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教案反思(七篇)
购物教案反思篇一
1.情境导入:利用前一天“三八节”教师购物为情景,让学生猜猜老师在超市买了什么,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关系,而且很贴近生活,很真实。
2.根据情景提问,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分别用加法和减法列式。
3.独立解决问题。指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小组合作,不仅计算而且讨论在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的地方。
4.反馈。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学习,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选用真实而且熟悉的素材,选择了对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数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亲切感,从而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经常说用多种的评价激励措施,给予孩子笑脸和红花等等奖励,其实真正的奖励应该是老师的微笑,用一颗温和的心,为课堂创造快乐的气氛,孩子的学习才会是积极主动的。
4.课堂是灵活多样也是多变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课堂活动,也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为教育契机,真正的把课堂与教育相结合。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7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教案反思篇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间的联系。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可能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出示讨论提示,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补充想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学生汇报时,我又设计了几个追问,帮助孩子梳理计算过程:
小数点对齐的同时,什么就对齐了?(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得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课的教学容易枯燥,特别是最后的练习,一道接一道的练习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我把练习题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一次练习是学生初步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后,设计了两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23 0。7= 5。3—5。23=,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第二次练习是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重点。
1、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养
3、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购物教案反思篇三
购物小票
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1
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 4.85 2.85
5、20-(12.30+4.85)=12.30 4.85 2.85
6、试一试。4.2 12.3 5.8 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 b=b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a-b-c=a-(b 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购物教案反思篇四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购物小票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购物小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看购物小票、核对购物票上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小数加减法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解答得出结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在小数加减法应用过程中,注意把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调动已有的购物付
款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富有个性化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自主地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要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课堂上通过练习,我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课前,我安排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去购物,这样可以熟悉购物情境。在引入中通过购物这个细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购物教案反思篇五
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通过设计购物小票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同学们都能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我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现在反思如下: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
购物教案反思(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