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

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设计说明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纯地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机械地记忆运算顺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用直观图来说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为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所以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地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说一说所列乘加综合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算式的意思尝试计算,这样的安排,不必刻意强调运算顺序,学生就会根据题意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第1课时 小熊购物(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买一些,你们想知道它买了哪些好吃的吗?不过小熊胖胖有个条件,就是它买完以后,你们要帮助它算一算应付多少钱。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

(2)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

胖胖应付多少元?

请学生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提问:你们有答案了吗?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下列情形:

第一种情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

请学生说出图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帮助学生把意思表达完整准确。

第二种情形:图形与算式相结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请学生说说图意,再结合图形说一说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种情形:只列算式,没有图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请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来说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让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参考教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画图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同时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为更好地理解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3.观察比较,认识乘加综合算式。

(1)课件出示两位同学列出的综合算式:3×4+6和6+3×4。

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是都有“3×4”,不同点是6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2)提问:两个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气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得出:两个算式都是先求买面包的钱数,再加上买蛋糕的钱数,从而求出胖胖应付的钱数)

(3)教师小结:淘气与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两个算式整合成一个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这两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现加号与乘号的顺序不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本单元最后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1?创设情境,引发认数需要。

数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创造的。学习动机起于兴趣、源于需要。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引发学生的认数需要。

(1)第98页例题中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个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教材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

(2)第101页例题,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四份,在一份或几份上涂颜色。涂一份可以用1/4表示,涂两份、三份呢?教材由此进入几分之几的教学。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的分数比较多。对于这些分数如何进行教学处理,教材作出了恰当的安排。

(1)在认识几分之一这一段里,教材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例题从“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开始,先联系实物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具体地描述了这个分数的意义。再告诉学生1/2是分数,介绍分数线、分子、分母,示范1/2的写法。“试一试”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折、涂涂,表示出这张纸的1/2。学生一方面在自己的操作中继续体会1/2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虽然各人的折法与涂色的位置不同,只要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样,他们对1/2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

其他的几分之一就安排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以对1/2的理解为基础自己学习。第1题根据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分数1/3、1/6、1/9和1/8,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这些分数的意义。第2题通过选择可以用1/4表示的涂色部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在图形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第3、4题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不同。这些习题紧扣住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有层次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认识新知识。

(2)在认识几分之几这段里,例题中只教学“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3/4”,2/4留给学生自己学。“试一试”让学生看着图形自己理解2/3、3/5和5/9的意义,“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涂颜色逐步形成对5/6、6/8、2/5和4/7的理解。

3?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99页和第102页例题分别比较两个几分之一和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第99页例题要求学生在同样大的圆纸片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和1/8,其中1/2是已经认识的一个分数,1/4和1/8是新学习的分数。例题让学生在折纸活动中体会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并填写“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