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1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篇一

如何才能使家长和班主任更好的配合呢?那就需要班主任家访时要讲究方法。

一、尊重家长。我们在家访时应该把家长放在平等地位与他们交谈,尊重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诚恳的与他们交流教育学生方式,以便今后能更好的教育好学生,使他们能茁壮成长。

二、讲究谈话艺术。我们进行家访时,要注意谈话艺术。因为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他们对班主任的家访都持有戒备的心理,认为班主任是“来者不善”。如果班主任在家访时只是一味的指责学生的错误,家长的不负责任,那将引起家长的反感,导致家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从而也达不到双方互相配合教育好学生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进行家访时,应以自然的、平和的、亲切的、诚恳的语气向家长说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商量的语气与家长商讨管教学生的方法,此外还需班主任对于自己教育学生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敢于自我批评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相信这样的家访方式能使家长与班主任在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气氛中商讨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三、做一个有准备、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家访班主任进行家访时,应实事求是的向家长介绍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说清楚学生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不要为了引起家长重视而过分夸大学生的优点或缺点,这样做是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另外,班主任除了向家长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外,还应把你对学生的教育计划以及希望达到的教育目的向家长说明,这样能使家长满怀信心的配合你的工作。

四、讲究教育方式。大多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由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打就是骂,使孩子处在一种担心害怕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很好的学习知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在家记时要向家长说明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体罚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都不正确,而应是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关怀,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应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孩子一起分析、找出原因,以便改正。

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家长联系的最常用的方式,让我们好好利用这一方式,教育好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茁壮成长。

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我访问了班上的一个单亲家庭,这就是我班谢宇思小朋友的“家”,他们所住的房子是租来的,因为岁数小,身体差,不忍心寄读在学校而她自家的房子有离集镇太远,家里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在她刚出生那年就离异了,为了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和孩子全部由俩个老人家管理。家中只有一张破旧的床,一个房东留下的旧电视机和一张崭新的儿童课桌。那天我们去她家家访,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欣慰,忙的不知所措。

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很懂事他知道我们家里不是很富裕,从来不像我们提出过份的要求,就连零食都很少吃,她在家能把老师今天教的东西,全讲给我们听,还经常学老师的模样管其他孩子,马上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不知道怎样去教他,不知道要教他学些什么?

我们就孩子教育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给了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孩子的头脑不差,可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良好的教育使得认知有限,习惯很差,很孤僻,有时爷爷带她走亲戚她都不肯去,照理说五岁的孩子应该是最喜欢跟着家人出去玩的啊。可是在她身上却与众不同,在那里我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了很长时间,爷爷不时的诉说着她在家里的表现,他希望老师帮助好好教育。通过此次家访活动,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园的真实情况,并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醒了家长应试在家庭内部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来说终生受益,让家长了解到了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当老师和家长谈到小宇思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时,家长不停地说“谢谢老师,小宇思的进步真的很大”,小宇思也知趣地走到我身边,扯着我的衣角笑眯眯地看着我。

对于家长的肯定我顿感欣慰,也倍感羞愧。欣慰地是:我们的老师为孩子的成长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羞愧的是:我为宇思做过了什么呢?够了么?是啊,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缺少的是亲情。我感受到家长对孩子都寄与了厚望,只是缺少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使得一些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要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充分的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使其发现自我的价值,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首先是尊重。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卑,总担心同学老师看不起她。因此,常做一些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事来,那怕换来的是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白眼”,他们也不在乎,因为她可以借此引起大家对他的重视。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一味的严厉批评,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甚至是零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学生的脉搏,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其次是理解。理解是教育的桥梁,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学生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坎坷,如果她能正确的认识这一道家长为她设置的人生栅栏,有可能成为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然而,如果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

作为教师,就要给予他们理解,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这道坎。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及时的进行劝慰和开导。多给予生活上的安慰和帮助,尤其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更要表扬。可以说理解是教育的桥梁。 再次是鼓励。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多让他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这些都能有效地打消他的自卑感,唤起他的进取心。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当他们取得成绩,哪怕是非常小的成绩,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并能在人生观方面多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自己接纳自己的,使其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可以说鼓励是教育的风帆。

我们是中午的时候到学生家的,当然他的奶奶正在门口坐着,我们向她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后,她很高兴的接待了我们。

少源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在教室里不爱说话,但是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考了3次第一名)。 听他奶奶说,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后从来不说,只是自己一个人憋着哭,这也许与他是留守儿童有关吧。

少源的奶奶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老人,她对她的孙子孙女期望都非常高,而且很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她一直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后有出息,别在在家种地了。

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篇三

根据学校的安排,为期两周(第七和第八周)的家访已接近尾声。我、徐建常老师和冯品品老师对初三(2)共58人进行了家访,以区域划分,从花厅(附近有梁围、朱围等)到后街,从小市到附城,从松岗到后岗,逐个学生家访,晚上十点多还穿梭这些地方的大街小巷,虽然有时候疲惫不堪,但也乐在其中。这次家访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及子女在校情况为主要目标,希望在此基础上得到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并能提出好的建议或意见,让学校发展的更好。经过家访我们知道了,只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被老师关心的,是爱孩子的,老师也在关注孩子的任何举动,老师的一切行为都是着眼于孩子的持续发展等等,即使你没有华丽的词语,家长对老师所说的话也会感兴趣,同时也会了解老师所做出的努力的。

