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心得(十五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心得篇一
年轻党员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新生代,只有经得住信念这块“试金石”的磨炼,方能尝得到苦尽甘来的智慧。有信念的人,越是环境艰苦,越能激发自身的潜力,焕发无穷的斗志,直面生活的一切困苦。有信念的人,能提前感知“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喜悦,保持“雄关漫道真如铁”的乐观,拥有“一路荆棘一路歌”的激情。有信念的人,更有信心,即便通往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只要信念坚定,就能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离梦想更近一步。 人生需要信念,信念必须坚守。坚守信念,必须要有明辨是非的清醒、至死不渝的坚定、久久为功的执着。
要知信而不迷信。
实践证明,迷失信念会给一个党员、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带来灾难。革命时期,党员干部迷失信念就意味着背叛和汉奸,和平时代,党员干部迷失信念就意味着堕落和腐化。姓党容易,信党不易。年轻党员坚守信念,就要对信念增进认知认同。讲信念不能只对照党章照本宣科,党员只有从思想上、情感上来充分理解、认同和拥护党的理想信念理解、信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自信而不疑信。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加紧对我国渗透,他们试图用所谓的“民主”“自由”来摧毁我们年轻一代的理想信念,彻底颠覆我们的政权。
在各种诱惑、干扰的严峻形势下,如果年轻党员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彻底的自信,就会抵挡不住西方价值观念的诱惑与干扰,丧失共产党人的初始之心,成为西方国家的思想奴隶。只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足够自信,不半信半疑,才能不为歪曲邪说所迷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守信而不失信。
理想信念重在践行。没有实干打底,建构得再好再美的信念都只是纸上谈兵,竹篮打水。必须看到,一些党员身上或身边依然存在很多信念的“假把式”,有的把信念当成是个人“名片”,逢人就把信念挂在口上,以此拔高身份地位;有的把信念当成工作“道具”,用“伪信念”来忽悠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的人把信念当成“墙头草”,在各种舆论的干扰下扭曲自己的初衷。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信念观”。年轻党员,任重道远,必须把理想信念落实在实践生活中,以实干检验信念的坚定,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实干、实事、实绩和实效中绽放。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心得篇二
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这一崇高、神圣的职业的要求。在新时期,每个党员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意义,惟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坚持人民教师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党员教师,成为党员中的优秀者,教师中的佼佼者,才能自觉地把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自觉落实到行动上。
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大历史阶段,广大共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的形势纷繁而复杂,前进道路上既有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又有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是每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也是这一伟大时代赋予每一名党员教师的崭新课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从共性、普遍性方面去取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要结合自身所处的岗位,肩负的职责,教育事业的特殊性质具体地体现。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但无法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而且更是在误人子弟,遗祸后世。所以每一名党员教师都应该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三个代表”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真正做到“理想常在,党性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褪”。
二、爱岗敬业,修德修身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激情;教育是一类科学,是科学就需要智慧;教育是一项工程,是工程就需要严谨;教育是一种公益,是公益就需要爱心。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心得(十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