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论文(4篇)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论文篇一
1.前言
随着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交流伺服系统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和智能功率模块(ipm),从而实现了从模拟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转变。空间矢量pwm
调制,它具有线性范围宽,高次谐波少,易于数字实现等优点,在新型的驱动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永磁同步电机(pm
sm)
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较高的转矩密度、转动惯量小、转矩脉动小、可高速运行等特点,在诸如高性能机床进给控制、位置控制、机器人等领域pmsm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发展也很快,已成为调速系统的主要研究和发展对象。数字仿真技术一直是交流调速系统分析计算的有用工具。但随着对pm
sm
控制技术要求的提高,空间矢量pwm
控制系统成为首选方案。本文对其进行ma
tlab
s
imul
in
k下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2.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
矢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转矩控制性能,而最终实施仍然是落实到对定子电流(交流量)的控制上。由于在定子侧的各个物理量,包括电压、电流、电动势、磁动势等等,都是交流量,其空间矢量在空间以同步转速旋转,调节、控制和计算都不是很方便。因此,需要借助于坐标变换,使得各个物理量从静止坐标系转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然后,站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上进行观察,电动机的各个空间矢量都变成了静止矢量,在同步坐标系上的各个空间矢量就都变成了直流量,可以根据转矩公式的几种形式,找到转矩和被控矢量的各个分量之间的关系,实时的计算出转矩控制所需要的被控矢量的各个分量值,即直流给定量。按照这些给定量进行实时控制,就可以达到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性能。由于这些直流给定量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因此,还必须再经过坐标的逆变换过程,从旋转坐标系回到静止坐标系,把上述的直流给定量变换成实际的交流给定量,在三相定子坐标系上对交流量进行控制,使其实际值等于给定值。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2.1坐标变换理论
矢量变换控制中涉及到的坐标变换有静止三相-
静止二相,以及静止二相-
旋转二相的变换及其逆变换。抽象成坐标系间的关系就是从静止as
-b
s
cs
坐标系向静止a-
b坐标系的变换,以及变量从静止a-
b坐标系向同步速旋转d
q
坐标系变换。现对各坐标轴之间的电流转换公式总结如下:
坐标与坐标转换关系
(1)
坐标与坐标的转换关系
(2)
坐标与坐标转换关系
(3)
(4)
上述几式是电流的转换,电压的转换与电流的转换相同。
(1)~(4)是恒功率变换,恒功率变换中三相坐标和两相坐标中计算得到的功率是相等的。实际中还有一种恒幅值变换,即电流电压的幅值在三相坐标和两相坐标中相等,但功率在两相坐标中需要乘以1.5才是实际功率,控制中使用恒幅值变换感觉更方便一些。
(5)
而且实际中由于三相平衡,往往只检测两相电流,所以还有一种基于恒幅值的u-v=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论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