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心中的食品安全议论文题目(11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我心中的食品安全议论文题目篇一

我是一个零零后,俗称身体是自带“抗体”的一代。我们从出身就喝着三聚氰胺奶粉,吃着染有苏丹红的食品,伴着添加瘦肉精成分的猪肉长大。都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为什么就不给花朵一个肥沃安全的土壤呢?

记得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特别不愿意妈妈来接我,因为别的小朋友一出幼儿园,大人总是买各种零食给他们吃,而我妈妈老是限制我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总说这些是垃圾食品,吃了有损健康,我总是嘟着嘴,小声的念叨,准是舍不得花钱给我买吃的吧。

周末好不容易可以出去玩了,而午餐时间又不能点最爱吃的薯条,炸鸡块,烤鸡翅,我就看着别人桌上的食物,只好舔舔嘴唇吞吞口水叹口气,那个心情呀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即使去逛超市,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膨化食品,果冻,饮料等,从来都是上了清单而被妈妈明文禁止采购的品种。呜~~~说实话,当时特别不能理解妈妈的行为。

现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我,看了很多的新闻报道,懂得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毒食品的危害性,慢慢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每当一出校门放学路上,就看到同学们蜂拥而上的围着路边的小吃摊,有臭豆腐,手抓饼,冰冻布丁等,我没办法阻止他们,但看到卖零食的阿姨叔叔们一只手边收钱边递食物,甚至偶尔掉到地上还要捡起来继续放在小碗里面又卖出来,旁边又是汽车的尾气和公路上的灰尘,我真的觉得好恶心,难道你自己的孩子也会让他们吃吗,如果大家都能管好自己的嘴,我想他们是无法趁虚而入的。

前段时间又一食物火了,据说已经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了,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辣条”,可以说走遍每一个街边小卖部,校园外的小摊,都能见到它。五角或者一元钱一包,因为便宜,所以买的人特别多,看着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还吮吸着沾着辣油的手指,联想到妈妈给我看的新闻,就是因为这个辣条,安徽已经有好几个小学生吃了食物中毒而最终死亡。那些画面浮现在我脑海,触目惊心,加工作坊到处污水流淌,苍蝇在堆成山一样的原材料上空乱飞,桶里面装着各种食品添加剂,色素,工作人员既不带口罩又不带手套的拿着包装袋封装,上面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整个一个三无产品,你们就为了能降低成本赚着昧良心的钱这样做事吗?

都说中国是山寨大国,不良商贩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上了,你们还是“发明家”,发明了塑料大米,人造鸡蛋,毒枣,催熟香蕉等等,难道你们就是这样给我们作榜样吗,你们也有亲人孩子,就不怕他们也吃到这样的食物。我心中渴望的食品安全,就是纯天然环保的绿色食品,田里金灿灿的稻谷,没有化肥;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没有农药;果园里红彤彤的水果没有催熟剂;食品里不再有添加剂和防腐剂。每个小朋友都能吃上自己喜欢的健康食品,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憧憬的美好未来呀。

食品安全是目前社会最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全人类关注的首要问题。叔叔阿姨们,醒醒吧!为了我们下一代能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的国家能繁荣昌盛,从现在做起,从你们做起,坚决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让我们盼望的健康食品从新回到生活中。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健康,则国健康。还是把智慧用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吧,尽一份自己的力,来强大我们的国家,而不是来毒害我们的同胞啊。

我心中的食品安全议论文题目篇二

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增甜剂”、“染色花椒”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这些事关公众利益的新闻报道的出现,反映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但食品安全是个敏感话题,稍不注意就会搅乱社会神经并埋下隐患;食品安全又是个社会顽疾,有待媒体勇担重任,开展切切实实的舆论监督及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食品安全报道能否做到积极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关乎百姓安康与社会和谐,亟须引起政府部门、宣传管理系统及媒介的注意。

一、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食品安全报道与观察今年以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及社会反响,笔者发现食品安全报道存在如下问题及潜在社会负效应:

第一,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密集出现,平衡报道不足,易于引发公众的恐慌心理。近几年来,一系列损害公众利益的食品黑幕频频曝光,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股食品安全事件的“揭黑”狂潮。尤其今年以来,食品黑幕报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舆论哗然。细数这些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河南的`“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等,在经过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竞相与争相解读之后,受众会从这些报道中推及其余、主观想象,把企业的“个案”推而广之到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造成公众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瓦解、社会焦虑加剧。前些年出现的“冠生园月饼”、“苏丹红事件”、“海南香蕉致癌**”、“啤酒甲醛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公众主观推测极易发生的情况下,媒体正面报道未及时跟进,未明确界定问题企业及产品、未及时澄清整个行业状况、对各地相关企业预防措施宣传不够等等,均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

