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书笔记100字(10篇)
初二读书笔记100字篇一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真正善于做好事的人,举止高洁,做善事不留痕迹,不让人知道。因为他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表彰。在自己心里也不留下痕迹,因为不求回报。如果做了善事自己深深记在心里,那么假设被助的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你就会有失落感,甚至会有怨怼。所以假设你帮助了别人,那就尽快忘记,因为当你行善时,你的内心已经有了愉悦的感受,不要图回报,只要没有怨恨就好了。
善于说话的人,他说出来的话是没有瑕疵的,因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是出于善的本心。善于计数的人是不用计算器等工具的,完全可以心算。
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外人却开不开门。譬如有些人不是自来熟的,他对同学同事都很客气,但是是有距离感的。因为他要对认识的人有个了解的过程,如果和自己三观一致,欣赏某人,才会打开心房与你深交。泛泛之交则看上去很礼貌,也会帮你,却会感受到心门不是向你敞开的。这样的人我很欣赏,因为他的朋友,爱人是经过仔细挑选的,也会爱得深沉。择其所爱,爱其所择。
善于结绳的人不用绳子牵绊你,你和他的联系却解不开。譬如有人很有人格魅力,有才智且有仁德,他即使不常常见到你,你也想和他亲近,与其结缘。又譬如我们中国文化——国学,它流淌了数千年,在当今社会不需要通过四书五经考功名,也有大量的国学爱好者,海内外的华人都主动要和传统文化牵绊,是因为它不朽的精神。
因此圣人善于救人,善良的人他去救,不善良的人也能救,大恶人也要度。与我亲近的人能救,与我不亲近的人也能救。相信我的人能救,不相信我的人也能救。所以他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人,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物。譬如一个好领导者,他有能力和实力去帮助所有人,无论和他想法一样还是不一样的,都能包容、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并让人心悦诚服,把一个团队融合起来,激励他们发挥各自所长,把工作做好。
“是谓袭明。”这就是对于人类光明的一面的继承,是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以善良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是善良的人的`借鉴。我们平时看到别人为人处事高尚又恰到好处,就要想方设法去模仿,去学习,考虑如何能做到和他一样好。当我们看到有些人在为人处事上自私自利,没有教养或者为恶。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毛病,去思考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对于身边的可以借鉴学习的人不去重视,不去亲近学习;对于身边做了恶事的人只是鄙视看不起,却不去思考爱惜他能带给你的宝贵经验。即使你才高八斗,学识渊博,学历高,也是个心智不成熟的看待事物迷幻不清的人。所以不要觉得看了几本书比别人多懂得一些知识就高人一等。你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那些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处处能为别人立场换位思考的人,他们才是无限公司。即使没有看过啥书,也是比你高明,因为他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以上是我对本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道德经》共81篇,每一篇都精辟微妙,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核心著作。看完这本书也许不会让你增长智慧,只是在看的过程中增加乐趣,只有融汇于为人处事才会增长智慧。如果能够把全书内容理解透彻并融入日常生活而全面不着痕迹,应该会让你有全新体验并使生命更精彩。所以绝对值得一看。
初二读书笔记100字篇二
低着头,我匆匆地跑进房间,啪的一声狠狠地把门关上,屋子里只剩下滴答的钟声。屋子里静悄悄的。趴在桌上看到那大雨像箭般地射下来。看那高挺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正抵着那倾盆大雨的冲打。又看那地上的小红花被雨水冲打得惨不可赌,犹如我今天考试失利的落魄心灵是一致的。从那朵花的身上,也从我自己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理想是多么的高不可攀。我怀着满脑子的心事,疲倦地睡着了。
雨持续到第二天。
第二天,我走到了那湿漉漉的院子里。看到那依然高挺的大树,看到那挺立的小草,而我更想看的是那与我同病相邻的花。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朵花又长出了一个可爱的花苞来。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那渗着残花的泥土,突然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那场雨毁了这朵小红花,而这朵小红花却用它的花瓣来滋润着它的下一代。
我嘴角微微地扬了起来,看着这花。我突然想起一句诗句“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就如我这次的失败,其实不算是什么,只要能够去改正、去努力的话。下一次肯定会有更好的成果呈现在自己的面前。
这一刻,我真的明白了。
初二读书笔记100字篇三
有人问欧阳修写作的秘诀是什么?
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稍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这段回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写而已,世人的弊病在于写得少、读得少,偶尔写上一篇两篇,就求能够成名成家,这是不现实的,文章的缺点其实不用别人指出,只要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发现不足。
写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旷世名句的大文豪欧阳修的写作秘诀尽然是多读多写,可谓是大道至简。
那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呢?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这本书出给了答案,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手法,这是一本能将道理转化为实践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斯蒂芬?盖斯,相比起其他作者闪亮的履历和耀眼的成就,盖斯极为普通,他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甚至在自序中,他说自己是个天生的懒虫。
但也正是他和你我一样,只是一个没有耀眼履历的普通人,所以他的思想和方法才更具有代表性和操作性。
斯蒂芬?盖斯认为21天是无法养成习惯的,培养习惯时,动力的作用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大,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失效的。
要想能够像欧阳修那样做到多读多写,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
每天只做一点点,也就是书中所推崇的微习惯,斯蒂芬?盖斯正是靠着微习惯练出了腹肌、博客获得了无数拥趸,最终出了书。
一、什么是微习惯?
斯蒂芬?盖斯在书中是这么定义微习惯的。
如果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就是它经过大幅度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为每天1个,把每天要读50页书缩减为5页,把每天要写20xx字缩减为50字”。
微习惯的本质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从而达到多读多写的目的;实现重点在于“微”——不贪多求全,每天只做一点点。
为什么每天只做一点点呢?为什么不是直接就每天读50页书,写20xx个字呢?
先来看看习惯在大脑中的样子。
大脑的“沟通渠道”是由无数的神经通路构成的,这些神经通路就是习惯在身体里的样子。
一般说来,它是这么工作的,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刺激,大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延着整条通路放电,然后机体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
例如每天醒来后要马上洗澡,那就会有一个神经通路和这个行为关联,一醒来,这个“洗澡神经元”就会放电,然后机体就会像“僵尸”去洗澡,整个过程不需要思考和动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建立并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
初二读书笔记100字(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