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基础总结(五篇)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总结篇一
1 比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确定下来后,按一定的格式(通常是表格或图表)和要求写成文件形式,要求企业有关人员严格执行的指令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制造、装配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有关内容的工艺文件,是总结生产实践和科学经验,结合先进制造生产工艺技术和具体生产条件,在合理的工艺理论和必要的生产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并指导生产组织、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生产操作等的技术文件。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的内容:(1)拟定机加工工艺路线(零件的生产过程中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即确定机械加工各道工序的加工方法和顺序;(2)确定各道工序的具体内容,即规定各道工序具体的操作内容和完成方法。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文件形式:汽车生产中,由于生产类型不同,工艺文件的形式灵活多样,工艺规程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工序卡、调整卡、检验工序卡等。
第二章 汽车制造中的机械加工工艺1 工件的定位和夹紧1)工件的定位:工件在加工进行之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通常把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工件的定位。2)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3)夹具: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工件装夹是通过机床夹具来实现的。夹具就是能迅速把工件定位并固定在准确位置或同时确定操作工具位置的一种辅助装置。而在金属切削机床上采用的夹具称为机床夹具。2 基准:一个零件是由若干要素(点、线、面)组成的,各要素之间都有一定的尺寸和位置公差要求。用来确定工件(零件)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就被称作基准。基准分为两大类:1)设计基准是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2)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基准。它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对刀基准等。(1)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和形状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2)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装夹时,使工件占有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3)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即用来确定被测量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4)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5)在加工过程中调整刀具与机床夹具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就叫对刀基准。3 工件的安装与安装方式1)工件的安装。要完成一次安装(1)工件必须正确定位(2)工件必须合理夹紧 2)工件的安装方式 工件安装的中心任务是装夹。实现工件正确装夹的方法主要有:找正装夹法和机床专用夹具装夹法。(1)找正装夹法 它可分为直接找正装夹和划线找正装夹。(2)机床专用夹具装夹法 是指为某零件的某道工序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夹具。4机床夹具的组成:(1)定位元件 ;(2)夹紧装置;(3)对刀、导向元件;(4)夹具连接元件;(5)夹具体;(6)其他装置或元件 5工件的定位原理1)工件定位的六自由度规则:用六个定位点就能确定共建唯一确切的位置的规则2)工件正确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6 定位基准(或基面)主要有平面、内圆面、内锥面、外锥面及 成形面(如渐开线表面)等。定位元件主要有:支承钉、支承板、可调支承、自由支承、辅助支承、心轴、圆柱定位销、圆锥销、定位套、v形块等。7 夹紧装置1)夹紧装置组成:(1)动力装置 它是产生夹紧力的动力源,所产生的力为原始动力。若夹紧装置的夹紧力来自人力的,称为手动夹紧;而夹紧力来自气动、液压和电力等动力源的,则称为机动夹紧。(2)中间传力机构 变原始动力为夹紧力的中间传力环节称为中间传力机构。如铰链杠杆、斜楔等。它们的作用主要有三个:①改变夹紧力的大小;②改变夹紧力的方向;③实现自锁。(3)夹紧元件 夹紧元件是执行夹紧的最终元件,如各种螺钉、压板等,它们是直接与工件接触的。2)夹紧力的确定原则:(1)夹紧力的作用点;(2)夹紧力的方向;(3)夹紧力的2 大小 3)几种常用典型夹紧机构:斜楔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偏心夹紧机构、定心夹紧机构、铰链杠杆增力机构、多件多位夹紧机构、夹紧装置的动力源8 定位基准的选择:工件首次加工所使用的定位基准(面)都是未经加工过的表面,这样的定位基准被称为粗基准;当采用已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的,称为精基准;纯粹为机械加工工艺的需要而专门在工件上设计制造出来的定位基准称为辅助基准(如轴类零件端面上的中心孔等)。