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寓言教学设计(五篇)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义,品析优美的语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则寓言的深刻内涵,学会赏析寓言。2.学习两则语言巧妙的构思。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法,分组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预设答案: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似乎自相矛盾。)引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二、文学常识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分析课文《白兔和月亮》
(一)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复述)
(二)赏析课文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白兔,标题是《白兔与月亮》,那么,白兔和月亮之间关系有哪些?
白兔赏月(1)白兔得月(2-4)白兔还月(5)
2.得月前后,月亮在白兔眼中各是怎么样的?白兔的心情分别是怎么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赏月: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得月: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感受一下白兔得月前后的不同心情吧:
(1)风韵:原意是指优美的姿态神情,在这里作者将月亮阴晴变化时的神态拟人化,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白兔眼中的月亮之美。
(2)慷慨:指不吝惜,这里是暗示白兔承受不了诸神之王的这个决定。
(3)“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这句话写出了白兔赏月时欢快、闲适的美好心境。
(仿写:每逢周末,我都来到茶馆饮茶,或是悠闲自在地听听音乐,或是津津有味地品品茶!)
(4)“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两个“盯”能换成“看”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盯”字生动地刻画出白兔在得月后极其紧张、惟恐失去的神情和心理,而“看”没有这种表现力。
(5)“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句话连用两个比喻,将白兔紧张不安的感受具体化,“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与前文的“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形成鲜明的对比,心理描写十分到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只时刻担心月亮丢损的白兔形象,真实可感。3.白兔得月前后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得失之患 4.这种得失之患是怎样产生的?
(1)得月前后,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中,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 得月前,白兔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心情闲适。
得月后,在白兔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和损害上,对月亮抱着功利态度,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由看待事物的眼光上升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些人遇事总是计较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比较超脱,心胸宽广,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
(2)(引导:试想白兔得到一把青草,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吗? 不会,白兔拥有青草,是心安理得地拥有,决不会担心紧张。)白兔的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是如此的渺小,拥有与能力并不相符,白兔实在不配拥有月亮,因此紧张不安。
(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他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因此可见,有些拥有并不是幸福。)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6.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7.这一则寓言为什么提到人类?
(赏析“慧心”)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它讽刺了人们贪婪的欲望。
(三)拓展延伸
1.由学生分组讨论启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和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产生得失之患。关键在于:(1)该不该拥有,不该、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2)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联系现实生活讨论,拥有财富就一定有得失之患吗?)
3.既然拥有并不一定幸福,会产生得失之患,那么,难道一无所有才自在吗?“与其拥有不如没有”的观点对不对? 不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面对厄运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一起来看看第二则寓言《落难的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吧!
二、分析课文《落难的王子》
(一)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王子)——王子怎么了?(遭遇厄运)——王子遭遇厄运前后,态度有什么不同?(怕、抗)
(二)赏析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王子与厄运之间经历了怕、遭、抗三种关系,那么,本则寓言是如何来写这三种关系的呢?(1)怕:
最新人生寓言教学设计(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