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十五篇)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意图:结合现阶段我班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必须的积累,关注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也越来越高。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中,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是他们最熟悉的,因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们来园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些,所以在早晨他们交流的最多的也是这些了。结合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绘画本事,用线描的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尝试和巩固。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不一样线条的连接组合)
1、马路上滚来了两个轮子,会是什么车呢(摩托车、自行车)
2、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哇,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能够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貌。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丝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需要一个斜杠(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我们还能够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车座底部)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齐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观察要点
1、车轮钢丝斜线条的旋转绘画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他的自行车什么地方漂亮,什么地方还需改善一下呢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篇二
下列组别按其总人数的25%,推选出组内初赛人选(其中科组长、备课组长占50%;普通老师占50%),再按组内初赛人数的40%,评出参与学校决赛人员。
1.第5周星期一前推选初赛人选(初赛召集人负责,初赛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核)
2.第5—第7周星期三组内比赛。(初赛召集人负责,初赛负责人跟进;组别内成员听课、当堂打分,当堂提交评分表,初赛召集人负责统计好分数,上报教导处)
3.第7周星期四前上报决赛人选(初赛召集人负责)
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教导处行政:xx
20xx学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xx
第8周周二第5——7节;周三第4——7节;周五第3——6节
报告厅(文化科)
1、各参赛教师必需于第7周星期五前到黄主任处抽签,先到先抽,决定自己上课班级以及上课节次,并且上报课题名称,以便安排赛程。
2、各参赛教师第8周周一上午上传教学案电子文本至“备课系统—教研室—20xx学年教学比赛教案”中,教学案字体及排版格式要求:课题(大标题)黑体三号,学科组、授课人黑体4号,正文小标题宋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3;页边距2厘米;纸张a4;不合要求将会影响评分结果。
3.设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
1、每位参赛教师自行双面打印教案30份以上,交给科组长,由科组长在上课时间派发给听课老师,评委不用。
2、上课班级当天参加比赛的课统一由学校征用,原上课老师辅助班级学生的组织工作,负责把学生带到比赛教室,并协助安排学生位就座。、
3、安排在第6节上课的班级不需要做眼保健操,学生拿好课本及学习用品在原第二节上课老师的指挥下到达上课教室。
4、参赛教师如原来该节有课的必须先调好课。
5、参赛教师必须提前20分钟到上课教室调试电教设备,如果有问题请致电林许华老师(短号61100)。
1、科组有决赛选手的,本学科老师必须参与听课,另每位老师至少选听一节非本学科教师的课,陈宝贤主任负责教师签到及统计,此任务作为期末质量评价的一项指标。
2、听课老师必须提前到达听课地点,不迟到,不早退,不接打手机,不交头接耳,认真观摩;
3、有参赛教师的科组必须利用科组活动时间认真进行组内评课。
第10周周一晚修教师会
1.小结本次活动;
2.宣布获奖名单;
3.部分评委点评(一、二等奖课例);
4.听课教师谈收获;
5.宣读颁奖词(一等奖课例);
6.颁奖;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篇三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_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8、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
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
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
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10、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3、连线。
生回答。
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折→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投影仪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x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十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