第二,有的媒体一味追求“抢眼球”的轰动效应,假新闻泛滥,社会经济损失巨大,媒体形象受损。食品安全报道动辄使用“有毒”、“致癌”等词语,就容易制造冤假错案,令食品产业形象受损,使被曝光的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公信力也大打折扣。食品安全失实报道主要表现为报道内容完全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不够等问题。今年年初的“可燃面条”、“塑料面条”报道,由于报道者误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混为一谈,面条突然变成了内藏无数有害物质的有害食物,一度在网络与现实生活中引起轩然大波。

第三,食品安全报道趋于浅表化,深度不足,舆论推动作用未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报道以短、平、快的资讯居多,深入报道、后续报道、社会全景式报道少。这其中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属于负面新闻,从采访、制作到传播,面临诸多障碍,来自企业的、来自地方政府的、来自媒体自身考虑的等等,于是就近年媒体表现来看,多数食品安全报道往往止步于社会“告知”层面,事件曝光之后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受众反应、专家观点等情况较少见闻。其次,我国传媒实行的是一种督察功能,而不是监测功能,不仅曝光劣质产品面临巨大压力,深入报道同样障碍重重。事件的深入报道需要整合社会资源,需要与政府部门、食品安监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公众等建立有机联系与充分的交流互动,这意味着媒体操作成本的升高、工作量与难度的增加、社会压力的增大等等,因此不少媒体望而却步,转而去寻找新的社会热点。

二、对食品安全报道及时规避风险、科学引导舆论的建议

要解决食品安全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规避社会风险,需要媒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局意识及业务水平,需要强化政府、企业、食品安监部门、评估机构、医疗卫生领域及社会公众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运转良好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媒体发挥的是传声筒、解压阀、助推器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从坚持科学的信息披露、做足深度报道、实施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多层次,同时并举。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媒体应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注意适时适度搞好平衡报道,把握好报道的度。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真实、及时、全面、深入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是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但如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不加选择、过于密集,将会给受众带来误导,引发社会质疑。所以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新闻媒体应从大局出发,平衡报道内容,切不可为一时之利,无原则地扎堆报道,将报道重心侧重于曝光劣质产品、违规生产等负面信息上,这不仅是对媒体责任的亵渎,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强调“度”的问题,过于细节化地描写劣质食品加工细节、突出感官刺激、大肆渲染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夸大食品危害等,带来社会负面效应。

第二,媒体应提高科学审慎意识,做好信息把关人,杜绝虚假新闻与主观报道。对新闻媒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成为“营销”手段,绝不能通过“爆猛料”来“抓眼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新闻记者在食品安全报道过程中,包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源的核实和报道用语的选择等,一定要坚持审慎的科学态度,多搜集资料,多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力求报道的真实性。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对事件进行准确、权威报道,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传达警示信息,又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第三,媒体应杜绝食品安全报道“半拉子”现象,做到信息传播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贴近性,进一步完善风险传递职能。

食品安全报道的最终社会效益是保护公众身心健康、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杜绝违规生产、保证食品安全。媒介首先承担着风险传递的第一职能。在当前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最应做的是力避食品安全报道“半拉子”现象。这就要求媒体不仅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哪些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更应重点发布如下信息:同类食品如何明辨真伪,消费者食用问题产品后如何救助,医疗卫生专家的权威说法,如果事件发生在异地则应关注本地同类食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等,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及时全面传递食品风险,降低社会损耗。

第四,媒体应密切关注报道反响,及时稳定公众情绪,进一步发挥社会心理疏导职能。作为食品安全报道的始发者或转发者,媒体应以警醒的态度密切关注报道反响。一旦发现信息失实,应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更正与辟谣,还公众以准确、权威的信息,及时挽回不必要的社会损失,避免公众恐慌;一旦发现信息的社会冲击力过大,引发社会情绪波动,乃至社会损失初现端倪,则必须要根据社会情绪的变化、企业和政府行为等及时展开追踪报道,通过新闻调查或专家发言等,为公众解疑释惑,第一时间规避社会风险。另外,当前这类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如此之大,原因之一是由于公众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媒体有责任与义务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展开合作,及时推进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普及。

我心中的食品安全议论文题目(11篇)

我心中的食品安全议论文题目篇一我是一个零零后,俗称身体是自带“抗体”的一代。我们从出身就喝着三聚氰胺奶粉,吃着染有苏丹红的食品,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