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19篇)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篇一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诚信从我做起》。“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它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是人们修身养德、为人处事的根本。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知诚信、守诚信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明代知识渊博的宋濂,自小好学,却因家贫只得借书自习,为了能保留好书又不误书期,哪怕时值隆冬他也会连夜抄记,为了遵守与老师的约定,即使是鹅毛大雪,他也会奔走上路,只因为信是处事之本。再如起步于80年代中期的海尔集团,从集体小企业起家,从砸毁第一台冰箱开始,扛起“真诚到永远”的大旗,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扭亏为盈,从弱到强,由强到大,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与之相反,有些人偏偏不讲诚信。相信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由于两次撒谎骗人,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最终导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剧。一个不诚实守信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一个害人害己的下场。由此可见,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成功才会向你靠近,然而失信就等于失败。
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身边的一些行为:有些同学明知道做错了事情,却不肯承认,推卸责任,这是不诚实的表现;有的同学借了别人的东西却迟迟不还,不履行诺言,这是不守信的表现;有的'同学把别人的作业或试卷“借鉴”到自己的作业本上试卷上,没能及时反映出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是不诚实的表现;有些同学在父母面前口口声声、信誓旦旦要好好学习,实际却是迷恋游戏无心向学,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有的同学违反纪律,每次都向老师保证下次不犯了,可总是屡屡再犯,这也是不守信用的表现。这些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诚信就在我们身边。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到了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可是诚信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基础,高尚品德的养成离不开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在小事面前都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因此,我们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人格就会更高尚,我们的相处便会更和谐;自然,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校风就会更加淳朴。最后,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诚信之花开遍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篇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不知各位同学是否留意过食堂门口那个“失物招领箱”,那就是“温暖大妈”李亚玲老师在我们身边最好的诚信之行。何为诚信,著诚去伪,礼之经也,此为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此为信。看似虚无缥缈,其实不过是“众人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华夏的后代,炎黄的子孙,应当知晓从五千年前“诚信”已作为一种高贵的品质出现在我们的认知中。“诚信”对古圣贤来说,不是法律上的束缚,更不是道德上的约束,而是由心而发的一种内在素养。重耳遵初一言之诺,在与楚国战时退避三舍;包青天大公无私,公信于百姓;魏征刚正不阿,对皇帝直言不讳。而结果如何?重耳在大获全胜之际而能问心无愧;包青天黑脸对人却能得到百姓的一致爱戴;魏征一生堂堂正正做人,死后还能得到唐太宗的一句:“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他们,在守“信”的同时,不仅让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得以提升,而且使得他们在这种品质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后人所广传。
有光必有影,秦王妄想以欺诈的手段骗取和氏璧,终一无所得,反失信于众人,为天下笑。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此言得之。
若你想说,在如今急速发展急功利欲的现代,哪来诚信,可我认为,在季羡林老先生于寒风中为大学生看守两个多小时行李屹立的身影里;在海尔高层看着自己的产品被自己亲手砸掉的泪花里;在美国一银行行长罗迪良心“债”的归还之途里;甚至就在我们身边,在失物招领处许许多多不计回报归还物品的同学行动里……诚信似乎并不罕见。
只需要一点改变,诚信就会出现在你我身边,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把诚信作为第一准则,面对同学的请求,不因一时的懒惰而敷衍了事;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只有认真准备尽自己所能,发挥到最好才能无怨无悔,心满意足;在考试中,不东张西望,不随意下位,遵守考试纪律,做到诚信考试的良好风范;在平时生活中,若与人相约,按时按点到场,不拖拉,不爽约,不找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失误,要求自己一定遵守约定,讲究诚信。这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信念,诚信早已悄然而至。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诚信不再是空涩的传统文化,而成为我们身边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让诚信之光照耀我们整个校园。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是xx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天有幸代表全校师生在国旗下讲话,心中非常高兴,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诚实的人》。
