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灵山大佛导游词600字(13篇)
灵山大佛导游词600字篇一
我是个少根筋的人,对于这个地方,说不出它有多灵多好,但是,真心喜欢。
灵山大佛的所在地,据说是由玄奘法师命名的。相传法师由西天取经回来,经过此地讲经说法,发现这里和释迦摩尼得道成佛的灵鹫山极为相似,故而命名此地为小灵山,并且嘱咐大徒弟窥基在此主持开法——对,你没看错,是大徒弟,但是,真的不是孙悟空,那个是传说……于是,这里便开始建造寺庙,称为祥符禅寺,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好像但凡是寺庙,总归要经历战火的洗礼,祥符禅寺也不例外,到当年修复寺庙的时候,整个寺庙已经就剩一口井了……
记得当年我们做导游培训的时候,老师就曾经说过,这个大佛的位置选的相当的好,极为符合中国的风水说。灵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后有靠(灵山),还有两旁扶(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现在的灵山已经和我们当年背的导游词不一样了,最早去灵山的时候,只有大佛,后来有了九龙灌浴,再后来有了梵宫,到现在多了五印坛城,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别的景点增加的,当然,票价也是……
好吧,我们慢慢讲,不过因为开写无锡这个系列的时候,并没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可以上网去找找,或者带着这个去逛景点。
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马山镇,一般从市里开车过去是 40 分钟左右,如果公交车的话,一般在 1 个半小时左右,你也别觉得无聊,去马山必经的是十八弯风景区,到了那里,已经可以看见太湖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我开车一般会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尽收眼底——跑题了,回灵山。
我们现在逛灵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区交通,因为现在的灵山景区实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区检票口进去,就能看见景区交通车的卖票亭,貌似是 25 一个人,随便坐,只要你在景区内,看好车子的方向,景点到景点间几乎就不要动脑筋了,很偷懒的玩法,但是争取时间节省体力。
第一站,佛手广场。
佛手广场,有着“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会排队摸掌,意为沾福寿。佛手佛手即为福寿。这个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灵山大佛右手掌 1 : 1 的复制,高达 11.7 米,宽 5.5 米,单个手指的直径就有 1 米了,由此,对大佛之大也可窥一斑了。大佛的手势是有讲究的,这个右手的印相是“施无畏印”,这个手势的表示了佛为救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这个时候能使人心生安宁,无所畏惧。
佛手的旁边,与它对应的,是“百子戏弥勒”。我是极为喜欢弥勒的,不为别的,只为那句: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整个雕塑上,一共有整整 100 个栩栩如生的小朋友,据说是在考验弥勒是否如传说中那样能容难容之事。事实上证明,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我有的时候看着这个笑眯眯的弥勒,就会觉得遇见的事其实都不算什么事,都终究可以过去的……
顺着弥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禅寺了。寺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咱们继续往前。
穿过了寺庙便是杏坛广场了。广场中央那个独一棵的树,是棵老银杏树,对,没错,老的,据说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已经有将近 1400 年的历史了(老妖?),而且每年都结果,号称是祥符禅寺的镇寺神树。(这样说来,看来当年寺庙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云道。站在登云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灵山大佛到此一游的照片了。但是其实,有说法说了,有两种地方不适合照相,一种是墓地,一种是寺庙……佛不太好照进照片的,这个我挺信的。
登云道,一共 216 级台阶,分为 7 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至于为什么是 216 级台阶,是因为佛教中认为,人生有 108 种烦恼和 108 种愿望,登上了 216 级台阶,便可抛却烦恼,得偿所愿。我曾经有朋友求婚,背着女朋友爬上去再爬下来,乖乖……
在往上,便是整个灵山景区的核心——灵山大佛了。灵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
灵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摩尼立像,高 88 米,重达 700 多吨。整个大佛使用了众多的高科技,他那一个个的发髻里就藏着避雷针呢 ——
大佛的右手是施无畏印,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而左手则是“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你的愿望,保佑你平安快乐。而且,请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没有发现,不论你在什么地方看着大佛,他都是看着你的,安宁慈祥,真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
大佛是可以上去的,乘坐电梯可以上到莲花台上,然后去抱抱佛脚吧 —— 话说我每次考试前都会去抱抱佛脚,偶有一次没抱,便是败北……掩面遁走 ing 。
从登云道下来,在杏坛广场就有小交通,所以记得拿好你手上的票,不要搞丢了哦 ——
从杏坛广场往下一站,就是九龙灌浴了。
这个九龙灌浴,应该是灵山景区中最为震撼的演出了。广场的是一个大型的群雕喷泉,主体是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的含苞待放的莲花,底部是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龙和八位仙人环绕巨大的水池,喷泉的周围还有八组凤凰。
这个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经》,说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一诞生时香花满地仙乐飘飘,他一出生就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 7 步,每走一步,地上便开出一朵莲花,这个便是步步生莲的来历。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九条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
故事就是这样,这个表演被称为“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因为在《佛之诞》的音乐中,巨大的莲花花瓣会缓缓的打开,一尊 7.2 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此时,九条龙的口中一起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此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会环绕一周,象征着“佛光普照”。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花瓣将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演出结束后,周围的八组凤凰口中会流出净水,称为“八功德水”,即是“圣水”,大家可以去喝一杯,据说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们一样乘车进来的,那么这个地方也是个汇合点。我们反着介绍一下。
