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衡量废水可生化性指标 污水处理可生化性(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衡量废水可生化性指标 污水处理可生化性篇一

该指标是坚定污水可生化性的最简单易行和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认为bod5/codcr>0.45时可生化性较好,bod5/codcr<0.3时较难生化,bod5/codcr<0.25时不易生化。(2)bod5/tn(即c/n)比值

该指标是鉴定能否采用生物脱氮的主要指标。由于生物脱氮的反硝化过程中主要利用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该值越大,碳源越充足,反硝化进行越彻底,理论上bod5/tn>2.86时反硝化才能进行。值大于2.86说明采用生物脱氮工艺,脱氮率可以保证。(3)bod5/tp比值

该指标是鉴定能否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进水中的bod5是作为营养供除磷菌活动的机制,故bod5/tp是衡量能否达到除磷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该值要大于17,比值越大,生物除磷效果越明显。

二、磷酸盐沉淀工艺的分类 前置沉淀:

加药点在原污水进水处,形成的沉淀与初沉污泥一起排出 协同沉淀:

加药点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位置,形成的沉淀与剩余污泥一起在二沉池排出

后置沉淀:

加药点是生物处理(二沉池)之后,形成对的沉淀物通过另设的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登封四里河一支段、二支段截污管道工程 孟州市体育中心、新一中中间路道路工程

济源市克井镇北辰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

衡量废水可生化性指标 污水处理可生化性篇二

废水可生化性及判定方法探讨

摘 要:废水的可生化性是废水重要特征指标之一。准确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处理工艺的设计十分重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应用的各项废水可生化性指标的概念、原理及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处理工艺中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废水;可生化性;评价指标

前言

废水的可生化性(biodegradability),也称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是废水的重要特性之一。

废水存在可生化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废水所含的有机物中,除一些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外,还含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些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质以及在废水中的相对含量决定了该种废水采用生物法处理(通常指好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1-5]。在特定情况下,废水的可生化性除了体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能否可以被利用以及被利用的程度外,还反映了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利用速度:一旦微生物的分解利用速度过慢,导致处理过程所需时间过长,在实际的废水工程中很难实现,因此,一般也认为该种废水的可生化性不高[6]。

确定处理对象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确定生化处理工段进水量、有机负荷等重要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于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据采用的判定参数大致可以分为好氧呼吸参量法、微生物生理指标法、模拟实验法以及综合模型法等。1好氧呼吸参量法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好氧降解过程中,除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变化外,同时伴随着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

好氧呼吸参量法是就是利用上述事实,通过测定cod、bod等水质指标的变化以及呼吸代谢过程中的o2或co2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变化来确定某种有机污染物(或废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据所采用的水质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水质指标评价法、微生物呼吸曲线法、co2生成量测定法。

1.1水质指标评价法

bod5/codcr比值法是最经典、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水质指标评价法[7]。

bod是指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利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我们通常是将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直接代表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codcr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彻底氧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所消耗氧的量,通常将codcr代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

传统观点认为bod5/codcr,即b/c比值体现了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占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比例,从而可以用该值来评价废水在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目前普遍认为,bod/cod

衡量废水可生化性指标 污水处理可生化性(五篇)

衡量废水可生化性指标 污水处理可生化性篇一该指标是坚定污水可生化性的最简单易行和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认为bod5/codcr>0.45时可生化性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