同学们,你可曾想过,文明不只是不打架,不骂人,其实诚实也是文明的一种表现呢?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诚实守信的标准是什么呢?或许有人认为,只要对他人言而有信,不假不欺,就是一个诚实的人。我认为,这个标准不够完整。一个诚实的人,应该要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外不欺人,就是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就让它怎么表现出来,这个道理好理解。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和别人打交道。外不欺人,就是对人真诚、诚实守信,不因为别人的无知疏忽而欺骗别人,不因为一己之私而蒙蔽别人。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一直都是治国安邦,待人接物的前提。秦孝公即位时,商鞅任宰相,欲行新法。为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人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表明诚信不欺。百姓也终于确信了新法是可行的,商鞅从而推行了新法。商鞅立木取信,从此被传为千古美谈。由此可见,诚实守信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同样的,欺骗也会失掉大家的信任,最好的佐证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狼来了》。
可什么是内不欺己呢?我们常会注意对他人言而有信,却常常自己欺骗自己。有一个贪官,被捕后在自己的忏悔书中写到:“我一直在欺骗自己,像我这样有权有势的官儿怎么会出事呢?所以,我肆无忌惮的贪污,受贿,直到东窗事发,我才幡然悔悟,可现在悔之晚矣。可见对自己的欺骗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欺骗自己造成的危害有时甚至比欺骗他人造成的危害还要严重。试想我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考试作弊,自以为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以为老师只看成绩,可是事实上呢?知识没学到,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自欺欺人。
当今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任何国家,政党,企业,个人,只要不讲诚信,就会被社会排斥在外。作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我们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说自己没把握的话,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众人中立威,做一个诚实的人,文明的人。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也来谈一谈“诚实守信”。
我先来谈一谈什么是“诚实”。看到是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就让他表现出来。这就是诚实。诚实最主要在于不假不欺,我讲的不欺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诚实的人,言行一致。文不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诚实的人总是以真实的一面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什么时候。所以诚实的人总能赢得普遍的信任。我们通常把“诚实”与“守信”连起来说,这其中诚实是前提,是原因,而守信是结果。人的美德可以列举出很多,“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诚实的巨大作用。诚实表现在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上,这一点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不诚实有可能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终会露馅,而且失去人们的信任,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再来谈一谈“守信”。守信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守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以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轻易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唯一标准。所以,一旦答应,必定做到。在践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因而守信者就更加令人尊敬。楚汉时期的季布,重诺言、守信义,当时的人们便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言。由此看来,守信在人们的心目中比金钱重要得多。
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第四章就是讲“信”。它教导我们做人要守信,要讲究诚信,同时也要有高尚的信念。其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讲说出来的话以信为先,欺骗别人,讲不诚实的话怎么可以呢?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碰见学生不交作业的。问他,便说没带回家或者找其他借口。或者有些同学做作业时抄袭等等,这些都属于不诚实的表现。这时候就可以用“信为先”来对照自己。说话要以信为先,如果欺骗别人,一次两次之后别人就不在信任你。“狼来了”的故事我们应该都知道。我们应该吸取那个孩子的教训。
