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来体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一至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夹竹桃那“可贵的韧性”。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体现如下三个理念: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语文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读而不厌,读中理解,达到古人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不加咀嚼的朗读不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食而不知其味”,如此这般,不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因此“精思”,是多读中的操作要求。有口无心,呆读死念,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未必“自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教师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1、教者打破按课文自然段来教学,而是从第三自然段入手,先欣赏作者由复习以填空形式导入:夹竹桃不是的花,也不是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最值得的花。我爱上了夹竹桃,因为它有,又能引起我。
2、揭示探究主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它有什么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的韧性?
2、请同学们拿起笔,再细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把它画出来。
3、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都画好了,老师再给你们提个要求,因为每个同学画的句子可能不一样,你画的他没画,他画的你没画,我就要请同学们来进行一次“小老师挑战大赛”,把你画的句子解说给没画这句句子的同学听,让他听了你的解说会觉得,诶!这句话确实也能体会到它的韧性。愿意接受挑战吗?祝你们挑战成功!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积极动脑,拓展思维。]
4、学生准备。
5、集体交流,随机出示句子圈画,朗读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由衷赞美。板书:无……不……无不穿插理解:一嘟噜造句训练:无……不……无不
6、齐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情感。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2、交流板书:地图、荇藻、墨竹
3、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反复地读读,在脑袋里放放电影,然后把你喜欢的原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同时我们认为,没有选择性就没有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4、学生自读准备。
5、汇报展示朗读。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有何感受?
6、齐读介绍三种幻想:我们连起来把三种幻想介绍给客人老师听,好吗?
7、想象训练: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们都陶醉了,沉浸在幻想之中,觉得还不过瘾,想请你们也幻想几种,让他们过过瘾。(板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英国诗人雪莱也说:“想象是创造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学生领略了介绍的三种幻想后,不急于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说说其他的幻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8、作者的幻想是怎么引起的?交流句子:“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唉呀!作者的文学水平太高了,黄老师看不懂,谁愿意结合自己曾看到的这种景象来介绍介绍。(意在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些什么?(香)你能把它的香读出来吗?
9、让我们跟着作者,再一次到月光下的夹竹桃下,进入幻境,好吗?
激趣引导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完全明白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了吧?谁愿意来说说?2、其实,夹竹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爱的原因呢!看,黄老师就找到了一些?老师还有呢,想看吗?“有志者不食喈来之食。”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不吃别人送到嘴边的食物,想吃自己去获取。你们有志气吗?那还想看吗?那咱们比比谁搜集得多![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引向课外。]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前仆后继的精神。)
(2)指导朗读
b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里写到的几个情景。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大家喜欢夹竹桃吗?那就再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它可贵的韧性,读出你对它的赞美之情。)。
c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谈体会。(夹竹桃花期长,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相机理解“奉陪”,与“陪伴”作比较。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d相机辨析“无……不”与“无不”的异同,分别造句。
小结:夹竹桃花期长,生命力顽强,充满生机。不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吐艳。齐读三个句子。
5、示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改成陈述句)
6、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觉得作者的小院可以用哪些此词儿来形容?
多么迷人的小院啊,每年春天……到了夏天……一到秋天……
7、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一年三季,小院虽万紫千红,却常常花开花落。从迎春花,到桃花……每种花儿都是匆匆过客,登台亮相没多久,就谢幕了。一茬又一茬,从春天到秋天,这个小院不知换了多少新面孔。然而……(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许多幻想。刚才哪些同学对这个内容进行研究学习的?你研究了哪个问题?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哪些幻想?
2、讨论问题一
(1)相机示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他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再次轻轻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么美的意境,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范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自练——指名读——齐读。
3、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哪些同学研究了这个问题。
(1) 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多指名读)
相机示句:“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一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5)走进作者美妙幻想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考考你。
(6)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碰巧……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夜蛾……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微风……
自练——指名——齐读
(7)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先是动态描写,再是静态描写)
(8)看来同学们已走进了作者的心里,也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夹竹。现在我们放佛也来到了夹竹桃边,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世界。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展开美妙的幻想吧!把它写在书上。
四人小组交流,推荐集体交流。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的夹竹桃,因为它有——,它能——所以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作者和我们深深爱上了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
板书:
景象奇趣
夹竹桃 可贵的韧性 最值得留恋回忆
爱 引起许多幻想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你最喜欢哪种植物?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赞美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1、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好写植物类的作文。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指黑板)
2、引读,为什么?(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4)
2、 大家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3、 把你知道的说给你同桌听听,不懂的商量商量。
4、 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你知道了它的段意)(板书:难能可贵/十分可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注意: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字词
(1)、我是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很长,一直开一直长,很有韧性。(那你能把它的韧性读出来吗?)(请女同学来朗读。)(2)、我是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来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开放的,开花时间很长,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十分有韧性。(练、点、齐)
(3)、我是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论什么花开,夹竹桃都无不奉陪。”同样也可以看出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你能把理解的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男同学读)
5、 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 大家赞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
7、 真棒,把夹竹桃赞的美滋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