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gkh教学设计部编版(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借物喻人。

讨论法、讲读法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重点字形区别。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教学方法读议法读、思、评、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指名读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桥》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微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1、会认“肆”等14个生字,会写“咆”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笑、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抓住稳重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2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1、(板书:桥)师: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想什们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2、师:曾经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桥虽小,桥虽窄,却是村民们通往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黎明,这座桥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场怎样的灾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借助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学生积极回答。师明确:洪水、老汉、村民。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①:1——4自然段:突遇山洪

②:5——13自然段:疏导撤离

③: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

④:24——27自然段:祭奠英烈

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2、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3、师: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4、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5、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16、桥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烈

教学本课,教师应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时,先抓住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洪水的汹涌可怕。再通过与同桌合作学习第7---23自然段,从文字中体会老汉是个怎们样的人?并让学生说说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在讲课的过程中,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体会老汉像一座山。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生字、词卡片,挂图。

讨论、小组合作式。

一、导入新课:

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

2、板书课题:冰灯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俗菱适炕棉爹扭废袄悔融

(请单行的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走街串巷习俗菱形炕上爹爹棉袄合适废玻璃扭头融化后悔

2、熟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a、父亲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读5—10自然段。

⑷、齐读11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学生接读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全文。

⑺、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三、作业布置:

感情朗读课文。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散文美,感受字里行间浓浓亲情。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感恩。

体会亲情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责任。

课间播放钢琴曲。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4分钟)(播放《家是温柔港湾》)

二、扫清字词障碍(1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分钟)

①听课文录音,感悟文章[对表现亲情的细节\词句做圈点](4分钟)

②自由朗读课文。(插入背景音乐:钢琴曲)

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同学们点评

学生读出文句后,可问学生,为什么你会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③学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是。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5、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适时点拨]

6、解决分歧取决于谁?

7、为什么由“我”来抉择?

8、“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呢?

五、品读课文,感受散文美。(6分钟)

请大家自由品味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有强烈美感或是强大震撼力的句子或内容。

请大家用句式:美,美在。

示例:文章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品味,也可以从文章的选材、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等方面品味,可着眼于某段或是全篇。)

六、学生质疑(5分钟)

同学们的发言十分感人。这个家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都从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出发,尽量为他人着想,这正是他们对这个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责任。

(学生大声读书,圈点、勾画,讨论热烈。)

六、梦想亲情课堂练笔:我的亲情故事(8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众生推荐了3人。)

遥控器应该给谁呢?

八、布置作业(1分钟)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掌声》第一课时。

1、知识与能力:

⑴ 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⑵ 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⑷ 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2、过程和方法:

⑴ 通过黑板板书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⑵ 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⑶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⑷ 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1、重点: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课文的一、四两小节,认识英子掌声前后所产生的变化。

2、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一、导入揭题

1、用歌曲导入教师唱《相逢是首歌》问学生是否给点掌声导入课文。(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课堂作业

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含义和特征。

【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教法】情景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 讨论归纳法

【学法】体验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归纳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课前准备】《中国梦 我的梦》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时政导入】

(设计意图:引用时政热点导课,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引出课题,燃起学生心中的梦想之火,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授 新】

第一环节:感知教育的含义

交流活动:1.你的未来梦想是什么?

2.实现你的未来梦想要储备哪些知识?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经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深化导课问题,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点明“教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总结教育的含义。)

第二环节:感悟教育的力量

1.体验活动——魔术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悟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收获。)

2.活动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学生对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师引航——出示资料,烘托学习的意义。

活动二 教育助圆中国梦想

1.出示视频《中国十年成就》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资料及教育对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示意图 ;

3.概括教育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学任务

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2.小轼牛刀,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课堂延伸】

1.播放视频《中国梦 我的梦》

2.师生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 知识助我成长

教育

对个人,知识改变命运。 对国家,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需要学习 我们必须学习

权利 义务

珍惜 履行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七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体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的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字体会小池的小而美。

学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

一、西湖荷花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体会西湖的“大”。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均为杨万里的作品,取景一大一小,心境一开阔明朗一淡然喜悦,故以前者之“大”反衬后者之“小”,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出示小池图片(无景),对比小池和西湖。

(设计意图:先抑后扬,体会小池的平凡。)

四、多种方式诵《小池》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如此平凡的小池,如何让诗人写诗赞颂?)

五、抓住“惜”和“爱”两个关键字,依托“细流”和“树荫”两个意象体会首联、颔联。

(设计意图:体会平凡中的美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爱。)

六、生在空白小池中绘画。

(设计意图:颈联、尾联画面感极强,用绘画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小荷与蜻蜓相互依偎的画面。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平凡之处发现美,创造美的感受。)

七、说说喜欢西湖还是小池。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诗人在创作这两首诗时的心境是不同的,借这个问题,学生深入理解小池平凡却细致的美。)

gkh教学设计部编版(7篇)

gkh教学设计公开课gkh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