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篇一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18世纪初期,瑞典化学家贝采乌利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推翻“生命力论”

3.1965年我国首次在人类历史上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目前人工合成有机物超过3000万中。

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1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co2和碳酸盐外。

2有机物的分类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nh4hco3 b.nh4no3 c.nh4cno d.ch3coonh4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这一成果成为有机化学的里程碑。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 )

a.(nh4)2co3 b.nh4no3 c.nh4cno d.ch3coonh4

3.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 )

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 b.第四主族的化合物

c.第六主族的化合物 d.第七主族的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 )

a.c6h6 b.c2h4 c.ch3cooh d.ch3cl

5.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氧

d.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

6.烃是 ( )

a.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物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c.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d.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

7.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 d.熔点低,且不溶于水

8.从19世纪代开始,人们用从非生物体内取得的物质合成了许多有机物。下列属于最早合成的这一类物质是 ( )

a.酒精 b.尿素 c.淀粉 d.蛋白质

9.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cac2 b.nahco3 c.kcn d.co(nh2)2

10.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与碳原子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相结合的化学键是 ( )

a.只有极性键 b.只有非极性键

c.有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d.有离子键

11.某含氧有机物0.5mol与1.75mol氧气混合后,可恰好完全燃烧,生成33.6lco2(标准状况)和27g水,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6.c7.a8.b9.d10.c

11.解: , ,

设该含氧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xhyoz,

则:n(cxhyoz):n(o2):n(co2):n(h2o)=0.5mol:1.75mol:1.5mol:1.5mol=2:7:6:6

有:2cxhyoz 7o2→6co2 6h2o,根据质量守恒: 得

∴该含氧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2。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篇二

高考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分项复习试题(附答案)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以下是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专项练习,请大家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三明模拟)下列诗句都是描写节日的名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选d。②描写的是春节,④描写的是元宵节,③描写的是中秋节,①描写的是重阳节,②④③①为正确排序,故选d。

2.(福州模拟)圆明园的兽首来源于我国的十二生肖传说,反映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抒发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这说明()

a.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c.不同的民族文化有共同的发展模式

d.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相同的性质

【解析】选a。b完全一致的说法错误,排除。c有共同的发展模式的说法错误。d有相同的性质的说法错误。a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3.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安徽宣纸、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时可用排除法。a、b、c本身正确,与题干要求不符。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2014闽南四校联考)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日活动旨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③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④它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故①③④入选。②观点错误,文化遗产不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故排除。

5.儒家文化传统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已经跨越了国界,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走向世界说明()

a.儒学具有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b.儒学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选d。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儒学走向世界说明什么,而不是强调儒学本身的特点,故排除。b项观点错误,儒学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多样性,故排除。c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儒学对世界的影响,而没有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故排除。d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儒学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入选。

6.(2015漳州模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一事实()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警示我们应继承传统,生活中多使用传统珠算

③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中国的珠算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说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并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故①③入选。②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④未反映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7.(2014重庆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注意审读材料,分清层次,提取有效信息,对应的主要知识点: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教育、科学、音乐等交融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最后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答案: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篇三

(一)辨别正误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晓东认为:自己学习好,不需要集体的帮助,也就不需要为集体作贡献。

2.“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iu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

手,推倒山。”这首谚语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3.一个团结的集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因此,这种力量是个人力量的相加。()

4.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5.小乐努力改正上学迟到的缺点,是热爱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的表现。()

6.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二)单项选择题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是最有力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b.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c.团结就是力量d.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2.有一位足球运动员曾经说过:“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球员是集体中的一分子。集体好,你才能好;集体不好,你也好不了。没有听说过哪个降级的球队还能出最佳射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b.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离不开集体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以集体利益为重,就要牺牲个人利益