从门口通向九龙灌浴的这条大道称为菩提大道,相传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征着智慧。不过我们这里不太适合种菩提,所以都是用银杏树代替。大道的中央刻着 7 朵莲花,取自步步生莲。这里我扯个题外话,以后去看与佛有关的地方,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随处可见莲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态。在大道的两旁地上,刻着不断云的花纹,这个是很传统的中国式花纹,很多地方能见到,意为“不断运”。
菩提大道往门口,能看见一个大型石牌楼,称为五智门。门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即为给予,无私且不求回报,佛教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
“忍辱”是指我们处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处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的每个柱子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寓意狮子吼,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
好了,再往前就出门了,我们回到之前的九龙灌浴的广场。这个广场的周围是转经廊,一共有 108 个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诵经一边,功德无量。这个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见的寺庙外面挂满彩色的经幡一样,风吹过经幡,便是在诵读经文。
再往前,能看见有很多鸽子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紫铜锻造的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传释迦摩尼在长达 6 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说“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雕像的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两边分别展示了魔王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来污蔑佛祖,用魔兵来恐吓佛祖,而佛祖巍然不为所动,经过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钱、权利、女色、恐惧、诽谤等障碍,终于大彻大悟了。
其实,佛教故事真的能听出禅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梵宫。
我第一次进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给吓到了,乖乖,那个气势,那个烧钱……
我没办法形容梵宫,这个地方真的要亲自去了才能体会……
进入梵宫是要穿鞋套的,顺着人流往前走,首先进入的门厅,汉白玉门厅上方的匾额上是描金的“灵山梵宫”四个字。门厅的两边有一对驮六牙白象,传说释迦摩尼投胎至母亲腹中时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而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征着法力无穷的意思。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齿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则象征着四如意。
白象的后面是一对近 4 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是以平面为主的雕刻艺术,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被称为“国之瑰宝”。
门厅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在有贵客到来时候才会打开,游览一般是从两边的侧门进去,进去便是廊厅。
来,进去之前,我们先深呼吸,因为里面太过于震撼。
廊厅是进入圣坛的通道,整个廊厅为拱顶结构,高 18 米,长约 80 米,中间由塔厅分隔,整个廊厅全是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廊厅两旁是 16 根雕有东阳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间是高达 12 米的《世界佛教传法图》,一共 12 幅,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生动展示了佛教传播、交流的历史图景以及 佛教 的丰富内涵。
廊厅顶部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体莲花图案,各方形藻井整齐排列,布满整个拱顶,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藻井七种颜色有节奏地变换,映照着卷棚间高悬的 4 组仕女飞天,她们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让人如临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厅。塔厅为八角形,四周墙面上装饰有以“静、信、孝、和”命名的木雕图,形象的展示了佛教信仰的内涵。塔厅的中部,空间高度高达 60 米,仰天望去,顶盖星光熠熠,繁星闪烁,空灵而深远,仿佛置身于一片苍穹之下。
廊厅的尽头,是巨型琉璃画《华藏的世界》,整幅画是由 106 块琉璃组成的,宽 8 米,高 10 米。琉璃是佛教“七宝”圣物之一,因为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被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除却了琉璃,壁画中还镶嵌了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七宝”圣物 12.8 万颗,涉及了多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中间的毗卢舍那佛,内胎用了 500 公斤的白银,外部则是 15 公斤的黄金。这幅壁画算得上是梵宫的镇馆之宝了。
再过去,就是圣坛前厅,这里是由 6 个直径近 10 米的穹顶构成的,由数十位代表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画师历时数月,将一幅幅神秘的敦煌壁画呈现在这里。
整个梵宫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圣坛,这里是一个集会议、演出、参观于一体的圆形场馆,也是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在这里可以举行 20xx 人的国际会议。圣坛的上方是高达 30 米的巨大穹顶, 1500 盏莲花灯随着电脑的控制,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颜色,这里建造者巧妙的设计,做到了“见光不见灯”的效果,让人置身其中,感叹奇妙无穷。
平时的日子,这里会有《吉祥颂》的演出,利用灯光、舞台、音响,演绎了释迦摩尼成为智者、觉者的过程,很值得一看。不过这个演出要看情况的,如果灵山的梵宫有接待任务的话,演出是会暂停的。
主体参观完,顺着人群便可慢慢的出灵山了,这个梵宫足够震撼了吧,进去的没有不感叹的。
出了梵宫,站在梵宫的广场上,你能很清楚的看见灵山大佛、代表了汗传佛教的建筑梵宫、代表了藏传佛教的建筑五印坛城和代表了南传佛教的建筑曼飞龙塔。
我们的下一站,便是五印坛城。
