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园林景观设计论文3000(7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3000篇一
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实例分析的方法,从福清融侨文化、融商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福清“融”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等多个设计案例,提出直接呈现和抽象化演绎2种方式,将“融”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体现福清地域文化特色。
福清;“融”文化;景观设计
福清园林景观主要表现以天然园林融合南洋风情,是我国沿海一带园林景观代表之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国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认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核心的“和”文化内涵始终没有变过,一直延续。文化元素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元素,而是被物化了的带有某种文化特质的组成某类文化的最小单元,具备浓厚地域特色的景观多是由诸多包含着当地风土民情、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的景观要素组合而成[1]。
1.1关于“融”
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融,炊气上出也。”意思是像炊气向上升起,引申为火,如“祝融”。现代汉语中,“融”本意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如:融化、融解、消融。衍生义有“流通”“长远”“和谐”,本研究主要是谈其“和谐”的含义。
1.2“和”文化
尤记得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活字印刷”上最先出现的就是古体、现代体的“和”字。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从古至今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观”。“和”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1.3“融”文化
“融”文化与“和”文化当中的“和谐”意义相通,也有包容、融合之意。“和”文化是全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同的民族文化,影响范围更广、更深。而“融”文化是福清地域文化,是和福清自古以来的发展相关的,是一种地方性文化。
2.1福清简介
“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山水各取一字,成就了福清之美名。福清,简称“融”,雅称“玉融”,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省会福州南翼。福清枕山面海,由陆地、半岛和岛屿组成,西北多山。2019-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2融侨文化
福清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上溯至宋末元初,福清人民就远渡重洋到他乡创业谋生。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在福清投资兴办企业1000余家,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并为福清的公益事业捐资人民币35余亿元,为家乡福清各项建设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福清海外华人华侨160万,分布在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成立福清同乡组织有71个。1988年,世界各地福清社团共同成立的福清“世联会”,以“团结、爱乡、发展”为宗旨。福清的海外华人华侨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打拼的精神,哪怕是在现在也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服输的先进代表。福清的融侨文化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团结”“开拓”“创新”“奉献”等诸多内涵。
2.3融商文化
融商文化与融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融商起源于融侨文化。正是当时那一批先辈不畏艰险,克服巨大困难,在海外谋生创业,造就了福清人勇敢开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孕育出新一代的商业翘楚,融商由此而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被评为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是福清最为人熟知的优秀企业之一。企业宗旨和福耀人的信条包含了“创新”“团结”等内容。企业创始人曹德旺在2021年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入选《2021年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6位。自1983-2020年,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已达110亿元。有一首“融商赋”将融商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融商之本色写到“赤足上路,白手起家。善做鸿梦,敢走天涯。懂勤俭节约,能吃苦耐劳。知原始积累,唯不辍耕耘。”还有融商之精神:“玉融气韵,世界眼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握时代脉搏,领风气之先。融商即华商,卓然天地间。”只言片语间都能透露出福清商人勇敢开拓、团结奉献的精神。
2.4其他文化
