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军训心得三百以上作文(十二篇)
军训心得三百以上作文篇一
"铃~铃~铃"闹钟准时6点30分响起,我居然没有赖床,准时7点左手拿着一个绿色大水桶,右手挽着一个大大的环保袋,背后还背着一个大书包。准时到达学校操场,现在早已是人山人海了。紧接着领导级长们发言后大家准备上车出发去军训目的地。
经过4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的大巴终于到达目的地。首先看见的是拿一栋栋大楼,绿树环绕,地面十分干净.但当我们背着大包小包爬上八楼的宿舍时,一打开门就有想哭的冲动,冲口而出一句:"装修怎么可以这么简洁。"但现实无法改变,大家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我们宿舍的卫生终于被搞得干干净净,大家也把自己的床铺,衣柜整理好.而作为室长的我,还有兼顾分配工作和考察工作,以免老师教官批评.然后大家拿着各自的饭盒冲下操场集队。这也是第一次看到我们班的两位教官。
接着大家排着队去饭堂准备吃午饭,来的时候我已经在想这里的饭菜会不会很难吃?会不会很少肉?而当我
站到饭桌前顿时傻了眼.和10个人一起吃4个菜,而且饭菜大部分都不合我口味,只好吃了几口就回去宿舍继续搞卫生.终于最害怕的事情即将来临,就是那可怕的训练。
当时是正午,烈日当空,而我们就站在阳光底下,首先学习的是军人的站姿,初初以为很简单却发现原来还要将这个动作在阳光底下保持20分钟,那种感觉别提有多难受.不管背后有多少汗水沿着背往下滴,不管有蚊子飞来,不管有多痒都不能动!只要一动就是违规就要受到惩罚。当时我只感觉军人的辛苦和教官的严厉.经过一轮汗水的洗礼,终于能休息了大家都累得喊辛苦。看到水仿佛看到了灵丹妙药,迫不及待的狂喝。可是可怕的训练还是要继续,这次轮到训练我们的嗓子,每个班都必须大声的喊出"一,二,三,四"仿佛喊得不够大声便要受到责罚,就连每一次进餐前都需要喊,喊得不够大声就不能吃饭,喊得大家嗓子都差点嘶哑。而整个下午就一直在训练,吃完晚饭后还是继续训练。而晚饭也和午饭没什么两样,但我已经顾不上合不合胃口,因为肚子实在是太饿了.而一天里我觉得最开心的时间就是晚上唱军歌这一环节,级里的同学都聚在一起围成圈坐下听教官们唱歌,时而大家一起搞气氛,时而教官独唱,大家都十分开心。终于第一天的训练快要结束,但第二个挑战又来了,就是10个人如何分配洗澡洗衣服的问题。因为晚上10点就要准时关灯,如果没有准时完成任务是会受到老师批评的,而我这个作为室长的更是要负上责任。
因为始终不是家里或者旅馆,设施十分简陋,所以大家在第一天都显得很不习惯,动作不够迅速导致后面的同学不能准时10点上床睡觉,导致我们宿舍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受到惩罚了,但作为室长的我责无旁贷,只能吸取教训。
而作为室长,我更要负责叫同学们起床的重任,时间也十分早。早上5点30分我准时开灯把她们都叫醒,幸好她们都十分合作,都不太会赖床让我很开心。大家洗漱完便要下去晨训,大家必须要先训练完才能吃早餐,所以尽管很饿也唯有坚持训练。但当看到早餐时却又再次让我失望了,但我也还是把那些十分干得馒头吃下去,把那些淡而无味的白粥喝下去了。因为我知道不吃饭待会训练便会没有力气所以多难吃也要填饱肚子.然后,便接着训练。
在前四天里,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吃着同样的饭菜,流着许多的汗水。但更多的不同是心情。第一天是好奇,第二天是辛苦,第三天是习惯辛苦,第三天是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与同学的相处也发生了变化,第一天时候没太多话可说,第二天慢慢熟悉大家的名字,样子,第三天感情升温,没有当初的含羞,第四天更是像同学,像朋友,大家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分享.而到了第五天,更多的是离别的不舍和相处的融洽。虽然大家只是相处了5天,但大家都已经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忽然会觉得原本以为很难熬的5天飞速的过去了。留下的只有浓浓的不舍之情.特别是在最后一天里,那场特别的汇操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大家尽力了!这一次是我们做得最出色的一次!当听班主发言的时候,我居然激动得留下了泪水。连我也不敢相信,但事实我确实被感动了。我感叹到:怎么会有发言如此感人肺腑,听得我拍疼自己的手掌。老师说得对,虽然这次名次是第三名,但这也是我们训练了4天,努力而得来的,我们认真对待了,尽力了,无论名次是多少,我们都无愧于心了!我可以自豪的和妈妈报告自己的成绩,并不是仅仅因为那些浮云般的名次。
这次的军训,让我更了解5班,让我更爱五班,这个集体一定前途无量!因为背后有45个团结的身躯和2位最棒的班主任!
