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篇一

(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依然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要同阶段水平设置要求,理清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实施新课程的不同点,准确理解和把握各阶段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2.初中阶段,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重学生基础运动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在确保促进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一、二年级必修8学分(含田径运动必修1学分),三年级必修2学分,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共计11学分(每学分相当于18学时)。学时修满11个必修学分即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4.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可以在七个模块: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六个运动技能模块和一个健康教育专题模块中进行选择性教学。其中田径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专题模块为必修,其它为选修。5.考虑实际情况,常州市高中学校暂不开设滑冰、滑雪等“水上或冰雪类项目”,同时建议各项目的模块设计以36学时(2学分,一学期)或72学时(4学分,一学年)为设计单元,并且每36学时的单元设计中设置2—4个学时的拓展性教学内容和3—5个学时专项体能教学内容。拓展性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应对学生能力发展、天气变化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需要。

6.科学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做到每学期、每个单元有计划,每堂课有教案。

(1)学期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水平设置要求,从实际出发,总体安排,统筹计划:

(2)单元教学计划,根据维度目标制订。

(3)课时计划,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订,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和教的方法)、教学后记等部分。(4)教案的设计和撰写

(4.1)提倡使用市教研室或区教研室统一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案”规范设计,不反对对电子教案的使用;

(4.2)使用电子教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电子教案设计的格式和规范要求与文本教案相同;二是,学校具有电子教案交流平台,且教师具有电子教案撰写条件,能够在教研组内开展正常交流;三是,电子教案必须是每学期进行适应性改造或原创的教学设计,且需在学期结束前打印并装订成册交教研组或学校存档。

(4.3)提倡按照市教研室或区教研室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案”规范撰写详细教案,正确认识教学简案使用的可行性;

(4.4)撰写教学简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者教学工作认真踏实,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具有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或担任体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二是,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后记,并重点突出教学步骤设计和教学后记; 7.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

☆做好场地器械的布置,充分考虑合理性与安全性; ☆提前到达上课地点;

二、课堂教学

1.遵循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人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与学的规律

☆教学手段与内容相配合的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的规律 2.合理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能、培养运动爱好、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有实效;

☆高中阶段,以运动项目为选择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系统性;但要注意结合专项教学的特点特别关注专项体能练习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初、高中均需适当选择队列队形、体操、健美操、武术、球类等多种内容; ☆初、高中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 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

☆灵活运用组织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关心体弱和病残学生;

☆遵循人体生理、运动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注重保护帮助的教学与运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4.遵循体育教师教学基本素养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上下课有集中、整队和点名;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学生请假、见习等条例;

☆上课前应指导或检查学生服装、鞋子,排除携带易伤物品上体育课; ☆上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 ☆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文明; ☆力求讲普通话,语言的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口令清晰、规范,声音宏亮;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的布置情况,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发生;

☆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忌简单和粗暴的教育和教学行为; ☆如无特殊情况上课时不戴遮阳帽、墨镜和手套; ☆按时上下课,不要拖课,不提前下课;

三、课后活动

1、做好器械收整理归放工作,爱惜器械;

2、布置下一节和课外练习的内容;

3、做好教学反思,注重成功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4、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统计工作;

5、做好学校业余运动队的选拔、组织、训练工作;

6、协助班主任做好大课间、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7、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三、评价与考核

(1)课堂教学评价

☆关注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亲历实践过程; ☆关注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发展情况;(2)学生学习评价

☆采用多元化,重过程,兼顾结果。采用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提倡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

☆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体能、基础知识、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

☆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篇二

体育中的健康问题

体育锻炼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使吃下去的东西能更好更快地消化吸收。但应注意以下几点饮食卫生要求,否则将会引起慢性肠胃疾病。

1.运动和吃饭时间要安排得当。如在剧烈运动后很快就吃饭,往往食欲很差,再好的饭菜也不想吃,因为运动刚结束时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仍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情绪还很紧张,消化腺的分泌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不想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勉强吃下去,食物也不能很好地消化,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消化不良,患慢性肠胃病。一般来说,运动后休息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吃东西是比较合乎卫生要求的。

2.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对肠胃的影响更大。因为,饭后胃肠的活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如果在这时进行剧烈运动,则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进而使肌肉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液较集中供应运动器官,而减少了胃肠的血液供给。同时,胃肠的活动也减弱,消化液的分泌也减少,胃壁松弛无力,食物得不到充分地搅拌和消化,就会拖长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以致发酵酸化,吐酸水。胃液减少,胃的防腐能力就降低了,这又是消化道易被感染患病的原因。因此,饭后应稍事休息再作运动。

3.饭后和运动后不要大量吃冷食。饭后大量吃冷食,首先会使肠胃血管突然收缩,使供给肠胃的血液突然减少,致使消化受到阻碍。其次消化液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起作用,胃肠温度突然降低,它的能力也随之下降,结果食物就难以消化,日久就免不了得肠胃病。

4.运动刚刚结束时,由于体温升高,大量流汗,无克制力的人往往为了一时痛快便大吃冷饮食,结果肠胃因受到刺激而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痛等病症。

5.不能乱吃零食。按时吃饭能使消化器官有规律地工作,是维护肠胃健康的一个重要措施。乱吃零食,就破坏了消化器官的规律性活动,到了吃饭的时间,消化机能反而下降,这就会抑制正常的进食活动。吃的零食如果是甜食或油腻的食物,则更会降低食欲。在这种情况下,若勉强进食,食物则因消化液的减少和肠胃蠕动缓慢无力而难以消化。但水果可加强消化腺的活动,并能供给维生素,不在此例。

6.运动后要合理饮水。激烈运动后,常使人感到格外口渴,有些人只图一时痛快,在运动后大量饮水,这是不卫生的。因为运动时,胃肠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暂时减少,这时大部分血液都流向肌肉了,以便供应运动时肌肉所需要的养料和更快地带走废物。如果这时大量饮水,由于胃肠血管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影响呼吸。在运动结束后,心脏的负担在逐渐减轻,如果这时大量饮水,一部分水经胃吸收进入血液之中,循环血量有所增加,不但给心脏和肾脏增加了负担,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快出汗,使体内盐分排出过多。运动后的口渴,并不一定真正表示人体缺少水分,这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吸加强,水分蒸发较快和唾液分泌减少变稠,致使口腔、咽喉、呼吸道和食道上的粘膜比较干燥,因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只要漱漱口,湿润一下口腔粘膜,再有意识的克制一下,那么口渴的感觉就会减轻。

7.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水。如果人体是在进行长时间的运动,特别是在夏天,不仅消耗大量热能,同时也失去大量水分。机体内的水分减少,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工作能力。

当失水量占体重的4-5%时,可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当失水量为体重的10%时,会引起循环衰竭,从而导致机能下降。主要体征是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补充水分的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5-20分钟饮水100-150毫升,这样既可及时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又不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若大量饮水后仍然继续运动,水在胃中晃动,使人不舒服,并可引起呕吐。关于水中饮料的成分,含糖量一般不宜过高。据研究,夏天饮料的糖浓度不宜超过2.5%,冬季可适当增加到5-15%,以维持血糖水平。

如果在体育锻炼中不注意饮食卫生,则会严重影响锻炼者的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五篇)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教材篇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依然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