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倡议书300字(四篇)
足球运动倡议书300字篇一
现代足球运动公认为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最早的职业联赛也在同地开始。1863年10月26日,世界上和西欧第一个正式的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在英国首都伦敦成立,这一天也被作为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日。此后,足球运动在全球广泛传播。而现代足球运动的比赛章则,皆基于当时的英格兰足球协会比赛章则演化而成。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拥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到19世纪初期,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目前,欧洲与南美洲被公认为足球水平最高的两大洲,主要的足球强国都集中在这两个洲,足球在这两大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欧洲足球流派技术简练实用,注重配合,个人素质上力量强,速度快,作风硬朗,以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英格兰等为代表,欧洲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南美洲足球流派则讲究个人技术,注重短传配合和个人突破,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为代表。
在其他洲方面,除了亚洲以外,其他洲的足球盛行程度也尚称平均。长期以来,足球在北美洲发展缓慢,在美国和加拿大都不是第一运动,但近些年美国的足球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足球在社会青年一代中的地位连年大幅度的提高,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令美国成为一个潜在的足球大国;而在中美洲的大多数国家足球均为第一运动,而且实力不俗,最强的球队是墨西哥。
而大洋洲则以新西兰独强,其他国家足球水平很低。澳洲的实力强于新西兰,但已在数年前加入了亚足联。
足球在非洲是第一运动,而且非洲尤其是西部非洲是近年足球水平进步最快的地区,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喀麦隆、加纳近几年涌现出不少优秀球员。
足球在亚洲地区也非常盛行,但大多数国家足球水平并不高。近年随着澳洲的加入,亚洲足球有了一定的进步,在2010年南非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上,有2支亚洲球队打进淘汰赛。目前亚洲实力比较突出的球队有澳洲、日本、伊朗和韩国。比赛场地
1.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0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2.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 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 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米处。
3.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4.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5.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6.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应为圆形,它的外壳应用皮革或其它许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结构中不得使用可能伤害运动员的材料。
球的圆周不得多于71厘米或少于68厘米。球的重量,在比赛开始时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充气后其压力应相等于0.6一1.1 个大气压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厘米’。在比赛进行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更换比赛用球。队员人数
·上场比赛的两个队每队队员人数不得超过11人。
·每队必须有一名守门员。
·每队在比赛时可有1-2名替补队员,如果是“友谊比赛”,可以有5名以下的替补队员。
·在经裁判员同意后,在比赛暂停时,替补队员可替换队员。
·只有在被替补队员下场后,替补队员才能上场。
·未经裁判员同意,任何队员不得上场或下场。队员装备
1.上场队员必需的装备是:运动上衣、短裤、护袜、护腿板和足球鞋,上场队员不得穿戴能危及其他运动员的任何物件。
2.护腿板必须由护袜全部包住,而且应是由适当的材料制成(橡胶、塑料、聚氨脂或其它类似的材料)。
3.守门员的服装颜色必须有别于其他上场队员和裁判替补守门员或其他任何队员时,均应遵守下列规定: 比赛裁判
每场比赛应委派一名裁判员执行裁判任务。在他进入比赛场地时,即开始行使规则赋予他的职权。在比赛暂停或比赛成死球时出现的犯规,裁判员均有判罚权。裁判员在比赛进行中,根据比赛实际情况,诸如比赛结果等所作的判决,应为最后判决。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应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每半场45分钟。特殊情况双方同意另定除外,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a.在每半场中由于替补、处理伤员、延误时间及其它原因损失的时间均应补足,这段时间的多少由裁判员决定。
·b.在每半场时间终了时或全场比赛结束后,如执行罚球点球,则应延长时间至罚完为止。除经裁判员同意外,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计胜方法
·除规则另有规定外,凡球的整体从门柱间及越过球门线,而并非攻方队员用手掷入、带入,故意用手或臂推入球门(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均为攻方胜一球。在比赛中,胜球较多的一队为得胜队,如双方均未胜球或胜球数目相等,则这场比赛应为“平局”。足球比赛特点
