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大龙湫导游词 雁荡三绝导游词(11篇)
雁荡山大龙湫导游词 雁荡三绝导游词篇一
现在,我们来到了果盒桥。请看左边那座山峰,想象一下,在夜空衬托下,它像什么呢?对了,像犀牛望月。看,强壮的犀牛,有力的角,它正抬头呆呆地望着月亮呢!它到底在看什么?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个地主看上了一个姑娘,想让她做自己的小妾。姑娘不愿意,呵迎亲的队伍马上就要到了,怎么办?姑娘家的水牛想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角把姑娘顶上了月亮,帮她逃过了这一劫。水牛呢,一只角留在月亮上了,头上只剩下了另一只角,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只犀牛。它至今还日日夜夜在这山上守护着姑娘呢!
现任,请你再往另一个方向看,猜猜,那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对了,这就是“鲸鱼峰”。那鲸鱼刚刚浮出水面,身上还有一圈一圈的水浪滑过。它长着圆圆的小胖脸,尾巴特别像一把大大的扇子。那头上突出的石头,不就是鲸鱼喷出来的水柱么?这整座山峰连起来,是不是很像一张鲸鱼出海图?
继续往前,就要进入前面这个院子了,里面的景观可千万不容错过啊!你们看,眼前的山峰,像不像一只雄鹰正收起自己的翅膀?它有个很形象的名字——“雄鹰敛翅”。雄鹰白天和我们一样游山玩水,晚上飞累了,就落在这里,收起翅膀,昏昏欲睡。
走出院子,你们马上就可以看到雁荡山最著名的景点——“夫妻峰”。看,这两座山峰拔地而起,左边是妻子,烫着微卷的头发,身上穿着和服;右边是丈夫,刚刚从远方回来,还来不及把包袱放下。他俩相拥着,正窃窃私语, 诉说着离别几年的痛苦和思念。
也许有人已经发现,“夫妻峰”不就是我们白天看到的“合掌峰”吗?对,它还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雄鹰敛翅”呢!其实,我们雁荡山夜景是移步换景,同一座山,换个角度看就成了别的样子,这可以用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其中的奥妙。同样道理,你能找出“牧童峰”“婆婆峰”“公公峰”么?有人很贴切地给雁荡的灵峰夜景编了一首诗:“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真的道出了它的精彩奇特啊!
时间过得真快,往前走就来到了“观音送客”,今晚的夜景之旅也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能再来雁荡山,再见!
雁荡山大龙湫导游词 雁荡三绝导游词篇二
温州素有“东瓯名镇”美称,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通丽水,北通台州,管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二市,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永嘉,洞头六个县,全市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13万。
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称为“东南第一山”。山中环境怡人,冬暖夏凉,泉水清澈,空气新鲜。雁荡山山体构成多以火山岩为主,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整个景区方圆450平方公里,8大景区。楠溪江北雁荡山、灵峰夜景、灵峰的奇峰异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衬下,犹如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线条鲜明的泼墨画。灵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山颠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名字叫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驮着姑娘便跑,到山颠上无路可逃。这时老牛对玉贞说:“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送你到月宫去。”没等姑娘答应,老牛便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把玉贞送到月宫。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每当皓月当空称为“犀牛望月”。如没有月亮则称 “犀牛盼月”。再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灵峰这一方净土,叫“雄鹰敛翅”。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再看看最神圣、最伟大的双乳峰,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 “东方维纳斯”。山峰的左侧,一少女背倚灵峰,脸朝东北方,流海高卷,身着旗袍,体态匀称,温文尔雅。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发现,她朝者远方,面带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真可谓“自古多情伤别离”。
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条巨大的鲸鱼,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骑鲸鱼”。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留着波浪式的发型,一身得体大方的服装,踮起了脚尖,扬起脸,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雁荡山的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靠路边的大岩石,酷似一老婆婆,后脑勺一个发髻,稀疏的头发,宽额头,高罐骨,瘪嘴巴构成了一位生动逼真的老婆婆形象。“公公峰”出现了,是同一块山峰的不同角度观看的形象。婆婆的发髻不见了,脸型拉长了,深陷的双眼,弯曲的卷发,高凸的罐骨,有点象洋公公。左边的崖嶂上,雁荡山观音洞的白衣观音飘然而至,一袭白袍,手持净瓶,头带凤冠,口中念念有词。