除了以上2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外,还有人列出福清石竹山祈梦文化和抗倭文化。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西郊10km处,是有名的道教名山。石竹山以道教文化为起源,宋时融入禅文化、在明清时又吸收儒家文化,形成了福清独具特色的以道为主,融禅、儒于一体的文化现象[3]。在石竹山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一组古建筑群即“九仙祈梦所”石竹山道院,祈梦活动在这里流传上千年。祈梦文化体现了福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清的倭患始于元大德七至十一年(1303-1515年),直至历史抗倭名将戚继光入闽后,军民协作,终于肃清了倭寇。福建有名的特色小吃“光饼”就是戚继光的军队行军打仗时候带的干粮。福清的抗倭文化体现出了福清人民爱国、勇敢、乐观的精神。综合以上内容,福清“融”文化内涵可以总结为“团结”“包容”“创新(融合)”“开拓(融入)”“奉献”。豆区园是福清“融”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是明代宰相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是我国旧融城五园中仅存的一处园林。其中,假山、亭台楼阁、池塘、拱桥均别具特色,秀雅美丽[4]。
3.1“融”文化直接阐述与展示———“融商”主题街头公园设计
位于福清市清昌路与福人路交叉西南侧设置了一个以“融商”为主题的街头公园。整个项目以融商文化为挖掘点,提取融商精神、侨乡文化,“以圆为镜”作为设计主题,打造兼具休闲活动及文化展示的场所。项目场地位于十字路口一侧,南北长约76m,东西宽55m,呈不标准的长方形,总面积约5000m2。设计为了解决路口交通、居民休闲活动、文化宣传3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让小小的场地布置合理、功能丰富。设计运用了大量“圆”的元素,中心圆形廊架和阳光草坪作为宣传阵地,路口半圆形广场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们的通行问题,2个半圆形的“福”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基本休闲活动需求。除此之外,所有的树池、花坛也是圆形,甚至连接场地之间的小路也是选择了圆形的铺装。中心区域直径30m的环形“圆融”廊架是整个场地最为显眼的设施,代表福清建市30周年,是整个项目的精神表达场所。廊架采用钢结构,轻盈、通透,在外环设置9片栅格橱窗用来展示“融商”文化。橱窗一安装富有设计感的融商logo,醒目、大方。橱窗二将流传在当地的“融商赋”全文附在橱窗之上,气势磅礴。橱窗三则是融商精神的标语,如“爱拼才会赢”“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永不言退”“做有情有义的福清人,应对困难,敢于亮剑,干事创业,追求卓越”。橱窗四、五则是用刻画的形式,展现了福清人从古至今在海外创业,回国建设家乡的温情画面。橱窗六至九则是由融商文化总结出的4个内涵:融商宣言———天涯黄金屋,故土篱笆墙,两不相弃,四海同春;融商精神———勇闯天下,敢拼会赢;融商力量———亲情回家,建设家乡;融商奉献———回报桑梓,热心公益[5-6]。在项目中采用了与主题有关文字、口号标语等最为直接的方式,将“融”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很多居民不具备美学和设计学的鉴赏能力,无法从平面造型、抽象艺术小品上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理念。采用直白方式具有直观、表达准确、受众面广的优势[7]。
3.2“融”文化的抽象化应用———串珠公园设计
“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项目位于渔江路两侧,拟建公园位置均为拆迁民房后空地,有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现状情况复杂等不利条件。设计围绕“当地居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街头串珠公园”展开了调查与分析,将空间组合、城镇、生活、设计元素这些要素放在一起组合排列,抽丝剥茧,寻找最佳平衡点。最终将设计策略定义为“11324”一组数字,代表一扇窗的对望,一条街的距离,3min的路程,24h的静候,诠释了串珠公园的意义,为居民提供打开窗、过条街就能欣赏到的风景,3min就能到达并且24h都在静候的小花园。整个串珠公园仍然以“圆形”为基本元素,在每个节点均应用了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等元素。以其中一个党建为主题的街头绿地为例,分析“融”文化是如何抽象化和具象化地应用其中的。首先,这个街头绿地是玉溪镇党委与中国银行福清分行党委共建,其诞生就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2个内涵———团结、创新,为了美好家园,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同时突破常规的政府出资模式,利用社会资本为群众办实事。其次,公园的平面线条元素提取于中国银行的logo。中国银行的logo本身就非常有内涵,由汉字“中”与古钱币相结合,融古至今。因此,这个小公园的整个平面以圆形构图,所有交点均为圆角,一些设施都采用了外圆内方的框架,例如宣传栏、提示牌等等,有了很好的呼应。这个小公园的功能是“融合”的,主题是“党建”宣传,在居民休息、活动的同时,能够加深对现在党和政府的一些了解。本项目中,“融”文化主要是在设计元素的融合、功能的融合、内涵的融合3个方面进行体现[8]。
赋予一个景观元素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延伸景观功能,使类似的元素符号在不同地方具有独特的意义。“融”作为福清独特的文化,具有深刻、丰富、积极向上的内涵,应该通过直白的表达或者抽象化演绎等手法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提升景观人文内涵,会使居民对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强的认同感。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3000篇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长期共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1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发布置景点。
3.2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3.3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3.4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3.5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
最新园林景观设计论文3000(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