足球运动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在于足球运动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也与足球运动的特点有关。
一、整体性。足球比赛每队由11人上场参赛。场上的11人思想统一,行动要一致,攻则全动,守则全防,整体参战的意识要强。只有形成整体的攻守,才能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及良好的比赛结果。
二、大局性。足球比赛场地大,人数,如何利用好场地和人数就是胜负的一个关键。双方利用有效的传切、流畅的配合突破层层防线,通过空间上大范围的转移球调动对方以期达到找到漏洞或撕开防线的目的。同时足球联赛中赛季很长,比赛很繁重,合理分配体能,适当轮换球员都是全盘考虑整个赛季的要素。
三、精细性。足球运动粗中有细,大块头其实是很有智慧的。个人盘带讲求技术细腻到位,时机得当,有时短短的时间差或几步的距离都会造成突破、妙传甚至进球!而双方球员不仅在足球上对抗,在心理上都有不断地较量:小动作骚扰,大动作施压造成对方的恐惧,言语上的挑衅激怒别人,关键时刻在高压下处理球(如点球时射手和门将的心态,加时赛时能否保持清醒)都是足球的看点与可咀嚼之处。
四、对抗性。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双方为争夺控制权,达到将球攻进对方球门,而又不让球进入本方球门的目的,展开短兵相接的争斗,尤其是在两个罚球区附近时间、空间的争夺更是异常凶猛,扣人心弦。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双方因争夺和冲撞倒地次数多达200次以上,可见对抗之激烈。
五、多变性。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上多彩多姿、战术上变幻莫测、胜负结局难以预测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用技、战术时要受对方直接的干扰、限制和抵抗。技、战术是依临场中具体情况而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和发挥。
六、易行性。足球竞赛规则比较简练,器材设备要求也不高。一般性足球比赛的时间、参赛人数、场地和器材也不受严格限制,因而是全民健身中一项十分易于开展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足球运动的作用:
一、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 动,不仅对自身良好性格的形成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培养 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韧不拔、勇于 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集体荣誉感、守纪律等思想品德。
二、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足球运动是全面锻炼和健全体 魄的良好手段,是全民健身活动中一项行之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经 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 身体素质,并能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尤其能增强人体的心 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据测 定,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要多2000~3500毫升,安静时的心律要比正常人低15~22次/分。
三、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足球已成为我国 许多城市中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从踢足球中得到情绪体验、丛看 足球中得到艺术享受、从谈论足球中得到思想交流,足球运动丰富了 人们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足球已成为一些城市 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引着千千万万个市 民,它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它是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它是精神 文明建设的载体。
四、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在重大国际足球比赛中,能激发人民 团结拼搏、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如喀麦隆足球队进入世 界杯前8名时,总统拜耶授予守门员恩科诺和前锋米拉最高公民爵位 ——“勇敢勋爵”,对全体队员及教练也授予“勇敢勋章”。他在讲话中 称赞他们为整个非洲提供了一个经验,即“团结一致,为争取胜利而 奋斗”。再如1981年1月,当中国队在香港战胜朝鲜等足球队,获得 第十二届世界杯亚洲区小组冠军时;1987年10月,当中国队在东京 战胜日本队获得进军汉城奥运会的权力时,神州大地一片欢腾的景 象,极大的鼓舞了为四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
足球运动倡议书300字篇二
足球运动
第一节
足球的发展史
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如痴如醉。本节重点介绍了足球的发展史,增加人们对这项运动的了解,从而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
一、足球运动的起源
