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 中药材种植报告书(10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 中药材种植报告书篇一

1、扶持政策措施。(10分,自评10分)一是出台《东至县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东至县20xx年特色种养业产业到户帮扶项目实施办法》《东至县“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扶持对象、扶持原则、扶持标准,规范“四带一自”产业各项资金申报、发放、验收环节。二是出台《东至县20xx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东至县20xx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政策性文件,将带动脱贫户作为项目申报、主体晋升的前置条件,在主体晋升、项目、资金享受上,必须提供带动证明或在同等条件下,带动脱贫户多的主体优先安排,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度和带动成效。

2、项目库建设。(5分,自评5分)重点扶持食用菌、茶叶、九华黄精、鳜鱼、皖南土鸡、林特等特色产业,组织林业、水产、农技等部门专家对乡镇申报20xx-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入库项目评审,分别提出了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内容,共有213个项目入库,总资金规模26286.02万元。公示公告程序严格落实到位,入库项目为明年实施项目打下基础,使“1 4 n”重点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3、规划编制。(5分,自评5分)根据东至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出台《东至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特色化,持续推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1、项目实施。(5分,自评5分)将大宗农作物及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列为我县特色产业的负面清单,严禁村(脱贫户)发展此类项目。支持加快发展优质特色种植业,通过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村(脱贫户)根据资源优势和种植习惯,合理确定主栽品种,支持发展高效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为主的种植业,以及畜禽水产等为主的养殖业。

2、指导服务。(5分,自评5分)一是组建1支含植保、种业研究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家组,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专家组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常态化沟通机制,全县178名农技人员,37名科技特派员,对村、脱贫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产业发展需求,分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二是开展农民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培训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周边脱贫户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提高他们种养水平。支持需要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增收渠道。

3、风险防范。(10分,自评10分)出台《东至县“防贫保”综合保险实施方案》保险支持政策,将特色农产品、履约保证纳入保险范围,有效保障了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村及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为发展特色种养业提供有效保障。

4、工作推进。(4分,自评4分)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严格把握扶持原则,规范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和资金拨付流程,严把审核关,程序到位,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资金打卡发放全流程监管。严肃责任追究,严禁骗取、套取产业到户项目奖补资金,对骗取、套取产业到户项目奖补资金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按照省、市要求,加强政务公开公示,对到村到户项目、村(户)产业达标、基地建设等做到及时验收、及时公开公示。

5、信息报送。(6分,自评6分)一是指导乡镇、村及时录入产业项目及相关信息,并针对录入情况,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均安排专人,逐村、逐户认真梳理产业项目信息。通过“采集数据-线上线下核实-反馈纠正”方式,建立工作交流群,实行周调度机制,开展数据采集和预警数据线下核实等工作,发现数据异常,第一时间反馈乡镇负责人员核实,确保数据真实无误。二是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按时报送信息材料,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上级部署相关工作。

1、项目覆盖。(10分,自评10分)坚持因户施策,20xx年实施特色种养业产业到户项目6059个,到户项目覆盖率达100%。

2、园区带动。(5分,自评5分)强化基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建设和完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22个,通过自主经营、租赁、入股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增收达到2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达到5万元以上7个。

3、主体带动。(5分,自评5分)围绕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通过农业务工、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模式主体带动脱贫户2410户,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4、自种自养。(5分,自评5分)出台特色种养业产业到户帮扶项目实施办法,扶持需要巩固产业脱贫成果的脱贫户。支持发展高效蔬菜、菊花、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20xx年我县脱贫户自种自养达标户2130户,完成率125.2%。

5、“一村一品”。(5分,自评5分)一是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分别是官港横岭村、葛公梅树村、木塔祝山村、泥溪朱村村等4个茶叶类专业村和大渡口安全村蔬菜专业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值占村农业总产值比重均达到30%以上。二是20xx年底有效期内“三品一标”38家企业,60个产品,20xx年底有效期内“三品一标”46家企业,71个产品。

1、脱贫户增收。(6分,自评6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扶持需要巩固产业脱贫成果的脱贫户发展产业、参加就业,根据产业类型,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严格按照省厅发展特色产业规模,脱贫户每户当年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元。对脱贫户家庭有劳动能力的在本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务工,且务工收入不少于5000元/年,对该脱贫户家庭奖补700元。对带动脱贫户以资源(资产)收益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主体支付脱贫户租金超过当地平均市场价格10%以上的,对该脱贫户家庭奖补300元。

2、村集体增收。(6分,自评6分)根据全县15个乡镇实际情况,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分别实施特色种养业产业项目和资产收益项目,保障村集体收入持续稳定。全县15个乡镇建设和完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22个,特色产业园区(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分红或租金收入2万元以上。

3、产业发展。(4分,自评4分)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20xx年脱贫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较去年相比增长17%。