9 工序集中与分散1)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加工内容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1)减少工件安装次数,在一次安装中完成零件多个表面的工,保证产品的相互位置精度;(2)减少工序数目,缩短工艺路线,简化生产计划工作;(3)机床数量少,节省车间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4)操作工人较少,工人操作技术要求较高;(5)专用机床和工艺设备成本高,调整维修费大,生产准备工作量大;(6)适用于单件生产。2)工序分散 就是将工件加工内容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少,最少时每道工序只包含一个简单工步。(1)每台机床只完成一个工步,易于组织流水生产;(2)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简单,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便于平衡工序时间;(3)设备数量多,占用场地大,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较复杂;(4)操作工人较多,工人操作技术要求较低;(5)采用结构简单的高效机床和工装,易于调整;(6)适用于批量生产,尤其是汽车零件的流水线批量生产。1)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零件某一表面相邻两道工序尺寸之差称为工序余量,而该表面所有工序余量之和等于加工总余量。2)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算时,所得到的加工余量称为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zi)。最小余量zmin是保证该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所需切除的金属层最小厚度。最大余量zmax是该工序余量的最大值。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分析计算法; 2)经验估算法; 3)查表修正法。
11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工序尺寸是指某一工序加工应达到的尺寸,其公差即为工序尺寸公差。1)尺寸链:在机器设计、装配及零件加工过程中,一组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称为尺寸链。(1)装配尺寸链;(2)工艺尺寸链;(3)设计尺寸链。2)尺寸链的组成(1)封闭环:尺寸链中封闭环是由组成环尺寸所决定的,因此,它的存在依赖于组成环而间接形成,在零件加工或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间接获得)这一尺寸。一个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2)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其他环都称为组成环,它是在加工或装配中直接获得的尺寸。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的不同,又把组成环分为增环与减环。(a)增环:尺寸链中,某组成环的变动将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则称该环为增环。所谓同向变动,是指组成环增大,封闭环也增大,组成环减小,封闭环也减小。(b)减环 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变动将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这一组成环称为减环。反向变动是指组成环增大,将引起封闭环减小。3)尺寸链的计算(1)计算类型(a)正计算法(公差校核计算):已知组成环,求封闭环。根据各组成环基本尺寸及公差(或偏差),来计算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或偏差)。这类计算主要用来验算设计的正确性,故叫校核计算。(b)反计算法(公差设计计算):已知封闭环,求组成环。根据设计要求的封闭环基本尺寸及公差(偏差),反过来计算各组成环基本尺寸及公差(偏差)。这类计算主要用在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上,即根据机器的使用要求来分配各零件的公差。(c)中间计算法:已知封闭环及部分组成环,求其余组成环。根据封闭环和其他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偏差)来计算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偏差)。
(2)尺寸链的计算步骤(a)确定尺寸链计算的类型(设计计算、校核计算)。(b)画尺寸链图:从某加工或装配的基准开始画,所有尺寸都画上,包括基本尺寸为零 的尺寸,尺寸不能重叠,最后尺寸要形成封
3 闭图形。(c)确定封闭环:封闭环是装配或加工后自然形成的,所以要知道装配过程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d)确定组成环的增环、减环。(e)选择公式进行计算。(f)校核。13 工艺装备,即是指零件加工时所用的刀具、夹具、量检具、模具等各种工具的总称。14 切削用量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参数,它包括三个方面:1)吃刀量 即切削深度;2)进给量 即加工设备每旋转一周加工刀具切削的距离; 3)切削速度vc即刀具每分钟切削的距离。14 时间定额:每一个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对每一种零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规定了所需耗费的时间。完成一个零件加工的某道工序所耗用的时间,称为单件时间定额tt组成:(1)基本时间tb ;(2)辅助时间 ta;(3)布置工作地时间 ts;(4)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tr(5)准备与终结时间
第三章 典型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1 齿轮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1)带孔的齿轮,加工齿面时,用光孔(或花键孔)及端面作为定位基准(基面),且符合基准重合原则。(1)当齿轮孔的长径比l/d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总结(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