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教学心得体会(十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省体育学科教研员王绍谦带领几个地市体育学科教研员精心组织和安排,以观课、评课、体育德育课程实施纲要解读为主要方式,让一天的时间变得紧凑而高效,让自己对体育德育课程的认识,从表层看到了实质,结合看课活动与自己的独立思考,将此次活动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如下:

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和因其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体育与健康学科摆在了更高的位置。此次体育德育优质课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更清晰的凸显了体育学科实施德育渗透的巨大优势,青岛体育教研员卢众老师在讲座中也特别指出,体育德育的实施就是我们原来体育课上的情感预设目标,只是在课程实施层面更加重注了德育的实施,面对一片利好的形式,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课堂中关注德育、深度挖掘,为培养德体智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做出积极努力。

德育在体育学科中的实施与渗透不是新话题、新名词,多年前关于体育学科中关于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品德教育的文章比比皆是,并从教学的各环节或步骤分析梳理了德育渗透的时机与方法,在本次展示的五节课上,授课教师虽然不同程度的对德育点进行了及时关注和渗透,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并没有很好的把课堂中意外出现或生成的德育点进行有效放大和充分利用,而依然采取的是原来“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例如:在一节足球课的比赛中,出现了学生因为小组成员犯规而进行相互指责,教师只是简单的强调了一下比赛中应遵守规则、犯规应受到相应惩罚等表面引导,而没有深入的剖析问题出现原因和有效解决的方法。再如:在体操课“肩肘倒立”保护与帮助练习环节,教师只告诉了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没有从合作学习、关爱他人的角度进行引导和渗透。

基于上述情况,自己也愈发认识到,德育在体育学科中的实施是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是需要细心教师的关键把握,努力做好这三点:

一、预设情感目标要备全

教师备课时关于情感目标的设置是提前预设的,是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课堂环节的深入,提前预想到的情感教育时机。例如:课的开始部分课堂常规中关于检查服装的提示,即是保障学生运动安全,又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意识;再如:田径教学中,利用奥运女排精神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等,教师充分利用合理时机进行德育渗透,是预设的,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中意外情况处理要得当

我们经常在课堂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轮流练习中有个别学生插队被同伴投诉、比赛中其他小组成员犯规被投诉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切不可草率处理而过,既要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又要对全班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有意犯规、不占小便宜”的良好规则意识,从而让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变成活生生的最佳教育时机。

三、课堂德育生成与呈现

活生生的课堂会迸发出无限跳动的音符,天真烂漫的学生、阳光向上的教师让体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多样,同样的课题,不同的学生和教师也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随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投入,课堂生成化的效果会随之出现,也将课堂带入纵深发展,例如:前滚翻练习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效果和练习模式的创新,则是在预设情感目标达成的基础上的生成化的课堂呈现,同样的,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机,向全体学生心中撒下爱的种子,让孩子们真真切切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精神。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大学毕业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而系统的讲座活动,这次随工作室去广东深圳参加“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是一次非常难得而可贵的机会。在三天的学习时间里,非常紧凑的安排了六位专家的讲座,每一场听完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在茶余饭后的短暂休息时间里,我们都会互相交流着彼此的收获和感受。短暂的学习虽然结束了,可学习后所产生的教学思考却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

几位专家把自己多年甚至毕生的教学研究所得和教学思想精华,都在自己的讲座中展示着、渗透着,并折射出无穷的思考。每当一场讲座结束时,我都会去思考,思考他们所带给我的启发,思考我的教学,思考我自己!在写这个学习心得时,我感觉想写的东西很多,当把所有的关键词写下来并归类后,我看到了三天里我思想收获的主线,那就是: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课堂!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谢利民,在讲座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由“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转向“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研究就应该放在教学之首,我们在备课环节中,备学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喜欢运动,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活动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你是绝对不会去做,或者很无耐毫无收获的去应付。我们的教学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课堂教学,甚至抵触,理由只有一个他们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要从头做起并持之以恒,而不是想起了做一做。很多老师都会在初一或高一,本门学科开始时给学生一些兴趣点。比如:生物老师展示一下生物的dna模型、上几届学生制作的细胞立体模型、或放一段生物科教片等,在开课前吊足学生的胃口。可是在进行常规的教学后。学生的兴趣慢慢的丧失了,进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状态。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某件事物由衷的喜欢和向往,并为之坚持而付出。人为的培养兴趣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去关注学生对本学科涉及到的什么方面感兴趣,然后逐步引导,放大到本学科的学习。我举个例子,在高一上生物课之前,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参观动物博物馆。回来后让学生谈谈对什么最感兴趣,并展示我们三年要学习的教材的目录,让学生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我想学什么。从而建立好学生与课堂的兴趣对接点,然后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除了教学重难点的达成外,要在课堂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保持课堂有1至2个兴奋点。千万不要让学生为学而学。

