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称象课后反思(五篇)
称象课后反思篇一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接着改动②求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该如何求?让学生先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然后再 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6比5多1,5比6少1,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那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就少16.7%呢?许多学生都回答是,我并不急于作判断,而是让学生接着思考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否定了自己的结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在教学中越来越发现小组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但在巡回指导时,总是仅仅那几个小组代表来发言,我试着让其他成员回答问题时,有的还是不太清楚,回答的不是那么的完善,我大胆的鼓励他们以后多发言,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小组交流讨论的实效,这也是今后应关注的地方。
称象课后反思篇二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文章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之而来的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爸爸、妈妈、哥哥,用反问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这三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本文的语
2023年称象课后反思(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