一直以来,关于足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国外研究足球历史的学者认为:足球可能源自于中国古代的“蹴鞠”、日本的“克马锐”(kemari)、罗马的“哈巴斯托姆”(harpastum)、希腊的“埃佩斯卡洛斯”(episkaros)、意大利的“吉奥库迪。卡利西奥”(gioco del calcio,一种踢球的动作)。其中,前三种说法都可以在历史遗留的线索中找到依据。在1901年,朱塞兰德(jusserand)提出:英国和法国的乡间足球就有很多相似之地方,它们很可能起源相同。据法国的相关文字记载,在1l世纪,足球被诺曼底人带到英国的。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推断,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中国、日本、希腊、意大利、古罗马、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出现过这种球类运动,这类运动被认为与原始的足球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有一些专家认为足球运动很可能是多元化的起源。
在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球的制作工艺、技术的发展以及军事上对这项活动的需要使得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哈巴斯托姆的比赛分为上、下半时,双方的目的是要把球带过对方的底线。在法国,比赛形式与哈巴斯托姆基本相同,只是球场非常大,可以有一条街长,或把临近两个村内的教堂或公共建筑物作为场地的两条底线。据相关的文献资料记载,公元1066年之后,哈巴斯托姆开始传入英国,并且在十一二世纪时开始流行。当时既无规则又无场地,成群结队的人经常出现在街道上,甚至闹市区用脚或手任意踢球和掷球。这种比赛粗暴、混乱,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遭到当时君主们的强烈反对。在1314—1660年间,当地政府禁止开展足球及其相关活动的记录就超过30次。但还是屡禁不止,这种运动在民间继续进行着,并于1490年正式定名为足球(football)。
在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废除禁令,这种类似足球运动的活动开始重获自由。到十八九世纪,英国很多的大学开始盛行足球活动。19世纪中期,这种足球活动不仅在学校广泛流行,社会上也开始有很多人参加。在1837—1842年,统一的足球规则在剑桥大学产生。1846年、1848年以及1856年、1863年相继又出现新的规则。但只有1863年的规则(剑桥规则)最有影响,并影响深远。
二、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
现代足球诞生时,英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国内的退伍军官、商人从英国本土向世界各地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移居,并同当地人进行足球比赛。由于足球的开展不需要特别的装备与器材,足球容易被当地区的居民接受。如当时阿根廷所有的地方足球俱乐部都是由英国人开办的铁路公司的英国雇员所组成,而且阿根廷足球协会也由英国一位叫亚历山大赫顿先生创建的。在1870年。越位规则产生。该规则就规定:进攻队员处于球的前方即为越位。因此,当时的足球比赛经常出现“奔跑带球射门”的场面。在1875年,越位规则进一步的修改,规定在进攻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防守队员不足3人时为越位。1892年,英国人在意大利成立吉诺板球和足球俱乐部,但是由于对手非常少,所以比赛也很少。1896年,该俱乐部采纳一位医生和守门员詹姆斯的建议,他建议要吸收50名当地居民加入俱乐部以增加比赛次数。1897年,意大利都灵市民成立自己的俱乐部,即当时名声并不大的尤文图斯俱乐部。之后各地俱乐部相继成立,意大利足球协会也随之宣告成立。在1904年5月21日,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丹麦、瑞典和瑞士的足协代表在巴黎成立了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用来协调各国足球运动的开展,组织世界各国的足球竞赛活动。在1925年6月13日,国际足联对1875年以来实行的越位规则进行了修改,将不足3人改为不足2人。足球竞赛规则的改变,推动足球技战术的发展。在1930年,英国人埃尔贝·契甫曼根据当时新的越位规则创造出“wm”阵型,此阵型在国际足坛盛行20年之久。20世纪50年代初,匈牙利人针对“wm”阵型的三后卫防守,创造出四前锋式打法,取代原来的“wm” 阵型。在1958年,巴西人针对四前锋阵型重攻轻守的弱点,创造出“四二四” 阵型,促进了足球技战术进一步发展;1974年,荷兰人创造全攻全守的整体型打法,使足球运动进入了“全面型”时代。在1885年,英国首创职业足球俱乐部,随后欧洲各国相继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全球“足球热”浪潮的巨大冲击下,掀起世界足球职业化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各国也纷纷实行足球职业化。
目前,国际足联组织的世界性比赛主要包括: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足球赛、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世界室内5人制足球锦标赛、世界俱乐部足球锦标赛等。这些比赛促进了足球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发展与提高。
三、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一)古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1、中国最早的足球起源
西汉学者刘向在其所著的《别录》一书中就写道:蹴鞠“起战国之时”,大约是2500年前。殷墟出土的一片甲骨文中记载:“庚寅卜,贞。呼22舞,从雨。”体育史学家认为,“22”可能是“鞠”字,“舞”即“鞠舞”,就是一边踢球一边挥动长袖而舞。另外,刘向还记录另一种说法:“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在1953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村落遗址,其使用的石器中有不少石球,可能是作为一种游戏的用具。从时间和地点来看都与黄帝部落居住的地区和纪年相吻合。踢石球就是最古老的蹴鞠游戏,这种游戏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直到明清时代。