2、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在我们每次的备课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你的设计学生喜欢吗?像这样要求合适吗?他们需要吗?他们想听你讲还是他们想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师长的称赞,同伴的认同。所以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你的教学设计下去充分展示自我,去展示、去点评、去完善。做一个像毛泽东一样的课堂指挥者,让学生去“真枪实战”。做一个像张艺谋一样的电影导演,让学生去“演绎精彩”。这样的课堂才是他们需要的。学生想去展示他们的才华,讲台和课堂成为了他们所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他们智慧炫耀的舞台!

3、潜能是教学的源泉。教育是一个让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掘潜能的过程。潜能的激发又在推动着我们的教育,这样才产生了无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潜能的激发,对于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无止境的。它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谢利民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学生觉得不难,那难也不难;当学生觉得难,那不难也难。”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给学生设定一个个够一够就能够到的高度,那么当我们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你无法估量的。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会表演得很精彩,也会发掘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多让学生说,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很能说很会说。多让学生表现,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越来越想展示自己!

4、情感是教学的质量。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否对所学的感兴趣,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信服这个老师。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推动教学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所谓水到渠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喜欢哪怕在他毕业多年后仍然是不会变得。当学生觉得不认真做作业会对不起这个老师,他还会不去做好吗?当学生觉得考不好会没脸见你时,他还会不去加油考好吗?师生的情感是超越教育之上的精华。五年、十年后,还会有学生记起你看望你时,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值得自豪的,也是最大满足感的慰藉。五年、十年后,还会有这样一位良师永远也不会忘记时,这也是一个学生最值得庆幸的,也是成长路上温暖的港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更是教学的指挥者、设计者。如何授的精、活、实;学的乐、快、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如何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更离不开教师用心的思考。设计与思考的呈现,更多的体现出了一位教师的功底与潜能。

1、教师的艺术

教学有法,可教无定法。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很多种教学模式,并从中学习到很多的教学艺术。这些艺术的背后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艺术魅力。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教学的调控艺术;教师教学的启发艺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艺术。这些教学艺术都是做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必修课。

2、教师的转型

刚工作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模仿性教学:执行教材,教师教学生涯的起始。经过5年左右的教学后,我们进入到了合格教师的独立性教学阶段: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将会出现一个“高原期现象”,此时也是一个教师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你固守现状,不愿多思考,不愿一次次挑战自己,设计出更好更精的教学,并记录下改革的点滴。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型为研究型与学者型教师。如果转型成功,那就进入到了创造性教学阶段,并逐渐形成独有的教学艺术风格。

3、教师的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做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新鲜且流动的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能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教师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有秉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不会让自己落伍,也才能成为学生信服的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唱歌教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地开展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今天的九节课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何唱歌教学来看唱歌教学,我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从教师的层面来看;

一是;注重教师的综合实力的培养。今天的《欢乐颂》这一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教师的综合实力中,如果把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唱歌能力等称为教师的“硬实力”,那么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想,则是教师的“软实力”。我们在平时可能更加关注教师硬实力的较量。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关注教师的思想,也就是应该提升这种软实力,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方式,重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且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认真解读教材,克服机械的唱歌教学的局限性。

二是,努力做一名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能够在各省、市脱颖而出的执教者,他们选择的课题,有的具有本地或者本民族的特色,或者是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他们的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教学心得体会(十篇)

小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教学心得体会篇一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省体育学科教研员王绍谦带领几个地市体育学科教研员精心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