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位置》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下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四篇)
六年级《位置》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下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篇一
李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二、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三、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
(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四、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100页练习十五第2、3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课后反思: 让学生根据整堂课的活动和课件来回忆,锻炼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整堂课教学环节连贯,学生自主性强,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在教学后,同样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对起始列和起始行的理解和掌握,这个环节的讲解没到位,否则,学生容易把第二列和第二行看成第一列和第一行;
2、在此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对学生的鼓励性的评价比较苍白无力,以后还应加强评价性语言的多变和丰富;
3、此课内容是否能作为活动课在室外授课,是我正在考虑的,也许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年级《位置》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下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篇二
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执教者:cy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
教材分析:
最新六年级《位置》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下确定位置教学反思(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