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购物活动反思(七篇)
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购物活动反思篇一
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同学们都能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我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现在反思如下: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购物活动反思篇二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购物小票》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前一学段已接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3.25元 1.24元等于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计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来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节课怎么上?怎样让学生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的道理?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还是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为新课做好铺垫?如果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话,课堂教学会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但这样做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吗?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课改精神吗?
我思考再三,决定抛弃这两种求稳求妥的教学方法。但怎样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意图之后,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由于这是一节教导处临时通知的随堂听课,我没有、实际上也来不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其它教具。怎样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经常到超市购买物品吧,当我们在收银台付完钱后收银员会用电脑打印一张什么给我们呢?
生:购物小票。
(师板书课题:购物小票)
师:可别小看一张购物小票,它里面却蕴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呢!不信?咱们就来瞧一瞧。
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中的`主题情境图上,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然后指名说说从购物小票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继而话锋一转,抛出问题——“怎样核对应收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列出小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把小数的意义作为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先说说算式1.25 2.41中每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1.25中的1表示一个,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个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后用直观模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最后再涂一涂。
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的过程中,学生已领悟到只有相同的计算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种直观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顺理成章地就把小数点对齐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学生独立尝试“算一算”后,我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反复追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却非常值得,让学生去说、去摆、去涂、去思考,从直观到抽象,从直观模型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
在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小明家两个月的水费共是多少元”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粗心、马
2023年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购物活动反思(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