2.战国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来看,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从名称上看,汉代以前是用“蹋鞠”一词,“蹴鞠”一词是在汉代出现的,汉代初年是两词并用,以后才逐渐确定“蹴鞠”的基本叫法。虽然在各个朝代出现许多不同的名词,但是“蹴鞠”一词一直被沿用下来。
当时的球用皮革而制成,中间填满毛发。蹴鞠方式是什么样的,目前并不可以考证,但能肯定的是当时开展的蹴鞠多是平民式的休闲娱乐活动,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这与军队的练武手段和庙堂祭祀的蹴舞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3.两汉时期
汉代蹴鞠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娱乐性增强,配合音乐伴奏,由自娱性休闲娱乐发展为观赏性表演娱乐,成为“百戏”表演中的一个节目;二是发展成为军事训练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个部分,在运动形式上发展为有较强对抗性的竞赛。这两种形式的蹴鞠在西汉时期都得到广泛的开展。
在李尤《鞠城铭》的十二铭文中可以了解到,汉代的蹴鞠竞赛就已经有正规的球场、较完备的竞赛规则和公正执法的裁判,是一项比较正规的运动项目。但是,十二句短文还不能完全说清楚一项体育运动的方法与规则,关于汉代的球场设备和双球门的竞赛方法还需进一步寻求佐证。而汉代蹴鞠是激烈对抗的竞赛形式是能够肯定的。
根据《汉书·艺文志》所刊目录记载,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足球比赛方法和技术的书籍是汉代的《蹴鞠二十五篇》。在汉代,蹴鞠已经西传到天山南北,并开始逐步影响西亚各国。4.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的蹴鞠是节日娱乐活动中的一项内容,不仅在民间流行,也流行于宫廷。在唐代,球的制作工艺比汉代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已可以用几何图形组图,并用动物膀胱放在皮壳内,以嘴吹气,使球变得有弹性且能弹起。
在唐宋时期,蹴鞠有两种踢法:一种是有球门的成队比赛,称之为筑球。通常是在朝廷大宴及外交宴会上表演,是一种单球门的间接竞赛,开展得并不够广泛。另一种是没有球门的个人比赛,称之为白打。有1人场、2人场„„直到10人场,这种踢法历史最久,开展得很广泛。宋朝的皇帝和贵族都非常喜欢蹴鞠活动,并在朝廷的礼仪中把蹴鞠定为朝廷大宴表演的项目之一。受当时的影响,在北方建国的辽国、金朝也把蹴鞠作为宴会表演节目。在宋代,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要,城市中出现了综合性的游乐场——瓦舍,瓦舍中有供艺人演出的勾栏,蹴鞠也是在勾栏中进行的各种演出活动项目之一。此外,各种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会社。蹴鞠艺人的会社就叫齐云社。早在汉唐时期,皇室和贵族的家中就有专业的蹴鞠艺人,称之为“鞠客”、“内园小儿”,是专为统治阶级从事表演活动的。宋代的朝廷也就有专业蹴鞠艺人,而城市瓦舍中的蹴鞠艺人则是民间的,是为市民进行表演娱乐的。
由于宋代蹴鞠开展得较普及,有人为此还撰写了《事林广记·戊集》、《万宝全书·戏球场科范》、《蹴鞠图谱》和《蹴鞠谱》四本介绍蹴鞠技艺的书籍。5.元、明、清时期
元代蹴鞠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白打踢法的动作难度有所提高,并出现男女对踢,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在元代出土文物“蹴鞠纹铜镜”背面铸有元代男女对踢足球的装饰。除了文物之外,元代的散曲中也有反映男女对踢足球的套曲。
明代的蹴鞠活动就曾受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熹宗的禁止,但封建朝廷的禁令并不能完全禁止
社会上蹴鞠活动的开展,在广大下层社会中仍有较广泛的蹴鞠活动。此外,在有皇帝和贵族喜爱蹴鞠活动的朝代中,蹴鞠也是宫女和士大夫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清朝统治者对汉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地限制,蹴鞠活动的发展受到影响,到了清代中叶,蹴鞠活动基本绝迹,只是在个别地区存在并一直流传。
(二)我国近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60年代前后,居住在香港的英国人的足球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吸引了很多当地的中国人。19世纪80年代,香港学校中的华人学生开始踢足球。随后一些沿海大城市中的教会学校相继出现现代足球运动,并从1902年起,先后在香港、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一些学校之间举行了足球比赛。在1908年,香港成立了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南华足球会。随着学生走向社会,足球运动也由学校扩展到社会,由沿海城市扩展到内地。1923年之后,足球运动的发展逐渐广泛起来。
在1913—1934年,旧中国足球队参加了10次远东运动会的足球比赛,9次获得冠军。1910—1949年,旧中国一共举行了7次全国运动会,每次都会有足球比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足球运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曾举行过很多次比赛。在1940年,陕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体育组织——延安体育会。1942年,延安举办“九一”运动会,足球被正式列为表演项目。
1931年,旧中国加入国际足联,并于1936年和1948年两次派队参加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但都在初赛时被淘汰。