“五印”是之佛的五种手印,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三种——施无畏印、与愿印和降魔印,此外还有说法印和禅定印。“五印”寓意佛说法度生的五种方法和姿势。“坛城”,在梵语里叫曼荼罗,有会聚的意思,是供奉菩萨并且修行的场所。五印坛城占地约 5000 平方米,共计 6 层,是由藏族的能工巧匠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建造的藏传佛教风格建筑。
五印坛城周围一片清澈的水面,就是香水海。佛教认为,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了第八海为碱水外,其他的均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称为香水海。所谓的八公德,为澄清、清泠、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患、增益,这个我们在九龙灌浴的时候也遇见过,体现了佛法的精神特色和价值意义。
我们接触藏传佛教非常的少,所以这个五印坛城的里面也实在没有办法解释个所以然了,只能看个热闹。所以,有机会还是亲自进去看看的好 ——
出了五印坛城,整个灵山景区也基本逛完了。别小瞧了这几个景区,连演出全部看完的话,你怎么也得折腾个大半天,要是你还不坐游览车,从早逛到晚都可以。
灵山大佛导游词600字篇二
大家好,这里就是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技术内容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尽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铜佛的方法来说,那又不知道要省多少事了!
由于时间限制,我在这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通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可以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佛头上没有看到避雷针,它能防雷吗?为什么?
大佛头顶上如果装上一根避雷针,像一根小辫子那样翘在那里,当然不好看!其实,大佛头上不是没有避雷针,而且有很多,所不同的是避雷针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个发髻。人们都知道避雷针必须是尖头的,但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范围内的避雷针都是“钝”头的。尖头避雷针只能使自身免遭雷击,却保护不了邻近地区也免遭雷击。钝头避雷针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它自身虽然遭到雷击,但因为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损害,但却能以它为顶点,有效地展开一顶锥形保护伞,使伞下的物体免遭落雷的伤害。钝头避雷针更有利于形成闪电的通道。这样,螺形发髻的顶端,岂不正好合适?!
正由于灵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这许多科技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灵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国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象征。如果不是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和强盛的国力,怎么可能建成象灵山大佛这样的大铜佛来呢?
灵山大佛导游词600字篇三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在恢复祥符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从灵山大型果园停车场步行至照壁广场,可见三山环抱,灵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灵山大照壁长41.6米,高6.63米,正面“灵山胜会”石刻组雕,神仙道伟,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为“唐僧赐禅小灵山图”。
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时也将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佛经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经过开光,其神圣意义方始具备。灵 山大佛开光盛典由当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现场由万盆鲜花,千米黄绢妆点。五百米朝圣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级登云道满植金菊,千棵乔木黄裹身,万羽信鸽绕佛飞翔。
梵音袅袅,鼓乐交鸣,再现佛佗住世之景;信众云集,焚香顶礼,尽显我佛归心之德。开光当日,从凌晨四时起,各地信众络绎而来,自市区至马山,车流绵延二十余公里,持续近四个小时。是日,瑞霭低垂,随着轻风在大佛周围缓缓舞动,随着大法师曼妙的经声,祥云飘升,雾霭尽散,佛祖慈颜显现:双眉半弯,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闭,欲语先闻。数万信众虔诚礼拜,默许心愿,法喜盈会,尽显吉祥。现在,大佛开光现场均原样保留,开光录相不久将循环播放,以使更多未能亲临开光现场的参拜者得以领略开光盛况,共结法缘、同沾法喜! 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永恒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艺术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大佛的铸造是一项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筹建委决定由南京晨光集团承建此项工程。南京晨光集团有令人信赖的技术,并曾在建造香港天坛大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由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名闻海内外的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大佛艺术造型由南京艺术家吴显林负责雕塑设计。
灵山大佛的主要数据资料如下:1、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2、灵山大佛佛体(不含莲 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焊缝长达30余公里。3、灵山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球场大小。4、由于高科技的运用,灵山大佛能抵御14级台风和8级地震的侵袭。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千秋万代,历久不衰。为佛立像,成就不凡,从云岗、龙门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灵山大佛,从而在全国形成东有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岗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
灵山大佛矗立在无锡太湖之滨小灵山上,反映了华东这一福泽宝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祥和,也是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体现,并象征和平与生命如青铜一样,亘古长青。
灵山胜境距无锡市17公里,有旅游专线公路相通,位于沪宁高速公路与京沪大动脉之上,交通十分便利。近来开通的高速游艇将灵山胜境与鼋头渚、三国城、水浒城等新老景点在15分钟内联成一体,并有游船与苏州、湖州、杭州相通,环太湖一带从此形成更加紧凑的旅游板块。另外,大佛正面对太湖;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后面对灵山,占吉位。
灵山大佛特点