还有更想说的是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应努力做到,若没有做到也要解释一下。我记得以前老师给我们讲过:两个同学之间的借书,答应第二天借给别人书的人,可是第二天却不带,因此失去了同学信任。有的学生犯错之后通常会答应老师不再怎么怎么做,但有些同学过不了多久就忘掉了。这样又失去了老师的信任。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更多人的信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用,他一定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我们践行《弟子规》、践行“诚实守信”不仅仅在现在、在学校,应该在整个人生历程、在每一个地方。
人生短暂,岁月无情,让我们以诚实守信来体现尊重生命、尊重生活的执著吧!铭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不知各位同学是否留意过食堂门口那个“失物招领箱”,那就是“温暖大妈”李亚玲老师在我们身边最好的诚信之行。何为诚信,著诚去伪,礼之经也,此为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此为信。看似虚无缥缈,其实不过是“众人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华夏的后代,炎黄的子孙,应当知晓从五千年前“诚信”已作为一种高贵的品质出现在我们的认知中。“诚信”对古圣贤来说,不是法律上的束缚,更不是道德上的约束,而是由心而发的一种内在素养。重耳遵初一言之诺,在与楚国战时退避三舍;包青天大公无私,公信于百姓;魏征刚正不阿,对皇帝直言不讳。而结果如何?重耳在大获全胜之际而能问心无愧;包青天黑脸对人却能得到百姓的一致爱戴;魏征一生堂堂正正做人,死后还能得到唐太宗的一句:“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他们,在守“信”的同时,不仅让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得以提升,而且使得他们在这种品质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后人所广传。
有光必有影,秦王妄想以欺诈的手段骗取和氏璧,终一无所得,反失信于众人,为天下笑。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此言得之。
若你想说,在如今急速发展急功利欲的现代,哪来诚信,可我认为,在季羡林老先生于寒风中为大学生看守两个多小时行李屹立的身影里;在海尔高层看着自己的产品被自己亲手砸掉的泪花里;在美国一银行行长罗迪良心“债”的归还之途里;甚至就在我们身边,在失物招领处许许多多不计回报归还物品的同学行动里……诚信似乎并不罕见。
只需要一点改变,诚信就会出现在你我身边,在与同学的相处中,把诚信作为第一准则,面对同学的请求,不因一时的懒惰而敷衍了事;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只有认真准备尽自己所能,发挥到最好才能无怨无悔,心满意足;在考试中,不东张西望,不随意下位,遵守考试纪律,做到诚信考试的良好风范;在平时生活中,若与人相约,按时按点到场,不拖拉,不爽约,不找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失误,要求自己一定遵守约定,讲究诚信。这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信念,诚信早已悄然而至。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诚信不再是空涩的传统文化,而成为我们身边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让诚信之光照耀我们整个校园。
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篇六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留下诚信,留住美好》。
自古以来,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和小车失去了輗、軏这样的部件,没有了驱动,怎么还能行走?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用《狼来了》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试图通过用说谎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为这样只会自食恶果。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风谲云诡;且不说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也不说黑心米贩污油兑陈米,自来水掺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气晴好,你也心情愉快,在马路边发现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你敢捡吗?遇到一个老人摔倒,你敢扶吗?
思绪将我拉回到几年前,那一年,我刚好接手了一个九年级新班。一次月考前,年级部安排布置考场,于是晚自习前我选了八个同学带着劳动工具去对面三教学楼相应教室打扫卫生,出门前我对他们说:快去快回,不要影响看新闻。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眼看新闻看了一半了,却迟迟不见这群人的身影。正当我打算派人去打探个究竟时,他们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我说:“你们怎么搞到现在才回来?”“我们一直在打扫卫生啊,你看我们出了那么多汗!”一个同学指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说道。“可是你们花了半个小时,我不信有那么难打扫。”我用质疑的眼神看着他们。“老师,我对天发誓我们没有干其他的!”我顿时怔住了,他们居然用“对天发誓”这个词,就为了让我相信。按道理,我不该追究了,可是我没有。我说:同学们,我好好跟你们算一算。你们八个人,其中六个人每人负责一组,还可以剩两个人负责讲台和走廊,请问一个小组扫一遍需要多久?五分钟够了吧?拖一遍多久,五分钟够了吧?就算再来一遍整体加工,再五分钟够了吧?请问你们是用动一下扫把要多少秒的速度,才花了整整三十分钟?!他们无言以对。最后,一个同学说了实话:“老师,我们之前在玩,用扫把追打,最后几分钟才打扫的,对不起……”大家看,为了得到这句实话我有多艰难。而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校园并不新奇。比如有老师问学生:你怎么迟到了?回答:我去医务室了。有老师问:你怎么不穿校服?回答:我校服洗了还没干。有老师问:你怎么不交作业?回答:组长忘记收我的了。有老师问:你怎么不跑操?回答:我刚好肚子痛。有老师问:你怎么上课讲话?回答:你看错了吧,老师,我哪里讲话了!……这些不费吹灰之力的借口背后可能还有着自以为聪明机智的不以为然,殊不知,今天你作为学生为达目的如此弄虚作假,将来走入社会又怎能言而有信?下一个无良商家、诈骗分子,还说不定是谁呢!
大家可知道,世界上最诚信的国家是哪里吗
2023年诚信的国旗下讲话稿子(1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