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等奖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科粤版(七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等奖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科粤版篇一
实验探究课
1课时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 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等奖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科粤版篇二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规范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的确定。
2.2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基础,明白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探讨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
[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教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
[教师]在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现在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大家总结的很好。不用稀hcl的原因正是同学们分析得到的结论,因为hcl有挥发性,制得的h2中会混有hcl气体而是氢气不纯。(将锌粒和稀h2so4装入启普发生器中,准备制取h2)。
5.3 h2的爆炸实验
[教师](实验)大家观察看到了什么?
[学生]肥皂泡快速上升。
[教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教师](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h2难溶于水。
[教师]你们总结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难溶于水是氢气的什么性质呢?
[学生]是物理性质。
[教师]氢气还具有可燃性,现在我就将氢气点燃,请同学们观察。我点燃h2的结果与课本上的结果一样吗,为会么?怎样才能让h2安静的燃烧呢?
[学生思考讨论]点燃前要对氢气进行验纯,而老师在点燃氢气前没有进行验纯,所以发生了爆炸。
5.4 h2的验纯
[教师]氢气如何验纯呢,如何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呢?
[学生]根据课本描述h2验纯试验的操作过程。
[教师](按试验要求进行验纯试验)根据同学的描述,大家判断现在氢气是否纯净,是否可以点燃了。
[学生]爆鸣声小,说明氢气纯净度高,可以点燃了。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点燃其他可燃气体时是否需要验纯?
[学生]需要,点燃可燃气体时都需要进行验纯。
[教师]那么点燃可燃气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呢?我们需要知道另一个名词————爆炸极限。(解释)我们现在已知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4%(体积分数)
5.5 h2的安全点燃
[教师](点燃导管口的氢气)同学们观察火焰的颜色。
[学生]火焰的颜色是淡黄色的,与课本上描述的不一样,为什么呢?
[教师]释疑。
5.6 h2燃烧的实质
[教师](在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烧杯上有水雾生成。
[教师]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说明h2燃烧产生了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师]这正好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大家能否写出h2与o2通过燃烧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呢。
[学生](板书)氢气 氧气燃烧水
[教师]用元素符号如何表示这个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呢?(在下面写出)
5.7电解水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的是什么气体,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是化学变化,
[教师]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同学们还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电解水的表达式是h2o电解h2 o2
[教师](总结)
5.8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师]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我们知道的化合物还有哪些?
[学生]学生举例。
[教师]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上面同学们指出的化合物中哪里些是氧化物?
[学生]学生举例。
[教师]我们在实验中还接触到象h
2、o2这样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我们把它们叫做单质。同学们总结一下单质的定义。
[学生]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6.1本课为《自然节的水》一章的第一节“水的组成”,课程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了水的组成。改版前的课程中将氢气的燃烧做为选学内容,认识水直接从电解水入手,改版后将氢气的燃烧改为必学内容,让学生从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方面去认识水的组成。我认为是这样设置更科学,更合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接受知识。
6.2引导学生探讨液化气、天然气使用中的安全防范知识,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用理论去指导生活实践,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理念,培育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价值观。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等奖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科粤版篇三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
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3—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
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等奖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科粤版(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