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哪些特殊的因缘际会。
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其次,灵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
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到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
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灵山大佛导游词600字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灵山胜境。灵山胜境是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这里三山怀抱,南面太湖,湖山清净,气势恢弘。1997年开园以来,共接待近20__万海内外游客,荣获全国旅游知名景点称号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灵山大照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认为灵山胜境与太湖相互辉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因此题写了“湖光万顷净琉璃”的诗句,灵山胜境是在赵朴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赵朴老多次到灵山视察,与灵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照壁的北立面,是赵朴老题的《小灵山》一诗――“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1997年赵朴老考察灵山胜境,看到灵山大佛庄严慈祥,香火鼎盛,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意思是说:我曾去过印度灵鹫山,那里原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现在一片空荒,令人叹息,在小灵山看到了法脉兴旺盛景,重现灵鹫峰当日的盛况,就像灵鹫飞来一样啊。这表明朴老对灵山的赞许,希望灵山能成为新时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小灵山就是大佛身后的这座山。根据地方史记载,唐代时,当地有位杭恽将军,他曾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汉马功劳。在他告老还乡时,李世民把这块地方赏赐给他,于是杭恽将军邀请与他私交甚好的玄奘法师到此做客,玄奘看到我们这的山形与古印度佛祖说法处灵鹫峰十分相似,便赐名“小灵山”。并命大弟子窥基和尚在此开法,遂建小灵山刹,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多年了,可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前面我们要走过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声明(语言学)、因明(逻辑学)、内明(哲学)、医方明(医学)和工巧明(应用科学)。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过了五明桥,就到了灵山胜境的大门口,这座门楼气势宏伟,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之风格于一体。门上悬挂“灵山胜境”匾额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
现在欢迎各位游客进入灵山胜境。请大家拿出门票,刷票入园,门票特别附有一张灵山大佛景区的吉祥明信片,大家游览时可填写邮寄给亲朋好友,把灵山的美景、大佛的祝福寄给家人、朋友和曾经祝福关心过你的人。
已经入园的朋友请回头往上看,大家猜一猜,门楼背面这块匾额上题的是什么字呢?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题写的梵文体“灵山胜境”。回过头,两侧不远处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禅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要时时洗心反省,清净心灵,除却在尘世中沾染的尘垢,放下心中一切执着,恢复清静纯正的自然本心,这样才能更深刻感受和体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谛。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继续往前在,前面的圣坛就是佛足坛,相传佛祖涅盘前为弟子留下双足印,称为“两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迹,唐玄奘法师到古印度取经时将其临摹带回我国,我们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佛祖一生传教50年,足迹遍布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直到涅盘,佛足印就是佛祖脚踏实地、精进不止精神的象征。现在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足迹,了解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和他创立的渊源流长的佛教思想。
前方我们看到的是宏伟精致,具有佛教内涵的石牌楼称为五智门。佛教认为人们通过修行,不断提升五明,最终可达到五智圆满的境界。牌楼上两面雕刻了佛教的“六度”,就是修行的六种主要方法和原则。正面是“布施”“持戒”“忍辱”,后面是“精进”“禅定”“般若”,“布施”,就是给与,无私地不求回报的给与别人。佛教把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财施很好理解,就是施与财物给需要的人,法施就是把正确的道理告诉他人。无畏施就是给与他人勇敢和自信。“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种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佛教以戒为师,我们讲以法治国。“忍辱”:指我们处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转过来看这一面,“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做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五智门门柱是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俗语说:雄狮一吼,威震四方。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意义深刻,值得品味。
现在我们脚下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的名树,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树又是智慧的象征,由于气候原因,在中国一般以长寿的银杏树象征佛教中的菩提树,我们可以看到两边的银杏树总共有216棵,树影婆娑,待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独具禅境。菩提大道路中间有七朵莲花,引自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候步步生莲典故,我们沿着莲花往前走。可以看到,道路两边是绿色休闲区,内有四季常青的草坪,竹林,湖泊,小溪,种植了近千种名贵花木,是江南水景园林的典范。大家待会儿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养心,享受一下大自然。
走到菩提大道的尽头,我们就进入大千世界广场,眼前所看到的就是灵山大型音乐动态景观“九龙灌浴,花开吉祥”,它是佛教文化典故和现代科
2023年灵山大佛导游词600字(1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