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型(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型篇一

一、课题名称

硬质合金

二、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世维主编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研究新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2、情感目标

激发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贡献才干的热情与豪情。

3、知识目标

能使学生认识硬质合金,了解它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几种最常见的硬质合金的牌号和用于。

四、教学重点

硬质合金的分类和牌号

五、教学难点 硬质合金的加工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说人物引出主题

2、讲授新课

一、定义

是将一种或多种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加压成型,再经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材料。即将高硬度、难熔的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钽(tac)等和钴(co)、镍(nie)等粘结剂金属,经制粉、配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型,再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二、特点

1、硬度高(86~93hra,相当于69~81hrc )

2、红硬性好(温度达900~1000℃时,仍保持60hrc)

3、耐磨性好。硬质合金刀具比高速钢切削速度高4~7倍,刀具寿命高5~80倍。制造模具、量具,寿命比合金工具钢高 20~150倍。可切削50hrc左右的硬质材料

4、硬质合金脆性大。不能进行切削加工,难以制成形状复杂的整体刀具,因而常制成不同形状的刀片,采用焊接、粘接、机械夹持等方法安装在刀体或模具体上使用。

 被誉为“工业牙齿” 

三、用途

1、硬质合金广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也可以用来切削耐热钢、不锈钢、高锰钢、工具钢等难加工的材料。新型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速度等于碳素钢的数百倍。

2、硬质合金还可用来制作矿山工具(如凿岩工具、采掘工具、钻探工具)、量具、耐磨零件、金属磨具、汽缸衬里、精密轴承、喷嘴、五金模具(如拉丝模具、螺栓模具、螺母模具、以及各种紧固件模具 )等。 3 日常用品,钨钢手表等

四、分类 

1、钨钴类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碳化钨(wc)和粘结剂(co)

(2)牌号:是由“yg”(“硬、钴”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和平均含钴量的百分数组成。

例如,yg8,表示平均含co=8%其余为碳化钨的钨钴类硬质合金。常用牌号,yg3yg6yg8yg15yg20等。

(3)用途:适用于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如,yg3含钴量少,适合精加工;yg8含钴量多,适合粗加工。

2、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是碳化钨、碳化钛(tic)及钴

(2):牌号:由“yt”(“硬、钛”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和碳化钛平均含量组成. 例如,yt15,表示平均含tic=15%,其余为碳化钨和钴含量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常用牌号,yt5yt15yt30 (3)用途:适用于加工钢或其他韧性较大的塑性材料。如,yt5含钴量多,适合粗加工,yt15含钴量少,适合精加工。

3、钨钛钽(铌)钴类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是碳化钨、碳化钛、碳化钽(或碳化铌)及钴,这类硬质合金又称“通用硬质合金”或“万能类硬质合金”。

(2)牌号:由“yw”(“硬”、“万”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加顺序号组成,如 yw1 ,yw2,yw3等。

(3)用途:既可以加工钢又可以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等,主要用于加工高温合金、高锰钢、不锈钢以及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合金铸铁等难加工的材料。

4、钢结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碳化钛和高速钢(粘剂)

(2)特点:性能介于高速钢与硬质合金之间,可以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和热处理,韧性好。

(3)用途: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复杂的刀具,如麻花钻头、铣刀等,也可制造较高温度下工作的模具和耐磨零件。 小结

一、定义

 碳化物 粘结剂-------------硬质合金 

二、特点 

1、硬 

2、红硬 

3、耐磨 

4、脆 

三、用途 

1、高速刀具 

2、矿山工具 

3、钨钢手表 

四、分类

 1钨钴类硬质合金       yg3(精)

yg8

(粗)

2、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yt15

(粗)

yt30(精)

3、万能硬质合金 yw1

yw2 4钢结类硬质合金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型篇二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

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突出;

2、教学难点为急回和死点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的推导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诱导方式分步进行化解。

四、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资源 1、教法设计

到这里对于教材的分析就结束了,但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是一种思路,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办法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授课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就尤其重要。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根据这一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2、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实际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3个问题,分别复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三种类型的运动特点,以及曲柄存在的条件。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过程一定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一方面因为这是上次课的重点,另外它还是今天新课内容的铺垫。2、导入新课 :

在这里我会先播放一个短片,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影片中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刨刀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当它进行切削加工时速度较慢,而不做功的回程速度较快,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刨刀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那么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在生产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3、探索研究: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出急回产生的原因,这是本节中的第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摆动,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学生很快会发现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在这个步骤中我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提高其兴趣。

第四步:根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时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都要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不一定相同我会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以上四步,把难点进行了分解,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根据急回产生的原因

总结

出急回产生的条件,为了突出、强化这个重点,在这里我会引入行程速比系数的概念,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使得急回产生条件浅显易得且便于记忆,你看只要k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型(5篇)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型篇一一、课题名称硬质合金二、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维主编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新生事物的能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