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软件(5篇)
企业管理软件篇一
最近在给某企业做绩效管理,做到指标体系设计的时候,我们的技术路线是首先研究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各个关键价值环节成功要素与风险因数的分析,形成每个关键价值环节的考核指标,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但形成指标体系后,这些指标毕竟还是静态的,企业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那么选择哪些指标进行监控管理,同时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相应做出管理判断与公司决策,以适应外部的种种环境变化,就成为该企业负责人关心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我们尝试了很多新方法,其中我自己独创了一个理论,叫做种庄稼理论,说出来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也很简单,一事通,百事通,企业管理虽然比农民种田复杂得多,但其核心原理是一样的,比如:种庄稼需要适当的天气、水、空气,还需要合适的土地、肥料、大棚和种植技术;企业需要外部的适当社会、经济、行业竞争环境,还需要自己有合适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企业文化。
作为农民,必须学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决定自己的种植和养护方法,比如影响因素可能是天气(雨天、刮风、霜降、冰雹、干旱)、害虫(棉蚜虫、蝗虫)等等,天气变化的时候,农民会考虑一种调节方式,来尽量保证自己丰产丰收。
作为企业,也要分析自己外部,比如市场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上下变化、经济政策发生调控等等,也必须考虑一种调节方式,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作为农民,有自己的若干大棚,每个大棚有若干垄地。
作为企业,有自己的若干业务,每个业务有若干产品。
作为农民,必须学会科学浇水、施肥、上农药,大棚与大棚之间在资源配置上,每垄地之间种植什么作物上,都是有讲究的,既要考虑成本,要要考虑作物之间的互补。
作为企业,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资源分配方式,人财物资源在内部科学配置,每个业务之间如何配比,如何协同,每个产品之间如何配置产能,如何实现集成整合、品牌分布,也都要考虑内在的逻辑关系。
那么说穿了,跟农民学习的就是,如何找到哪些是我们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外部影响因素的解剖分析,找到企业管理里面的关键按钮,这些关键按钮的背后就是价值环节的运转、资源的投入,进而促进指标的变化,层层推进,实现整体目标的增减,与外部环境变化构成一个闭环。如能科学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运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关键按钮,企业决策就有了源头,也有了准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真正掌握了外部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透了内部管理各环节,并落实到数据的最底端,生产运行的最小颗粒,企业管理真正做到精细化,才能更好的诠释这个过程,从偶然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企业管理软件篇二
1-1管理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作用于管理对象,使之适应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1-2 管理职能:
1、计划: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组织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对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方案所做出的择优选择和具体筹划的活动。一般计划活动包括分析目前环境、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选择行动方案和对实施效果作出评价等。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是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计划的安排,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整合,以及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制度化安排的活动,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作及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等。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包括有效性原则、管理幅度与层次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责权对等原则、协调原则、分工原则、平衡原则、经济性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弹性结构原理等。
3、领导: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确定后,管理者必须运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其他成员以最佳的方式、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为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的活动过程和管理艺术。一般包括指导、沟通和激励等。
4、控制: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既定计划的要求检查组织活动,预见并发现偏差,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对其发展过程不断调整和施加影响的管理活动,或者根据新的情况对原计划做出必要而恰当的调整,确保计划与实际运行相适应,进而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事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等。
1-3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使全体参加者以有序的、富有成效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行动及过程。
1-4组织的作用:(1)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各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有机的、最佳的组合;(2)协调组织内外的关系;(3)协调职工的行动,形成组织凝聚力;(4)推动实现组织管理现代化。
1-5组织职能: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指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内容:(1)组织设计,结构设计;(2)适度分权,正确授权(3)组织运用;(4)组织改善,适应环境。1-6组织结构的概念:一般包括一个组织内部门的多少、管理跨度、管理规范和集权的程度等内容,阐明组织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和内部的协调机制,是关于组织内权力与职务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组织结构是依据分工和分权的程度来区别的。1-7组织结构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合小企业)特点:信息沟通和传递渠道只有一条,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管理者的领导,不设专门职能机构。优点:结构设置简单,权责分明,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缺点:组织内信息沟通不顺畅,协调性差,不适于规模较大的组织。
(2)职能制结构(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
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优点:可减少行政领导人的指挥工作,职能机构进行专业指挥较熟悉。缺点:容易造成多头领导,命令不统一,协调困难,推诿、扯皮现象严重。(3)直线职能制结构(适合面临比较稳定环境的中小企业。大中型企业中的事业部、分公司,生产一类基本产品或服务的组织)优点:集中领导,职责清楚,便于人、财、物的调整,提高效率。缺点:部门间沟通少,组织环境适应性较差。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规模大、品种多、生产技术复杂以及市场环境变化比较快的企业)优点:总部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做好决策。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发挥各事业部自身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训练高级管理人才。缺点:活动和资源重复配置,管理层增加,机构重叠。
(5)矩阵制组织结构(适合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目标反应多重情况,在中等规模和少量产品线的组织中最有效,同时适用于球队俱乐部、医院、高效)优点: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机动性。缺点:多头领导,权责不清,相互推诿,容易产生矛盾,增加工作难度
1-8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一是指管理是由一些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科学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的;二是指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知识,可通过学习和传授而得到。
2、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在运用时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很难用规律或原理把它禁锢起来。因为管理的根本问题是人。
1-9泰罗理论主要内容:
1、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制订标准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定额;
2、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于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多的工资支付;反之则按较低的工资支付工资;
3、把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管理职能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担任。
4、实行职能工长制。把整个管理工作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管理职能,使各级管理人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5、主张实行“例外原则”。1-10系统管理原理下的五大原则: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统一指挥原则:明确划分组织的管理层次、权责明确、统一协调;
2、分权与授权原则:适当的分权和授权,决策权部分下放;
3、等级原则:明确组织结构层次,权责分明,分级管理;
4、分工协作原则:细化组织内部活动,实行部门化管理;
5、整体效应原则: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应以系统整体效应为重。1 1
企业管理软件(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