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旅游四大优势 研究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意义(4篇)
海南乡村旅游四大优势 研究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意义篇一
旅游是一种商业模式,是由开发者或经营者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位置,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因地制宜开发的一种特殊产品。贵州省与海南省是两个自然特征差别很大的区域,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贵州——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以碳酸盐岩为主,加上亚热带温湿气候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贵州的旅游特色之一——奇山异水。贵州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省会城市贵阳则有中国“第二春城”之称,夏天是很好的避暑之地。
海南岛——位于中国雷州半岛的南部,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四时常花,长夏无冬”的地方,气候条件特殊,成为越冬胜地。五指山横空出世,周围丘陵、台地和平原围绕着山地,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气势十分雄伟。
二、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山川秀丽,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等,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味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海南——海南岛地处热带,四面环海,降水充沛,是以个水上天堂,碧海蓝天,水清沙白。水上运动花样繁多,如垂钓、游艇等等,都可以在海边尽情享受,最主要特色还是潜水。这里的旅游以热带风光为主,各种公园风景秀丽,以自然生态为主,进入其中,能感受淳朴的自然和远离城市的喧嚣。沙滩也是一道很好的风光,给人以浪漫、坦然的情怀。海南岛还是情侣必去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天涯海角,那是个富有爱情的地方。
三、景区概况
总体来说,两个地区的旅游景点都很多,但4a级以上的都到十个,同一个地区景区的相似度都比较大,但海南的景点要比贵州的多得多。其中贵州以水景——黄果树瀑布、岩溶景观——织金洞以及红色旅游为主;而海南以展示热带自然风光、海滨等旅游为主。两个地区的旅游高峰不同,贵州是避暑之都,夏季最受欢迎;海南岛是越冬胜地,游客大大胜于贵州。
四、文化历史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赫性。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如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烽集中营旧址、从江增冲鼓楼、普定穿洞遗址等等。
海南——海南也是个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三亚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始创于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但其历史还是逊于贵州。
五、旅游交通、商品
贵州——贵州由于地形的影响,大多数地方没有通高速,所以很多游客不喜欢来这种山路十八弯的地方,而且发展又比较落后。贵州旅游景区的商品以民族特色(如服装、工艺品等)、地方特产(名烟)为主,由于气候因素,贵州小吃以酸辣和麻辣居首。
海南——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起伏不大,总体海拔不高,所以交通很便利且畅通无阻。这里四面环海,所以最不缺的就是海产品,如海贝、珊瑚等。由于这处于热带气候区,长夏无冬,天气很炎热,他们食物以清淡、甜食为主。
总之,贵州旅游以山水和红色旅游为主,高峰期在夏季。但目前全省侧重开发的名山、民族风情、红色旅游、森林旅游、溶洞、气候、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存量还很大,有较大的可持续开发潜力。海南也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其独特的阳光、海洋、沙滩以及独特的彝族风情等为支撑,可以带动其它产业链的发展,尤其在房地产方面的发展潜力也是很大的。
海南乡村旅游四大优势 研究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意义篇二
基于“工学结合”的海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袁琴英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系,琼海 海南 571400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发展,海南省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海南省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做了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基于“工学结合”模式对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对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海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稳步前进,海南省旅游市场不断向外拓展。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海南省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目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摸索中不断改革,然而从实际需求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未能真正从学生从事的岗位出发,实践教学制度不完善,“工”、“学”未能有效结合,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在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工”与“学”有机、有效结合无疑意义重大。
一、海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自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来,海南省各大高职院校立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目前,活跃在海南旅游市场上的多数毕业生无疑都是这些教学改革的受惠者。然而,通过调研,多数同学反映工作期间适应岗位能力差,工作辛苦。他们普遍认为在校期间所用教材选材太过空泛,与实际所需知识联系不紧密;课堂讲授太多,实践过少。仔细思考,虽然从宏观上而言,我们的教学改革走对了方向,已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若从微观处着眼,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首先,虽然我们采用的是全国统一规划教材,保证了教材质量,但是因缺乏对海南省特色旅游项目的介绍以及海南特色旅游文化的渗透,这些教材无法满足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对海南省区域性知识储备的需要;其次,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从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出发,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工程中所需的英语应用技能,也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建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各种素质能力进行开发与拓展;最后,目前我们的校企合作在合作内容、弹性学制等方面缺乏深度,形式上仅限于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并没有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深度的交流,导致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立足区域特征,深化工学结合的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由规模扩张全面转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1] 换言之,当前形势下,靠规模扩张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已为难事,如何开展内涵建设才是重点。