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篇一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讨论。
一、导入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渐近()
倏而黄烟四起()
三、研读理解课文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4、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5、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6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
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②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③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之情。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闪)
③从哪些词语看出吉林雾凇名气大?(闻名全国、奇观)
3、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口述雾凇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②书示句子: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③看教学课件,欣赏美丽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从哪些词看出雾凇景色是“奇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②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会赞叹些什么?(再看课件,激发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师引述,学生练习背诵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2、说说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深悟情感、创意性的表达练习,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争当“小导游”向“中外游客”介绍吉林雾凇的景色,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要求包括景色描绘、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三个方面,并注意与“游客”的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篇三
《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哪几种卫星比武。
4、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卫星资料。
教学流程:
1、督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请看大屏幕(课件1)它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卫星的一种。同学们卫星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中各显神通,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
昨天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老师先考考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2)(挑选一组,每个词语读两遍)词语读的很棒,不知道句子是不是也能读通顺呢?(课件3)指名读。
句子中“宛如”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好像、仿佛)把“好像”换上去再读读。“约莫”能换成什么词?(大约)换上去指名读。
2、示标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这节课上你还有什么疑惑?你的疑惑就是你本节课的目标?
(生汇报)
孩子们老师把咱们的目标中细化一下就是这样
在比武场上,你来我往,风云万变,各种卫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那些卫星亮了相?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42。下面请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课件5)
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卫星?
2、说一说课文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卫星名称外形特点功能
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在书上做着详细的标注。有部分内容大家还有一定的疑惑,为了更好的解决疑惑我们进入第三项小组答疑,请同学们和小组内小朋友交流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吧!
分组汇报。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别具一格,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都挑战,请把你们小组第一题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卫星名称外形特点功能
1、学生汇报填表。
2、指导读文。
1、这些卫星在大显身手,为人类做贡献,它们就是太空中的英雄啊!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些英雄呢?(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16)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温馨提示
①、你打算表演哪种卫星?
②、从哪些方面介绍,能让自己家喻户晓。
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