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篇一

[摘 要]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物流环境、经济形势等方面来看,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空间很大,机遇较多。只有更新观念,改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优秀物流管理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机遇;发展策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前景可期。但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第三方物流使用比例明显偏低。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计划的影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物流观念落后,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建物流系统完成,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有学者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18%,而欧洲则为76%,美国为58%,且民意调查显示其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2)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强大、竞争力强的为数不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结构多元化,除了外资或港资、民营、新创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外,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时期运输、物资、粮食、商业等部门的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较小,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市场竞争无序,竞争范围窄、形式单

一、效率低下,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体制落后,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行业巨头或超大型企业难以形成。

(3)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较窄,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相比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基础性的或单项的物流服务,在信息整合及专业化程度方面相当欠缺,很难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导致企业低供给与客户高需求的矛盾。

(4)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我国开展物流研究和教育比较晚,尤其是物流教育方面,虽然全国已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年培养规模在6万人以上,但远远跟不上我国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需失衡严重。在企业层面上,也不愿过多地进行教育投入,员工很少得到系统培训,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成为阻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政策导向明朗,物流基础设施亦逐步得到改善。作为集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业等多种服务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物流业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3月10日,我国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并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意味着宏观产业发展导向带给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机遇将会进一步增多。同时,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交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这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2)宏观经济形势给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的增长率突破10%,稳定的经济环境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必然会带来物流量的大幅增长。同时,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物流领域,开始考虑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以获得第三方利润源。

(3)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借鉴。世界上一些物流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日等国在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自2005年我国物流全部对外开放后,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这虽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构成威胁,但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带来了学习外企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机会。此外,我国国内一些著名企业的成功经历也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提供了范例。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策略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新兴领域,也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化、普及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营运效率的角度来看,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也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发展核心业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大国,我们应树立新观念,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提高市场对第三方物流的认知度,鼓励生产、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2)政府与企业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有序发展。政府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种物流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条款,完善物流管理体制,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政府仍需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以继续改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

(3)整合物流资源,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其资产实力、经营规模、服务能力均与国外物流相距甚远,面对世界各地物流巨头纷纷挤进我国市场的现状,国内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同他们抗衡。整合便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打破部门、地区界限,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只有通过兼并联盟手段,才能壮大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并有望将触角延伸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强化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是一种战略同盟关系,其生存、发展与客户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科学的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企业节约的物流成本越多,其本身受益也越大,此即通常所说的“双赢”,其创造的价值即“第三利润”。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客户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服务求效益。

(5)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人才战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规划和措施。一是重视从外部引进人才。包括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娴熟的物流从业人员以及国外优秀企业物流人才。二是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有效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重视对人才的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献智献力。

参考文献:

[1]汪鸣.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政策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2(6).[2]刘国栋.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8).[3]李振汕.电子商务对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3).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篇二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一、有色金属产业基本认识

(一)有色金属简介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构成的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更具有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导热性、韧性、高强度性、放射性、易延性、可塑性、易压性和易轧性等特殊性能。它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如:铜(cu)、镍(ni)、钴(co)、铅(pb)、锌(zn)、镉(cd)、铬(cr)、铋(bi)、锡(sn)、锑(sb)、汞(hg)等;

2、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的金属。它们化学性质活泼,如:铝(al)、镁(mg)、钙(ca)、钠(na)、钛(ti)、钡(ba)、锶(sr)等;

3、贵金属:地壳中含量较少,提取比较困难,所以价格较高。它们的密度较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au)、银(ag)、铂(pt)等;

4、稀有金属:如:钨(w)、钼(mo)、锗(ge)、锂(li)、镧(la)、铀(u)等。

(二)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1、常用矿产数量相对不足,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我国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矿产储有量相对不足,例如铝土矿保有储量27.76亿t,其中a b c级储量(工业储量)仅占1/3,居世界第7位;铜矿储量7493.79万t,其中a b c级储量(工业储量)不到3000万t,位居世界第7位。而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在世界上是闻名的,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是国外钨矿总储量的3倍;锑矿保有储量达278.16万t,占世界锑矿储量的40%以上;稀土金属资源更是丰富,稀土氧化物储量达8715万t,仅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储量就相当于国外稀土总储量的4倍。

