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诗感悟七律(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学诗感悟七律篇一

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物象、作者的形象。答这类题要求把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凝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题步骤:①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③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误区】

①画面再现类似文言翻译。诗歌的语言是异常凝练的,因此,再现画面离不开根据诗歌内容而进行的联想和想象;诗歌的语言又是非常优美的,干枯的翻译很难再现其美感; ②景物(意象)的特点把握不准确,因而意境的概括有偏差;

③解答时常常会出现“跳跃”现象,即容易将“意境”一点疏漏,从而造成采点不全面而导致失分现象。

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茂盛

(1)诗歌中的“兰”“桂”是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词中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词的第一句写出少女活泼快乐的特点;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见有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理。因此,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而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请结合马戴的《出塞》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释】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阕通过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其六)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诗感悟七律篇二

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①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暗香来梦里。其二

芳心②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注释] ①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②芳心:即芳情,优美的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谒岳王墓 袁 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咏西湖 郁达夫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①。

【注】①: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

(1)袁枚诗中涉及到的“伟人”是指明代的于谦和宋代的。郁达夫的诗句“淡妆西子比西湖”化用了诗人苏轼的“,”。(写出原诗句)(2分)

(2)“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 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写“秋怀”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芭蕉雨声秋梦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余庆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5.(8分)

阅读下面这支曲子,完成题目 [双调]折桂令 卢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注:①卢沟晓月:北京著名景色。卢沟,指卢沟桥。②鞭影摇红:马鞭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

(1)简析“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和“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语句的表达之妙。(4分)

(2)试就曲子的后三句“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分)

6.阅读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按要求答题。(8分)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1)全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杨万里诗的最大特点是:要求诗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妙处(6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3题。(8分)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表现出的的诗人的情感。(3分)

(2).王冕另有《墨梅》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争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这两首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心情完全相同吗?(5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4分)

(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怀吴中①(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4分)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宿桐庐江①寄广陵②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③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①桐庐江:桐江,今浙江境内,为钱塘江上游。②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也叫维扬。③建德:县名,今浙江省建德县。

(1)发挥想像,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画横线的诗句所写的内容。(4分)

(2)结合全诗,具体说明这两句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点绛唇① 林 逋

金谷②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③去,萋萋④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点绛唇》一题“春草”。②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③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④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黄鸟,即黄莺。绿蓣,指水中浮萍。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4分)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又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好在何处?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书扇 李之仪

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黄公旧酒垆:晋代酒家名(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常代指酒店),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王戎等常在此酣饮。

(1)全诗以“无事”二字为其主干,全篇怎样扣住这两个字展开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玉阶怨 吴声子夜歌 李 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2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

18、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3分)

1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夜雪 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一种手法,试简析之。(2分)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4分)

20.阅读下

学诗感悟七律(四篇)

学诗感悟七律篇一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提问变式: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