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14篇)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篇一
中秋节刚刚过去,你们是如何欢庆中秋的呢?想必一定是和家人们团聚着一起,开心度过的吧?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定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感恩亲人之情。其中家庭团圆和美是中秋节的美好景象。中秋节还具有和睦团结、追求和平、促进和谐的功能。
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充盈着和谐、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中华传统价值体系之中,和谐、统一、和平是一种核心的价值理念。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又是亲友往来的契机,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不少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认为那是时髦的象征,每当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到来时,商场里渲染着圣诞节节日的气氛,街道边上,年轻人们进行着各种各样庆祝圣诞的活动。可是,与圣诞节相近的中国春节的气氛却逐渐减弱,正逐渐失去它应有的内涵与重要的位置;我们的端午节,韩国人却比我们更早的申遗成功,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应该过我们的民族节日!
中秋节等我国的传统节日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在传统的节日当中我们应该创新载体和形式,充实内涵,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洋节在中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其新奇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当前,要传承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增加传统节日的时代精神和内涵。
同学们,当我们在弘扬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感恩我们的父母,孝敬父母。在节日里多与父母聊天,分享身边的趣事。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不忘节日的问候不忘与家人的团聚,感恩需要我们的行动来做最美丽的诠释。
在我们欢庆这中秋节之时,我们也应该感恩我们的祖国。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之野,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传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后,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兔子,就别无他物。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秋实验情更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年花好月圆,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团圆赏月的习俗,浓缩着深远的民族文化,饱含着博大的精神情怀。
中秋节有拜月,饮桂花酒,吃月饼等民俗活动,最具家和万事兴的象征意义和祈愿色彩。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花香,遥想吴刚砍桂,吃一块美味的月饼,喝一杯桂花蜜酒,把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把学习的事情向爸爸谈谈。那一轮圆月仿佛化作了母亲深邃的眼眸,如水的目光里,是慈爱,亦是信任;似乎化作了父亲,圆润的臂膀,那敦实的肩膀,是严厉,亦是依靠。在中秋佳节里,我们与亲人无论是相隔天涯,还是近在咫尺,节日的氛围都饱满了无法遗忘的亲情,其中承载了太多的真挚情感和美好回忆。这情感不仅浓缩在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中,更凝聚在了弥足珍贵的师生情,单纯美好的同学情里。升入高中,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学习已经淡化了我们对中秋渴望回家的信念,中秋节的欢声笑语聚焦在了课堂,团聚诉情的氛围凝聚在了教室,相伴过节的体验出现在了同学间。中秋前夕,五千学子一同品月饼,吃苹果,享受中秋实验情,无边的思念已经被这校园里欢庆的基调冲淡。中秋之夜,有明月为赏,有师长做伴,有同窗相陪,今夜的月是那样柔情似水,如水似镜;今夜的人,举头望月满相思,温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不仅是师生共乐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是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不仅能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能体会家与国的亲密守望关系。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中秋节作为民族佳节能传承千年,至今兴盛不衰,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阖家团圆;以共享为福祉,民为邦本;以和谐为基调,国运昌盛。惟有祖国昌盛,方才小家和睦,惟有家国和谐,方才万家团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千载中华文化孕育的传统节日,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中秋佳节不仅是万千游子惦念家园的乡愁,更是炎黄子孙爱国爱民的情感。
仰望明月,许下真挚的心愿。祝父母身体健康,祝老师工作顺利,祝同学学习进步。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篇四
大家上午好!
秋浓了,月圆了,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快到了!在此,我代表学校,祝教师们、同学们中秋欢乐、学习提高、工作如意!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完美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异常讲究亲情,异常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
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必须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齐,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可是思念;月亮,高可是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欢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回报。感激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激父母给予的培养……
教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忙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忙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我,才会拥有欢乐,拥有幸福!
教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可是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可是真心的祝福!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篇五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四,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简短 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