2、金属矿产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铜矿平均品位只有0.87%,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约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5.9%,在大型铜矿中,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仅占13.2%。我国铝土矿的质量也比较差,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占全国总储量的98%以上。全国钼矿石平均含钼量大于0.2%的仅占总储量的3%。全国岩金出矿品位4.14g/t,砂金出矿品位0.169g/m3,岩金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矿床占83%以上,砂金矿床小于0.15g/m3的占38%,0.15~0.25 g/m3的占26%,大于0.25g/m3的占34%。

3、综合矿多,单一矿少

我国独特的地质环境导致形成大量多组分的综合性矿床。例如,我国铅锌矿床大多数普遍共伴生有铜、铁、硫、银、金、锡、锑、钼、钨、汞、钴、镉、铟、镓、锗、硒、碲、钪等元素,尤其是银,许多矿床成了铅锌银矿或银铅锌矿,其储量占全国银储量的60%以上。我国900多个铜矿床中,单一矿仅占27.1%,综合矿却占了72.9%。钛资源94.28%来自综合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而来自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砂矿和岩矿的只占5.72%。钒储量92%以上赋存于共生矿和伴生矿中,其产量几乎全部来自于钒钛磁铁矿和石煤伴生钒。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而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

(三)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2008年1月和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先后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客观上促进了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2月25日审议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发布实施,规划内容主要围绕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工信部委托再生金属分会编制的《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和《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已完成,即将颁布实施,《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再生金属产业的主要任务,对“十二五”时期再生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准入条件》将为抑制再生有色金属相关品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规范和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005年——2010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产量年均增长率约14%,远高于同期世界有色金属产量的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我国铝、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工业产量达到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二)消费量稳定增长

我国建筑、交通运输、电网设施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对有色金属需求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占世界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2010年,我国铝、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消费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消费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以高效地下采矿、系列大型浮选机、选矿拜耳法、系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铝电解重大节能技术、富氧熔池熔炼、闪速熔炼、底吹炼铅、1+4热连轧、炭航空制动材料、大直径硅单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为代表,极大地提高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采、选、冶主要工艺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已陆续出口。我国已经从有色金属技术装备纯进口国向出口国跨进。

(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映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采矿损失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成材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得到改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有色金属矿山回采率平均达到79.4%,选矿回收率平均达到87%,冶炼回收率平均达到95%,铜、铝加工材成品率分别达到65%和71%。

(五)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我国再生金属的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再生金属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布局,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废旧金属加工利用中心。2010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20万吨,约占有色金属消费的四分之一。在 2003 年到 2010 年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递增在20%以上,再生金属产业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呈上升趋势,铝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从最初的赤泥延伸到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炉渣、氟石膏、硫脲渣、石油化工废催化剂等,目前已发展到复合发泡混凝土砌块、环保陶瓷滤球等新产品。冶金企业普遍装备余热锅炉,能源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尽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把优化产业结构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干扰,盲目建设势头仍然不减,使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在过去10年里,国内先后出现了电解铝、氧化铝、铜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钨冶炼等领域的投资过热,导致一大批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建成以后由于缺乏稳定原料供应无法发挥效益,并造成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矿产原料价格暴涨。2005年国内约有200万吨电解铝产能闲置,独立电解铝厂大多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年底,我国电解铝冶炼产能超过约2300万吨,结构性矛盾凸显。

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结构仍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消耗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深加工产品国产率较低,部分需求仍依靠进口。2008年高精度铝板带进口量约50万吨,相当于当年国内铝板带产量的四分之一。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仅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不到3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潜力很大。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三废”资源化程度还比较低,固体废物利用率仅在13%左右;低浓度二氧化硫几乎没有利用;从工业废水中回收有价元素基础薄弱;还有部分企业余热利用率较低。

我国再生金属利用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废铅金属熔炼率仅为8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5%;我国锌的再生利用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锌消费国,但废杂锌的年回收量仅在10万吨左右,仅占锌年消费量的4%,回收利用率低,国外相对成熟的钢铁产品镀锌、炼钢烟尘回收锌和干电池的回收利用在国内发展只是起步阶段。

(三)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主要矿业大国相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资源开发利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论文(5篇)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篇一[摘 要]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物流环境、经济形势等方面来看,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空间很大,机遇较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