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安排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计划(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安排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传播速度、传播信息、传播能量几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和在两种介质界面还可能发生折射这两种现象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避免了本节课流于形式,只图热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环节1、利用手影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演示:在白色的屏幕前面用三脚架固定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亮屏幕,在手电筒和屏幕之间表演手影:小狗、鸟、小兔子。

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1:

观看手影、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表演了几个手影用到了哪些器材?引出光源。

学生活动2:

观察、思考,回忆生活中的光源。

教师活动3:

展示ppt:光源及常见光源图片。

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被手挡住了,就在手的后面形成手影。光源发出的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形成的影子?引出课题:光的传播。

板书课题:第一节 光的传播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手影引入新课,贴近生活,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到亲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很顺畅的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学。)

教学环节2、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教师活动1:

演示实验:打开激光笔,照射白色的墙壁,墙壁上显示出一个小光点。

提出问题: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光点,没有看到光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光的传播径迹显示出来呢?

学生活动1:

思考、回忆生活中看到光束的情景:黑暗的环境下看到探照灯的光束,雾天的时候可以看到汽车光束等,讨论、交流显示光束的办法。

教师活动2:

演示实验1:用喷水壶喷水雾,激光束照射有水雾的空气。

实验现象:空气中呈现一条直线光束,如图1所示。

演示实验2:在5个大矿泉水瓶连接而成的长约1.4m的管道中提前充上烟雾,将激光笔固定在瓶口,将大管道通过两个强磁扣吸附在磁性黑板上,打开激光笔。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安排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计划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

2023年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安排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计划(5篇)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安排 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