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设计的案例(4篇)
实验设计的案例篇一
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 戚文波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乒乓球的实验应用很多,可以探究能量转换、重力方向、力的作用、弹力、热胀冷缩、惯性等,在这里我只演示3个小实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算作抛砖引玉。
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如图甲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并没有浮起来。原理:因为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如乙图当用手指堵住瓶颈的出水口,使水慢慢流下并注满玻璃管后,乒乓球上浮。原理: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差(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球上浮。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原理:瓶内除了水外没有空气,乒乓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掉下来
演示三: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 开动冷风或热风吹动乒乓球。 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原理:由于流体流速与压强的作用:流速大压强小。
(1)演示一由于密封性不高,倒水时一定要迅速。
(2)演示二要注意排尽空气,并选用较硬的大口径饮料瓶,动作要轻柔,可以先把它们倒置在水中在慢慢提离水面。
(2)演示三可以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不能过大,动作要稳定。
1、实验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醒目、趣味性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2、器材简单、便于寻找(乒乓球和饮料瓶就在我们身边),方便于老师和同学都能制作
3、将教材及生活中学生只能观察到的静态的、抽象的实验现象转化成可感知的动态的过程
乒乓球的这些实验看着简单,却给物理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加以应用,就能培养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后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制作、演示、观察、分析、归纳等,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实验设计的案例篇二
制作“叶脉书签”设计方案
20102401172 刘灯媛 20102401159 吴婉娴
20102401034 沈于如 20102400111 王能
20102401013 罗俊杰 20100004010 刘洋
指导老师:罗秀玲
1、 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
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57页的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涉及到碱的腐蚀性问题。碱会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够将脂质带走,其实质也就是碱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选题的意义(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叶脉书签制作,培养学生动手、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3)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叶片的选择,制作时溶液的浓度、加热时间,漂洗的工艺,染色效果等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出一套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方案。学生亲自动手,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纤维)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网状叶脉)的树叶,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留下网状脉,制成叶脉书签。
1、药品
树叶:比较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如桂花树叶、白玉兰花叶、紫荆叶、芒果树叶、木瓜叶、榕树叶等。
颜料、naoh固体、na2co3固体、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
注:需要配制的溶液浓度有:2%、4%、6%、8%、10%naoh溶液
需要称量的药品有:氢氧化钠2g、4g、6g、8g、10g各一份
碳酸钠5g共五份
2、仪器
烧杯(500ml)、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镊子、牙刷、试管刷、玻璃板、报纸、滤纸
(一)基本步骤
1、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用清水洗净备用。
2、配制实验所需溶液。
3、加热:把碱液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近沸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以叶肉容易被刷掉为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即可。
4、漂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刷洗:将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滤纸(或报纸)上晾干。
6、漂白: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漂白叶脉,约15分钟。
7、染色绘图:可以用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品红等对叶脉进行染色。
8、晾干:放在报纸上晾干后夹在书中。
(二)探究内容
1、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腐蚀效果
表1
碱液
使用的树叶
煮沸过程树叶的现象
2% naoh溶液
白玉兰叶/桂花叶
4% naoh溶液
6% naoh溶液
8% naoh溶液
10% naoh溶液
2、探究na2co3和naoh不同配比的腐蚀效果
表2
碱液配比
使用的树叶
煮沸过程树叶的现象
5gna2co3、2gnaoh、100ml水
白玉兰叶/桂花叶
5gna2co3、4gnaoh、100ml水
5gna2co3、6gnaoh、100ml水
5gna2co3、8gnaoh、100ml水
5gna2co3、10gnaoh、100ml水
实验设计的案例篇三
缓控释肥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课程:作物栽培学
班级:种子科学与工程131(专)
姓名:王晓玲
学号:1341014126
缓控释肥施量及施用方法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目的
缓控释肥是一种对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进行调节的新型肥料,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技术手段来调控肥料养分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实现肥料中养分元素的供应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基本相同,实现动态平衡,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研究主要开展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春小麦生产中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研究。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区位于河西学院农学实训基地,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海拔1410~1700米,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降雨量131mm,年平均气温6℃,年平均最高气温15℃,年平均最低气温0℃,全年日照3000小时。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白菜。
1.2 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宁春8号。供试肥料为金正大缓控释肥(n p2o5 ko
2023年实验设计的案例(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