军训心得三百以上作文篇二
青山叠翠,峰峦高耸,山岭横亘南北,蜿蜒不断。陈毅元帅也曾以:“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来描绘太行山的雄姿。
但是,自然界只认理不认情。近年来,由于受该山系矿产资源富饶的诱惑,许多矿井总是在许许多多的不完善中被强行开采,安全成为了一些急功近利者的“天命”。待到我们兖矿集团公司实施对外开发战略,并接手山西天池公司煤矿开采权的时候,这对矿井也同样遭受了先行者的“虐待”,安全生产刻不容缓!
坚决整治不安全设施和行为,坚决保证矿井投产前通过质量标准化验收!支援令下达到鲍店矿,鲍店矿下达到掘进一区。20xx年9月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精挑细选的75名掘进工远离家乡和亲人奔赴太行山。
一
走进天池公司,特别是在7.19事故发生地段,这个副斜井井筒斜20°、长640米,没有灯、没有行人道,电缆、水管、风管溜地跑,筒壁也尽是呲牙咧嘴的裸巷,一度被戏称之为 “一倒三碰” 地段(无论怎么摔倒,接二连三地会碰头、碰腿、碰腰)——成为了制约整个矿井首当其冲的卡脖子工程。
为期三天的安全业务培训,一场天池公司首次进行的安全整治开工誓师大会——第一项安全整治工作变从斜井口开始了……
先从整治筒壁入手。为了克服初次进行大坡度、长距离、高空作业,他们班班组织技术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施工措施严格坚持先学习后上岗,并保证管理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实现边学、边干;安全是关键,层层建立包保责任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安全保证措施,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人员少,还要三班倒,便根据现场需要不断整合人资优势,根绝上岗操作工种合理搭配每班人员组成结构,保证工作环节的协调和衔接……
张福楼,掘进一区区长、支援天池鲍店矿工程项目负责人,这个从普通掘进工一步一步走上管理岗位的的“掘进专家”,自9月1日带队到天池公司后,连同期间过中秋节,连续55天没有离开天池半步。天池煤矿属高瓦斯矿井,加上作业环境差,每个班前会他都要亲自主持,遇到重要任务,他更是班班在现场。有一次井下进行架棚施工,他一干就是15个小时。
干就要干出样子!出来就是要为兖矿争光、为鲍店矿争光!面对支援任务,75名掘进工人人心里都有一盏灯。由于巷道坡度大,他们将矸石由皮带运输改成了锁车绞车运输,防止了下滑,这一创举在天池很快得到推广和应用。斜井井筒内设施混乱,他们不怕麻烦、不急于求成,严格按照完成一项达标一项,坚决保证安全与建设、质量与工期、效率与效益的同等性。
与此同时,身在家中的鲍店矿矿党政也无时不在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支援队,矿副总工程师、生产科长李付臣被委派临阵指挥、协调各项工作,并派去了6名瓦斯检查员维护职工安全、五名厨师保障职工生活;矿长李伟每天都要过问工作情况、工程进度,还纳入了鲍店矿每日的调度会内容。就在他们到达天池的1个月时间,10月5日,党委书记郭军又驱车前往,再次送去了矿党政的关怀和嘱咐。支援队技术员林伟立,在母亲患病,妻子上班两岁的孩子无法照顾的情况下,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保证了整治工程项目的技术需求,鲍店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荀晏连续两次前往其家中看望慰问,给予支持和鼓励。
是责任使然,更是激情的扰攘。10月15日,副井筒安全整治任务提前一个完成,初战告捷并实现了工程质量与工程工期的新突破,同时被山西能化天池公司评定为矿井安全整治的“精品工程”。
二
如果说初战告捷被狭隘地认为是偶然或者巧合的话,那么,从区队管理再到职工的行为举止的体现,则不得不让人折服。
在天池公司从支援队单身宿舍到工区会议室、副井口不足千米,列队上下班;到职工食堂100米,列队就餐;职工闲暇,还要集中几个人在山上逛上几圈、喊上几嗓子。统一行动、严格服从工作和生活安排……团队作风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加强团结、凝心聚力的法宝。谈及这些,张福楼有着深刻的见解和感触。
75名支援人员年龄最长者51岁,最年轻者22岁,平均年龄36岁。作为一支家庭生活极其丰富的年龄段,在繁重的生产任务面前,去年的中秋节和今年的春节无一人请假回家,也成为了集团公司规定春节全体放假的特例。去年12月,职工马景峰父亲去世后,为了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与同事调了休班回家
最新军训心得三百以上作文(十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