(三)新中国成立后足球运动的发展(1)创立基业(1949—1959)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广大足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足球运动很快得到发展。在1951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六大行政区和解放军、铁路,一共有8支代表队。比赛后选拔出三十多名运动员组成了国家足球集训队,他们是新中国开展足球运动的骨干力量。建国初期,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着非常大差距。从1953年起,全国各体育院、系先后开设了各类足球课程。1954年前后,部分大行政区和行业系统、各省市相继建立自己的足球队,并进行专门训练。1954年2月,我国邀请了当时世界足球强国匈牙利国家队来华进行比赛一讲学,让我国足球界开阔了眼界,了解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技战术。同年4月和10月,我国先后派出了两批共25名青年足球运动员赴匈牙利进行学习,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进步显著。这批队员在1955年10月回国,其中大部分队员成为国家队主力,这对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在1955年和1956年,我国还聘请了苏联和匈牙利的足球专家来华,为我国培养足球研究生、科研人员、专业师资和教练员。
为了适应国际交往和推动全国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1955年1月3日,中国足球协会成立,并在1956年建立了全国足球竞赛制度和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开始实行甲、乙级足球联赛。1957年,又实行甲、乙级升降制。1959年,将足球正式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
1957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遭遇到淘汰。1958年6月7日,由于国际足联中少数人继续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立场,我国宣布退出国际足联。而在1958—1960年期间,我国在一系列国际邀请赛和友谊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足球水平开始有较大的提高。(2)曲折起伏(1960—1965)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国大多数球队中断了训练与比赛,足球水平大幅度下降,中国
足球队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足球比赛中没有进入前四名。
在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足球运动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向全国发出了“大力发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和水平”的号召,并提出了4项措施和“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确定了“勇、快、巧、准”的足球技术风格和10个足球重 点城市和地区。会后,各专业足球队开始恢复了训练,甲、乙级足球联赛和青少年竞赛制度也得到了全面恢复,并且还邀请巴西职业足球俱乐部马杜雷拉队来华访问比赛。
1965年6—10月间,我国足球队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都分别取得较好的成绩。同年9月举办了第二届全运会,各队的足球水平都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国家足球队重新组建队伍,并于次年获得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的亚军。(3)遭受严重破坏(1966—1976)“十年**”使处于全面回升的我国足球运动受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下半年起到1970年,全国足球竞赛、国际交往,连同足球教学、训练、科研等都全部被停止。
在1971—1976年间,各级足球竞赛活动有所恢复。1974年9月14日,中国足球协会在亚足联的代表大会上重新恢复在亚足联的合法席位。同一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七届亚运会足球比赛,但没有获小组出线权。1976年,中国队首次参加亚洲杯足球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4)探索改革(1977—1991)到了20世纪70--80年代中期,我国足球运动处于逐步恢复时期。在1978年,我国恢复了全国甲、乙级队双循环升降级制的比赛,并逐步建立各级比赛系统。1977年至80年代前期,我国举办几次国际足球邀请赛。
1979年之后,国家曾经多次发出通知和召开足球工作会议,为培养足球后备力量、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足球改革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足球界在领导体制向实体化过渡、足球的社会化和科学化,以及训练和竞赛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1979年,国际足联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为我国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创造条件。在这一时期,我国不断地加强国际间交往,部分省市先后聘请外籍教练进行执教,国家队和省市队也经常出访进行比赛和短期集训,这对我国了解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利。同一年,我国国家队、青年队、少年队先后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杯、亚运会、奥运会预选赛、世青赛、世少赛等重大的国际比赛。(5)改革迈步(1992年至今)1992年6月,在北京红山口召开了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中央领导曾明确指出:“足球必须搞上去,足球体制必须改革。”中国足球协会向大会提交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方案,并向足球界提出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整顿队伍三大任务,要求坚定不移地
足球运动倡议书300字(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