灵岩景区。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钟鼓齐鸣”四个大字,这是上海朱文龙等六个文人应景题写的。左边整座大的岩石犹如一口巨钟,右边山顶上便是一个圆鼓。闻钟鼓声,古刹也不远了。国画大师潘天寿写的:“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生动地描写了雨后灵岩的美景。前面是双珠谷,这座塑像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他三游雁荡写了《游延宕山日记》,为考察研究雁荡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左边山顶有一岩石摇摇欲坠,叫“顶珠石”。它对面出现很多只青蛙在默默地听着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这景称为“青蛙听经”。碑刻是纪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荡山人,为雁荡山开山修路造福谋利。正前方灵岩寺出来一位老僧,身穿袈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朝着前方舍利塔,虔诚地拜着,故名“老僧拜塔”。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巨大的雄鹰张开翅膀,预展翅奋飞。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看后赋诗一首:“灵岩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
来到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前,这里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间仙境。背对大雄宝殿向右看,刚才的“雄鹰”到了这里已势若擎天,所以叫“天柱峰”,高270米。在天柱峰的右恻,有两座并列着的山峰,形似凤凰,头朝着灵岩寺,叫“双峦峰”。在它右边背后,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间,这峰叫“独秀峰”。它与双峦峰之间便是小龙湫。面朝大雄宝殿仰视后面的崖嶂,称之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块突出的岩石,象一只金乌,相对应树丛中的一只玉兔。“金乌”代表太阳,“玉兔”代表月亮,故称日月同辉。再转过头看大雄宝殿左边,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耸立,如大旗飘扬,气势磅礴,叫“展旗峰”,高达260米,与右边的天柱峰相对峙,称之为灵岩寺的南天门。两峰之间距离250米。上方横空而过的铁索,用于空中飞渡。灵岩古寺四周群峰环列,环境幽雅。以屏霞为幛,得天柱和展旗为南天门,可见灵岩是一块宝地。山门左右写了“灵光独耀,岩石争奇”的对联。上方各有一字念“轰”是梵文,代表着吉祥如意。灵岩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是目前雁荡十八古刹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着南海观音。这些竹子,看是圆摸是方,称之方竹。相传这竹子是从钱眼里长出来的,摸了这竹子,各位能财运亨通。
小龙湫和大龙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卧龙谷。 大龙湫景区。大龙湫以变幻万千而闻名遐迩。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观音坐莲台”,安详、端庄的观音,脸朝东方,安然坐与莲花台上。再往左看,可见一只老鼠,头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正慌慌张张的往上逃,此景称为“上山鼠”。那只老鼠何以如此呢?原来,在它背后山上有一只猫,弓前背,朝它紧追不舍,两景天然巧合,便有“灵猫捕鼠”之称。马鞍岭隧道354米长,高4。5米,宽7。5米。
前面的山峰叫“千佛峰”。在千佛峰中,有一座颜色灰浅的 “抱儿峰”,峰顶是一位年轻的少妇,梳者整洁光滑的发髻,微微垂头,穿着印度式宽大拖地衫裙,右腿稍抬,怀抱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神情中充满无限爱意。前面有一座独立矗立的山峰,像一条嗷嗷待哺的鳄鱼,去大龙湫就得绕它180度转,在走的行程中,从不同角度观看山峰的多种变化。前面的两座山峰之间的裂缝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单看右侧,恰似一位妙龄少女,衣着古装,云髻高耸,飘然耸立,称为“昭君出寨”。第二山峰的右边有一高一低两块小岩石,低的像狡猾的狐狸,一脸媚笑对着老虎,大的岩石像老虎,一脸怀疑,称为“狐假虎威”。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的,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周围共有20多处摩崖石刻。
雁荡山大龙湫导游词 雁荡三绝导游词篇三
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国家级著名景点——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在这美好的一天给大家带来快乐。
现在趁着大家在车里休闲时间,我介绍一下雁荡山的大致情况: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史称“东南第一
雁荡山大龙湫导游词 雁荡三绝导游词(1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