将情感转化为文字。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我在教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老人与海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回看15—18自然段这三段文字,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声诉说,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情有意的海鸥。当作者抬着老人的遗像越走越远时,海鸥们还 1 在紧紧追随„„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也学着作者的写法,抓住海鸥的动作,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生由于有了课堂情感的积淀,很快写了出来:

有的学生写到:“当人们抬着老人的遗像越走越远时,“独脚”蹒跚地追上遗像,雪白的翅膀扑打着遗像,仿佛在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旁边的“老沙”,则目不转睛的盯着照片中的老人,眼神里充满不舍与绝望,仿佛在为朝夕相处的亲人默默哀悼。”还有的学生写到:“„„另外几只海鸥也挤到遗像前,深情地看着遗像中的老人,低声鸣叫,似乎在说:‘让我们再看亲人一眼吧,让我们再看看吧!’海鸥们追着人群飞出了几十米才停下来。许久,海鸥们竟在原地站成了两行,一齐高声鸣叫着,好像吟唱着一曲离别的歌,与亲人诀别。”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激发学生的情感就是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在练笔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你会惊奇地发现,那里贮藏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奇珍异宝。

三、写在文章意犹未尽处

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猜测想象的空间。此时,可以指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顺着作者的思路合理想象,延伸情节。把那些潜藏在悬念里的富有想象力的内容续写出来。设计出独特的事情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培养写作能力,创设了一片独自创作的天地。

如《看不见的爱》一课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读者浮想联翩。针对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此时,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接着写下去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兴趣非常浓,一会儿就写了出来。有的学生写到:“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去,看到那男孩边开心地挥舞着粗糙的弹弓呐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还有的学生写到:“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去,朝放瓶的地方看了看,在那里,不久前还有一个玻璃瓶立在那儿,而就在刚才,那玻璃瓶竟被一个盲童打碎了,玻璃碎片撒了一地,反射着洒满人间的月光。我不禁有些吃惊。在明朗的月光下,蛐蛐仍然在唱着优美的歌曲,我不知为何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母亲把自己对儿子的爱“放进”小石子中递给儿子,小男孩接过母亲的爱,刚要 2 倒下的信心就重新树立了起来。”

文章可以结束,课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看似不起眼的练笔,留给孩子们的影响当会如生命的长河永不止息。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小练笔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像的升华。

总之,课堂处处是作文,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的“小练笔”,既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消除了对写作的畏惧感,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这些言语实践所带来的欣喜,定会令语文课堂教学洋溢无限生机,小练笔也可以演绎大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篇二

多彩课堂小练笔,为学生习作“助航”

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铺中学 高程 *** 邮编 718001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直都比较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有关“读写结合”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有了“小练笔”的身影。但是怎样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对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小练笔提出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力求使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小练笔 实效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如何让课堂小练笔丰富多彩,取得实效呢?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读写结合点,并且写的内容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从而发现教材中潜藏的教学价值,选择恰当的时机,安排合理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练习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点燃激情,倾吐心声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通过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世间感情的美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学习这一类文章时,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安排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学生对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教之严,爱之慈”不计回报,无私地付出深深地打动了。我趁机引导学生从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付出想到自己的妈妈,让学生写写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借此机会向自己的母亲表示感谢。

二、仿写句段,重铸精彩

语文书本中,有许多表达生动形象,文质皆美的语段。读着这些精美的语段,想象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字里行间包含着的深厚情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小练笔,仿写这些精彩句段,从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

三、启发想象,补写空白

初中语文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我们可以巧用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标点,或文中的空白之处开展“小练笔”。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让学生写写自己赶集与会,听到商贩们的吆喝声,很快,他们就写下了自己所见所听的吆喝声,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和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不同地方同一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趣味改写,激发欲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结构严谨、表达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改写方式有两种:

1、改写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把古诗改为写景、叙事、状物的文章。

2、改变人称叙述。利用改变人称的方式改写课文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五、扩写练习,妙笔生花

对于内容比较简洁的语句,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扩写训练。这样的练笔,是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所进行的“再创造”的过程,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六、立足原作,删繁就简

缩写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题材、体裁、顺序的前提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成一篇简短的文章。缩写在紧紧抓住中心的前提下,剪除枝叶,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压缩文字的训练形式。它有助于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俗世奇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缩写训练学生们能在300字中将“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描述清楚。

七、精彩续写,延续精彩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一训练可以起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民俗民风很感兴趣,于是就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以《我身边的民俗民风》为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写写关于我们身边的民俗民风。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非常高,不到十分钟就有同学完成了创作。在同学们创作中,有的写了陕北的窑洞,有的写了陕北的小吃,有的写了结婚时的喜庆场面,有的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有的写了清明节扫墓和寒食吃滩簧的习俗„„在训练中,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实践证明,课堂小练笔的切入设计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方面多下一点功夫,就会找到进行课堂练笔的适当切入点。只有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让小练笔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篇三

教学小练笔反思

“随文小练笔” 的方法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崔玲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人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莫定基础。几年来,在从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小练笔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儿点尝试。

一、精品仿写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例如:“新湖公园的湖水变清了„ „ ,新湖公园的湖岸变关了„ „ ,新湖公园的游人增多了„ „ ”这段文字内容丰富,反映了新湖公园旧貌换新颜的主题。

二、情节扩写

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使之具体详尽的练笔方式。如《丰碑》 一课中讲将军着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可以指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是如何掌握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由于棉衣紧缺,尽管手中掌管着这么多的棉衣,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而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把军需处长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激起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三、插图补写

有些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细节,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补写练习。如《刘胡兰》一文教学时,可出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怒火满腔的插图,让学生从中观察刘胡兰的动作、神态,并想象出她当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一篇短文。通过补写,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古诗改写

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如把古诗《宿建德江》 改写成散文:秋天的一个傍晚,薄雾笼照着整个大地。在宽阔的江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船。透过薄雾望去,像一片叶子浮在江而上,船慢慢地向江中的小洲驶去,当船靠近小洲时,从船里走出来一个人„„

五、课文缩写

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本来愈思。如《 西门豹》 是一篇约千字的长课文,它通过记叙西门豹奉命管理邺县、调查研究、严惩坏人、兴修水利的故事,表现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于斗争、为民除害的精神。因此,让学生保留主要故事情节,把原文缩写成300 字的短文。

六、故事续写

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学习《再见了,亲人》 一课后,学生被文中送别的场面深深地感染,教师可以说: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后来可能发生的事。于是,有的学生以《重逢》 为题,写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在北京见面时的感人场面;有的以《 梦中见到阿妈妮》 为题,讲一个志愿军叔叔回国后经常梦见一大娘的动人情景;有的以《 大嫂的腿》为题,写志愿军把大嫂接到中国为她安装假肢的故事„„以上是随机进行小练笔的六种主要形式。我把它

2023年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4篇)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篇一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巧设一些小练笔,既是是课文内容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