家访让我更了解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通过这次家访,让我深刻理解外来民工的艰辛和淳朴。他们大部分是湖南来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接受比家里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有个更美好的前程。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日日夜夜的操老,为生活奔波。他们没有时间管孩子,加上他们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有想帮孩子的希望可力不从心。所以他们比希望寄托在学校,寄托在老师身上。我感到自己的教书育人的负担更重了,同时也会去努力做好。他们的淳朴和热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大多数家长见到我们都笑逐言开,热情款待。其中有位家长早早就炖好上等的鸡,等待我们的到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重视。

通过家访,我还了解了家长们的担忧与期盼。有些家长由于忙于生计,很少能与我们老师面对面交流,对于学校的教育现状、教育问题有疑惑的,对于他们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校的一些情况,我都能够及时说明与解释,尽可能让家长理解,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信息传达给家长,让他们对学校有个较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教育和学校的发展。如江启秋,爸爸是出租摩托的,每天中午都会来学校接孩子回家,和我见了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就过了,从没向老师了解过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通过这次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的存在问题,家长的期望值也不现实,与家长沟通后,家长也调整了对孩子的定位,以及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

除了以上的体会,我觉得家访要讲究交流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要在常家访时尽有可能应让学生在常老师、家长、学生在一种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2、注意交流方式。家访时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首先,家访时教师应注意仪表形象,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消除家长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谈话开始,避免单刀直入,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同时,由于家长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作为老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3、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会更家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同时,批评对于有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4、要全面评价学生。最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个问题就下死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5、多引导启发。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宰牲节,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最后,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可能多数教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理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为了巩固家访效果,教师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及时采取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发生。

总之,家访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互相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用心地做好每一次家访,为孩子的明天努力!

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篇四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的根源,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耐心倾听家长和老师对他或她成长的一些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得更大的成功。

我在八月的一个午后,来到了学生小刘的家。学生小刘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家长,孩子和我坐成一圈,孩子的父亲问我孩子是不是在学校表现不好,希望我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他一定配合教育。我之所以选择了到这个孩子家家访,并不是因为她在校的学习表现不好,而是因为她在班级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接触。我觉得,这个孩子的防御心理特别强,说话也比较有进攻性,像一个小刺猬。但是我和她交流过几次,发现这个孩子胆子其实很小,也很乖巧。是什么导致她的两面性,为什么她总要在同学面前装作很强大的样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看看她的家庭,寻找一下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

坐在这个孩子的家中,我观察到,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地处偏远的一处平房区,在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获悉到她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她小的时候,爸爸为了养家总去外面打工,而她家的亲戚相对家境比较殷实。家庭聚会的时候,父亲常不在场,因为家境窘迫,小小的她心理比较敏感。慢慢学会了察言观色,她总是觉得亲戚瞧不起她们母女俩,所以在她九岁时就产生了“我要变得强大,我要保护妈妈”的想法。这种想法先体现在语言上,她妈妈说:“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说话就总是反驳别人。我一批评她,她更生气。后来,她开始不怎么和周围的小孩玩,拼命在家学习。总说要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听到她们的讲述我的心抽得紧紧的,我好心疼这个孩子。我不自觉地抚摸她的头,孩子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我问她:“成绩好,事事不让别人说你,你就真的快乐了吗?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仅要懂事,我还希望你快乐。别去承担父母应该承担的事。”我还和她们讲了同学们对她的一些认识。比如,同学们都说她太敏感,在一起聊天时,她会突然翻脸,觉得某些言语在针对她。我又和他们讲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我告诉她,只有让孩子学会心灵不设防,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经过我和孩子及父母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个孩子若有所悟的低下了头,表示尝试改变自己。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个孩子的生活即将发生了变化。我知道:如果没有这次家访,我就不可能找到症结所在;而在她父母的心中,她还一直是那样一个乖巧优秀的完美孩子,其中的不快乐心结会一直埋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很多家长整个忙于工作,直接把小孩子扔给了老人照顾,等到孩子长大了接回来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学习生活时,孩子往往就不听了,这其实是由于家长监护责任的缺失造成的,作为班主任既要指出家长的这一问题所在,还要尽力做好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唠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针对这类家长我也给他们敲了警钟,告诉他们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处在一个藐视或忽视父母忠告的境地。总之,家访工作的进行,使我能和家长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果说作为老师在学校看到学生的表现只是一个平面的话,那么通过家访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多面,这样立体的看孩子,才能找到孩子身上一些缺点所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督促孩子尽快改正。家校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啊!

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篇五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育人意识,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在做好上学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对我班的51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所见所闻,感触良多: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

2023年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15篇)

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篇一如何才能使家长和班主任更好的配合呢?那就需要班主任家访时要讲究方法。一、尊重家长。我们在家访时应该把家长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