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六篇)
初中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
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这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既要有梦想,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对我来说,这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便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的“教育梦”。
我不是山东人,我来自湖北。十八岁报考大学,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专业。二十二岁当教师,我来到山东泗水,成为了一中一名最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我的梦想谈不上伟大,我只想用青春在教育的画卷上绘出最绚丽的色彩,写下最灿烂的诗句。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光阴如梭,转眼我已经在泗水的教育战线上度过了十一个春秋。十一年里,我从一个不敢直视学生眼睛的教学新手,历练成为如今倍受好评的业务骨干。我的年龄在变,能力在变,心态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我对最初怀抱的教育梦想的执着守望。
犹记得生命中不堪回首的20_年,就在那一年,我远在湖北老家的父亲被确诊晚期肺癌,而我正带领学生奔赴高考的战场。我放不下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让我心若刀绞;我也放不下学生,肩上的重担、一百多个学生的前途,让我无法在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舍他们而去。
老实说,我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要请长假回湖北,可每当我在电话里说出这想法时,父亲总说自己有母亲照顾,叫我不要随便请假,耽误学生。往往说到最后,他生起气来,引起一阵猛烈的咳嗽,我不敢多说,只能作罢。最后的最后,父亲把“不要耽误工作”的叮嘱带到了棺材里——他连最后去世的日子都选在了我的暑假。从头到尾,我竟然没有因为他的离世请过一天的假!父亲临终时,留下了一句不是遗言的遗言,他说:“这辈子该做的事,我都做完了。”直到今天,我仍记得当时的情景,记得他说的这句话。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父亲对我最后的鞭策和我此生的座右铭。当我工作得累了倦了的时候,当我被玩劣的学生气得烦了躁了的时候,当我挣扎在家庭与事业的夹缝中痛了哭了的时候,我总会问问我自己:“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吗?”要么桃李天下,要么误人子弟,当老师的,从来都是一个良心活。
“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从来都被抬到太阳和灵魂的高度,但绝大多数一辈子辛勤工作的老师却绝无可能像太阳那样受到万人景仰,像灵魂那样令众生匍匐。可那又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伟大呢?
流年有声,岁月无痕。我的“教育梦”在山东、在泗水、在一中,经过十一年的`沉淀,终于变得更加深沉而厚重、真实而纯粹。我承认,刚参加工作的热情会随着年岁的日增、家庭的琐事、生活的重创而渐渐消磨,但梦想的力量就在于,当你历尽了生活的破碎与绝望后,它还能够让你重新抬起头来,仰望头顶上那片灿烂的星空!
我们的国家由每一个具体的人构成,而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些或渺小、或伟大的梦想最终汇聚成了整个国家的梦想。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错把欲望当作梦想,当我们每个人都不让梦想渐渐地被遗忘于青春,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忘初心,以梦为马,永远奔驰在寻梦征途上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自豪地说,我有一个梦想,它叫中国梦!
初中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他并不担心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失去了他们本应拥有的初心,最终失去一切。正如我们处在这个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无法逃离这里,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地葆有初心。时间如同镰刀般,不断地切割走旧事物,又会有新事物取代它们。而人类可曾想过,被切割走的,是否还有我们的性灵,而又有什么可以取代它呢?
哲学上认为,将人脑和大脑区分开的标准,是它能否客观地反映意识。尘世中,所有生灵都有大脑,而唯独人类,具有能“思考”的大脑,它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技确实取代了人脑的一部分,也许能高于这部分,但它却永远被限制于这个范围内,无法涉足于意识的范畴。“人之初,性本善”,一个正常的初生儿就如同干净整洁的躯壳,而在慢慢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三观。生而为人,我们既幸运,而又不幸。我们很不幸地被这个时代的负面区域所影响着,渐渐扭曲了我们的三观。但又很幸运,我们还有出路——我们可以逃离负面区域,坚持本我,如同初生儿一样,永葆一颗纯净的心灵。
在如此信息过度透明并且单向度、片层化传播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在不知不觉地被扭曲。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将运动员与金牌相绑,将体育精神与金牌相牵,甚至将国力与金牌相连。里约奥运会后,傅园慧三个字成了网络上被不断一轮的热词。但别于过去的金牌得主,她的受人关注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她的态度。赛后,记者采访她时,她对于自己铜牌的结果非常满意,甚至不敢相信。她怀揣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认为自己已经尽力,无论结果都是最好的。连一向苛刻的体育局都对此非常满意,证明了这个社会对她的认同实现了对“唯金牌论”的突破,完成了人的精神的回归。长久以来,人们对金牌得主一直予以厚望,而相差无几的银牌得主却常遭冷落。殊不知他们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多年后,金牌数只会是一个数字,而只有体育精神,才得以传承。所以,人们不该忘记参赛的初心。最初,我们因光荣而来,最终却以奖牌而走,不禁令人唏嘘。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在杨永信电击事件中,他打着治疗孩子网瘾的旗号,对一条条小生命使用极端手段,造成社会极大的反响和指责。我一直在想,在他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时,他不会心痛吗?正是因为他人性的缺失,失
2022年初中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