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六篇)
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篇二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聋哑青年画艺高超的原因。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
2、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一、故意写错,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请认真地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会游到纸上呢?是不是课文出错了呢?同学们,鱼究竟能在纸上游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呆会把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课题为什么这样写?
(鱼不能游到纸上。因为青年画鱼技艺高超,画的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
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位青年能把鱼画得那样鲜活、逼真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四、抓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青年能把鱼画得鲜活、逼真的原因。
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的境界)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板书:仔细观察)
3、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板书:一丝不苟)
4、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板书:勤奋专注)
5、他学画才一年多,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板书:持之以恒)
五、总结,回归课题。
师生共同完成练习。
为了画好金鱼,他似乎忘记了(时间 ),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常常忘了(吃饭 ),忘了( 回家 )。
真是如痴如醉啊!简直到了不知“我是金鱼”还是“金鱼是我”的境界。如此一丝不苟的学画画,如此勤奋专注的学画画,如此持之以恒的学画画。他画的画怎能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真切的惊叫道:(鱼游到了纸上啦!)。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围观的人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鱼游到了纸上!)。.。.。.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篇三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潜心会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为线索,由线及面,层层扣击文本。锁定青年人一丝不苟画鱼这一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专注画鱼”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知识与能力:随堂认识本课3个生字,通过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在品读课文中通过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感受“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为下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作铺垫。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教师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预习课文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1、课件展示(录象)哇,多可爱的金鱼呀,金鱼在哪里游来游去呀?(水里)对,鱼离开水会怎么样呢?何老师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好奇怪——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你们能帮助何老师研究研究吗?(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梳理并提炼学生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相机板书:谁让金鱼游到纸上?怎么游?)
过渡:是啊,是谁让金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了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自己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读为快吧!
初读课文,想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字词把它画出来。(请多位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板书出来,放一边,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相机解决。)
小结:同学真会学习,边读边把疑问记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并解决。
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出示阅读要求),拿起笔划一划相关语句、语段,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别忘了和身边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一)感悟鱼游纸上
1、“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从那些地方让你感到金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出示重点语段: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个别读,指导读正确。解决3个生字“苟、绣、挥”
最新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