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旅游英语教学而言,立足区域特征,强化特色,将“工”与“学”有机、有效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1.深化特色教材开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旅游行业区域特征极强。各地区之间旅游景点、旅游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旅游业发展情况等各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由此,各地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编写一本适合本地区的教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地区更具个性的地方文化。就海南而言,椰子树、槟榔、竹竿舞、船形屋、白切鸡等词汇彰显了该地区的独特魅力,是海南向中外游客出示的一张张最美丽的“名片”。相对于接机、住宿等日常用语,这些彰显文化特色的词汇对学生无疑更加重要。因此,这些在全国统一规划教材中鲜少出现的词汇无疑应成为海南地区旅游英语教材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认为,在教材的编写阶段可充分利用资源,发动学生搜集一切可采用的材料。我们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肯定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导游词,更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为了培养学生对海南特色景点的深刻理解,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海南独到的、更具个性的地方文化,我们认为,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要结合工作实际,搜集资料,撰写适合自己的导游词,争取能原汁原味且地地道道地展示海南的风貌。这样,我们一方面得到了一些难能可贵的材料,另一方面也了解了学生的文化层次并感受到了他们的兴趣所在,从而为编写灵活实用的教材打下很好的基础。
2.高仿真工作场景,基于岗位核心能力多模块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增强学生的工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高科技成果的运用不可或缺。运用现代化科技建设导游实训室,高仿真导游工作场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课堂学习中时刻感受工作的氛围。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影视资源及网络资源,将最新最实用的资料转化为教学素材运用于课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场景和沟通情境。除了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工作环境,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也至关重要。旅游英语专业作为一门与旅游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只有通过加强与行业联系,了解涉外旅游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然后针对行业的具体岗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与实践,才能培养出既懂一定旅游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一线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学生。[2] 为此,我们可以基于岗位核心能力多模块、分阶段进行教学。如英语导游工作岗位,我们可将其分为四个模块,即景点导游、地陪导游、全陪导游和领队。这四个模块从简单到复杂,后一个模块是以前一个模块为基础的叠加。这四个模块的技能就是英语导游工作的核心技能。这样,我们就以导游工作岗位为主,设置景区景点导游服务、地陪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领队服务四个学习情境。以模拟和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导游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解到每个学习情境中。通过这样多模块、分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导游岗位的核心能力。
3.根据市场引导,项目实战带动实践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任何一个专业的建设都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专业和职业紧密结合,校企联动,主动地跟踪市场,我们的人才培养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旅游英语专业应根据市场引导,顺应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将教学工作置于行业发展之中,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旅游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质量的科技服务。[3] 在此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校企合作,开发合理的实践项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以我院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为例,我校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区,与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所在地——博鳌镇,仅相隔约二十千米。博鳌镇集椰林、沙滩、奇石、温泉、田园等资源精华于一身。自亚洲论坛落户后焕发着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成为举世瞩目的天堂小镇。基于此,我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在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设计了博鳌亚洲论坛综合实训与旅游景点英语导游、博鳌亚洲论坛综合实训与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实践项目。随着博鳌小镇的快速发展,我们拟与相关旅游部门深度合作,开发小镇旅游线路设计等项目,进一步促进我专业实践教学。以博鳌小镇为基地,开发以上相关项目带动实践教学对我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无疑意义重大。简言之,根据市场引导,充分利用区域优势,项目实战带动实践教学不失为我们进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良策。
三、结语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稳步前进,海南的旅游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对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顺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张家珍.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旅游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3.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1).作者简介:袁琴英,女,1983年出生,湖南邵阳人,研究生学历,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学
海南乡村旅游四大优势 研究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意义(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