3.“你愿意搬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三峡移民只会说:“我们搬家了,下游就没有洪水了。”这句质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是()。

a、要维护和尊重个人利益b.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应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4.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是()。

a.小麟主动捡起掉在本班卫生区的纸

b.高扬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

c.车琪早晨上学经常迟到

d.小白主动承担班里的黑板报任务

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说明()。

a.整体利益必须服从局部利益

b.集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c.维护集体利益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6.青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前来观光旅游。在同外国朋友的交往中,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切实做到()。

a、热情友好,卑躬屈膝b.言而有信,有求必应

c.对外国人要少接触,最好不接触d.自尊自重,不卑不亢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个人好比一棵幼苗,集体好比阳光、空气和水土。幼苗要开花、结果,离开了它的生存条件——阳光、空气和水土是绝不可能的”。这告诉我们()。

a、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b、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c.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d.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这个研究结果启示我们()。

a、集体团结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b.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c.集体团结能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d.集体的团结可以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许振超说:“个人起的作用,我觉得微乎其微,很多工作是靠全公司的职工一起来做。实际上好多东西是从整个生产过程中、管理过程当中发现应该去做什么,是把大家伙的一些意愿、要求集中起来,然后返下去,再看执行的效果怎么样。”他的话告诉我们()。

a、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b.只有团结,才能克服困难

c.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d.离开集体,个人能力照样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4.晓红面临着钢琴晋级考试,每天都在进行着紧张的练习。一天,老师找到她说,学校合唱团有一场重要的演出活动,希望身为领唱的她能按时参加排练。晓红接过训练时间表一看,大部分和自己练琴的`时间冲突,但晓红还是爽快地接受了学校的任务。这说明()。

a.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b.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我们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大局为重

5.下列同学的做法中,有利于班级集体发展的是()。

a.小赵积极参加艺术节,为班级争光

b.小钱参加卫生检查,有意压低别班分数

c.小王自觉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知识

d.小李在生活、学习中主动帮助同学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这说明()。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

c.要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能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四)立足现实,落实行动

1.当代表班级参加拔河比赛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个人安排和集体活动冲突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有人损害班级荣誉和利益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参加升国旗仪式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集体帮我实现目标

某中学八(6)班在假期组织爬山活动,活动前班主任强调要同学们团结协作、注意安全、听从指挥,而此时班里的体育健将张震却认为:班主任真是多此一举,自己身体这么强壮,还让别人照顾?大家一起爬多慢呀,自己一定要第一个爬到山顶。于是,当班主任下令开始爬山时,张震就偷偷地脱离大部队,一个人跑向山顶。由于张震只注意赶路,快到山顶时却把脚崴了。就在剧痛让他无法动弹时,班主任带着几名同学找到了他,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张震和所有同学都爬到了山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1.张震为什么要脱离集体单独行动?最后他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2.他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六)关心国家大事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自1993年全面展开以来,新城建设进度达到了预定目标。因兴建三峡工程,万县市需要移民近80万人,搬迁1座中等城市、5座县城及955个工矿企业,各项实物主要淹没指标占整个库区2/3左右。面对大局,万县市人民毫无怨言,甘愿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必要的牺牲。在移民工作中,部分群众虽然受到利益损失,但他们都能舍小家为大家,愉快搬迁,保证了三峡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10多年来,三峡库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0多万人,没有发生1起暴力冲突事件。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在移民工作中,部分群众的利益虽然受到损失,但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2.三峡人民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在你的生活中,有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事情吗?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一)辨别正误题

1.x2.√3.x4.√5.√6.√

(二)单项选择题

1.a2.d3.c4.c5.d6.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2.abcd3.abc4.abd5.acd6.abd

(四)立足现实,落实行动

1.我会尽自己的全力,因为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我会先参加集体活动,因为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我会积极制止,因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我会保持肃静、立正、行注目礼、高唱国歌,因为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五)集体帮我实现目标

1.张震之所以脱离集体而单独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身体强壮,和其他同学一起走会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最后他还是在班主任、同学的帮助下爬上了山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张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所以,我们应珍视集体的团结,努力为集体添光彩,做到:(1)应该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2)将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3)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六)关心国家大事

1.在移民工作中,当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自觉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2.那些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充分认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至高无上。

3.(1)在周日,学校有集体活动,我自己有事,仍积极参加厂活动。(2)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尽管我休息得很晚,但坚持完成了作业、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篇四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知识点1.内因的含义:

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知识点2.外因的含义:

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知识点3.内、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

外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同其他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有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外因总是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而起作用,绝不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因此,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原因是就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言的,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不是“本原”和“派生”的关系。内因是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有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

知识点4.内因不能离开外因而单独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内因,的确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5篇)

高考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篇一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有机化学的发展1.18世纪初期,瑞典化学家贝采乌利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有机化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