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手形的联想教案 一年级美术手形的联想课后反思(9篇)
美术手形的联想教案 一年级美术手形的联想课后反思篇一
借 助手形进行联想的课题很有趣,很有新意,课本上提供了多种形式表达手形联想的范例,可供学生欣赏。但这些范例的作用,仅在于提供了一些表达的形式,而如何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手形展开丰富的联想,激活每个学生创新思维,是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我实验过,给学生手形,期望他们能想 到很多很多,但许多学生在此环节卡了壳,看着自己的手一筹莫展,怎么也跳不出课本上的和教师启发的几种联想思路,难见他们有自己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 设计了“从平面至立体、从实物到手形、再从手形发散到实物”这一教学方案;首先设计手印平面图形导课,直观、新颖,很快使学生感受到手形与实物的趣味联 系,接着再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师出示实物,学生摆手形做出实物的样子,看谁做得好、做得快,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的将简单的手形与实物 联系起来,学生很感兴趣,思维很快被激活。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自己摆手形,将联想到的实物说出来。有了前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们的想象有了基础,思维十分活 跃,每个学生都举起可爱的双手,将手形与他脑中的具体形象有趣地联系起来。
简单的手形,带给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乐趣,如何用美术的 形式,将这些联想表达出来呢?我设计了两种形式的课堂实践,其一是小组合作,将联想的形象画在一张大纸上,既表达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又了解了小组中其 他同学的想法,是一个极好的交流与观摩的机会;另一种形式是由学生们用水粉颜料借助手形将联想到的形象画在手上,这又掀起了一个快乐的高潮,学生相互观 摩、表演,快乐无比,人体彩绘悄悄进入了学生的世界,他们十分喜欢也很会欣赏,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一、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
教 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广阔而美丽的美术空间,这个空间是与他们的生活、情 感,需求息息相关的,在本课的设计上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手形的信息,了解生活中的常用手语,向音乐老师请教舞蹈中的手形,交警的手势等等;了解艺术作品中手 形的运用,如标志、雕塑作品;搜集了许多儿童用手形进行的游戏……经过多次斟酌,反复权衡,考虑到学生各方面因素与需求,最后才确定了现在的教学方案。虽 然在课前的各种工作很多,但在最后的课堂上给予学生的却仅仅是最合适学生们的一点点。正因为有了前期的思考,我才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 中。如在引导学生寻找手形与实物形态之间的联系时,我进行了许多尝试,最后确定了现在的教学方式:首先在游戏的氛围中,学生用手形模仿实物形象,从浅入 深,从凭直觉用手模仿剪刀、手枪等,这一简单的动作,到有意识地思考、模仿更复杂的不太熟悉的实物,体现出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过程。之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摆 手形联想形象,是将前段思考的方法换角度运用于实践,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难度又是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克服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在玩的 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的。
二、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喜欢更有 趣、形式更新颖的学习方式,因此,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玩中学,玩即学”,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手印图形、手玩游戏、小组 合作绘画、手上彩结、手形表演……这些设计一环加一环。整个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真正动了起来,作业效果十分好,处处闪现他 们的思维的火花。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表达、思考等一系列实践体验,从不同角度体验美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他们能感觉到艺术不再高高在 上,而是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愿意参与、敢于表现、懂得欣赏,并逐渐用一种大美术的观念去理解和看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美术形式的因素, 美术学习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以宽容的态度多角度评价作品
在引导学生评价时,我鼓励学生用欣赏 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多角度评价,集体评价时启发学生:“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谁觉得自己想得特别新颖,画得特别有趣?”“你认为哪个小组合作的成果最出 色?”自由交流时,引导学生:“把你的作品介绍给你的好朋友看一看。”不仅让学生自信地评价自己,还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别人的作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 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体验,一次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更好。
总之,40分钟的课堂教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通过这一节课的实践与反思,我更加深入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学习。我尝试将新的美术教学目标在新形式下的美术教学中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创新的火花时时点燃,我与学生一起体验,一起成长。
美术手形的联想教案 一年级美术手形的联想课后反思篇二
一、创设探究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基于课堂美术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不可回避教学时间、教学效率等问题,而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 者和调控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产生探究欲望,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设计了许多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 践、体验,找到答案。如你有什么好办法呢?你能试着画下来吗?你能联想到什么?画时要注意什么?等等。如:1、点击其中一个手形,学生联想:你联想到什 么?先别急着告诉老师,我们还可以变着方向来想一想,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试着在纸上画一画。点评学生作业。老师画了什么?换四种不同方向旋转变出兔子、鸭 子、小女孩、剪刀。 2、单个手形进一步联想 五指分开手形。学生联想,欣赏课件中示范作品。
二、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苏 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探究式教学要创设质 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特 别是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 一点讲完课,邹校给我总结的时候特意指出来了,当时一顿,确实在我的课堂中忽略这一点,记得在听徐丽丽讲课的时候,她这一点做的就非常好,当时有个问题学 生起来回答,他只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而没有讲句子说完整,老师便提醒他说:“你应该把问题回答完整,像老师这样说…………”(她完整将句子叙述了一遍), 就像邹校说的
美术手形的联想教案 一年级美术手形的联想课后反思(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