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卑、亢”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用“?”在文中标出。

4、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就自己的感受写批注,提出自己的问题。

2、集体交流

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

(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

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体会1——6自然段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1、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其实约翰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使他的成长过程中懂得节俭、自律、做事有责任心。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和约翰一样的经历,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延伸主题、总结全文

是啊,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总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喜欢约翰吗?就让我记住他吧!问中有几处是对约翰外貌描写的句子。

(1)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2)请大家把它抄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是的成长还在继续。因为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崇敬、稠密”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