4、工作规范。(4分,自评4分)20xx年已开展省第三方评估,未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对标定期开展自查,对各乡镇加强调研,对重点村强化指导和督查,对实施的项目严把审核关,程序到位,有序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

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 中药材种植报告书篇二

(一)部门职能职责概述

负责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协调和综合工作,组织研究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提出农业、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发展和改革工作。

(二)部门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

安仁县农业农村局设12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办公室(对外交流与合作股、市场与信息化股)、人事股(科教教育股)、计划财务股、政策法规股、发展规划股(乡村产业发展股)、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农村合作经济指导股、种植业管理股(种业管理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股(农田建设与农垦股友)、畜牧兽医股(渔业渔政管理股)、农业机械化管理股;6个股(站、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作物服务中心、土肥和植保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安仁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管理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农机事务中心、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县农村经营服务站、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县柑桔场、县农业广播学校。

(三)部门20xx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1、抓好两项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在活力

(1)抓好县直部门机构改革。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衔接,加强协作,确保职能整合到位,确保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2)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改革步伐,建设好农村物联网、互联网和农村政务平台。

2、抓实三个重点,引领农村全面进步

(1)抓实产业发展。突出扶贫抓产业,结合精准扶贫,围绕“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产业助力脱贫,以扶贫促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和成果。一是继续完善现有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加强已链接企业监管和风险评估,确保贫困户分红到位;二是补齐村村建立合作社,非贫困村贫困户利益链接短板;三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中药材、优质稻、特色种养等微企业发展。突出特色抓产业,制定《安仁县中药材产业转型提质实施意见》,坚持“枳壳 ”发展模式,制定20xx年中药材实施方案,突出中药材由量向质转变,重点培植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合作社,建立健全中药材冷链物流销售体系。突出传统抓产业,稳住粮食面积70万亩,产量30万吨,油菜面积25万亩,烤烟面积5万亩,发展高档优质稻17万亩。

(2)抓实美丽乡村创建。继续打造以稻田公园为核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推进灵官镇整域推进试点,充分发挥龙海地热资源,打造龙海休闲康养镇,积极申报渡口乡石冲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以及永乐江镇山塘村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3)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紧围绕建设“洁净乡村美丽安仁”这一目标,创新农村环境卫生制度和机制,巩固农村环境卫生已有成果,推进“厕所革命”步伐、持续开展“拆危拆旧”行动,强化农村污水治理。

3、实现四个加强,推进农业全面升级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设好湖南农产品身份证平台,建立完善国家农产品溯源体系,创建安平镇、灵官镇、永乐江镇农产品监管示范乡(镇);

(2)加强知名农业品牌建设。继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和管理好安仁枳壳品牌,围绕优质稻、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以生平米业、鑫亮粮油、湘众药业等龙头企业品牌为重点,打造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农业品牌;

(3)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大生平米业、湘鲁脐橙、豪峰茶叶品牌创建和监管力度。鼓励鑫亮粮油、湘众药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合作伙伴和商机。加快现代企业创建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上海悦然科技公司对接,争取“甜叶菊”项目早日落户安仁。抓好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创造条件申报奎源11农业为省级龙头企业;

(4)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建设。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持续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设坚强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努力实现依法护农、法治护农,为农业生产构筑安全防线。

(四)部门整体收入支出规模、使用方向

20xx年财政拨款收入1587.21万元,支出16,98.1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171.9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85.7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8.36万元,对企业的补助支出302.05万元。

(五)财务管理状况

基本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手续齐全后由局长和分管财务的副局长审核后报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局审核付款。建立健全农业局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制度、项目立项和审批制度、“三一大”集体议事表决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绩效评价等十余项规章制度。

(一)专项资金支出情况

20xx年县级专项资金预算数为134.8万元。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4万元,中草药办中草药发展资金24万元,植物保护4万元,农民劳模经费4.8万元,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费10万元,院士工作站工作经费20万元,蔬菜质量检测4万元,农村环境整治16万元,菜篮子工程1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5万元,农村能源建设9万元,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8万元,统筹城乡发展16万元。

(二)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财政项目资金按照专人负责、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四专”要求,项目建设资金统一由县财政局农业局或经济建设股集中管理,资金支出实行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严格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开支,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财政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视项目要求报审计局审计,审计合格后交省、市有关部门验收。

(三)专项资金支出绩效情况

(一)扶贫项目资金收支情况

重点产业收入840万元,支出829.75万元,结余10.25万元上解国库;特色产业扶贫收入25元,支出21万元,结余4万元上解国库;贫困户自主创业:1300万元,支出1195.17万元,结余

2023年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 中药材种植报告书(10篇)

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 中药材种植报告书篇一1、扶持政策措施。(10分,自评10分)一是出台《东至县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