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旅游发展规划(5篇)
宜昌市旅游发展规划篇一
一、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省际比较
根据笔者完成的广东省旅游局的“广东旅游产业定位分析”研究课题,各省市的旅游增加值比重与五个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而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全国仅统计旅游总收入而没有统计旅游增加值,我们按广东旅游消费剥离系数估算了全国19个省市旅游增加值(见表1)。广东旅游增加值占gdp的4.53%,仅小于新疆和海南0·
32、0·15个百分点,在被统计的19个省市中居第三位。考虑到划一的旅游消费剥离系数①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新疆和海南的旅游增加值的高估因素,广东省旅游增加值比重与其差距应更小。1996年,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广东gdp4·53%,高于全国平均值2·73%1·8个百分点。在广东gdp占全国gdp的9·65%的背景下,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全国旅游增加值的比重高达16·03%。1997年,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广东gdp的4·6%,比全国平均值3·21%高1·4个百分点。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全国旅游增加值的13·61%,远高于当年广东gdp占全国gdp的9·51%的水平。换言之,全国旅游服务产品(增加值)的七分之一是广东提供的。这说明广东的旅游发展的相对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广东不仅是一个经济大省,而且是一个旅游大省的地位。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省内比较
表2列出了各市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按旅游增加值的比重,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种状况。
1·旅游业发展高水平地区:珠江三角洲。旅游增加值为283·15亿元,占当地gdp的5·4%,高于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0·8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84·1%,比当地gdp占全省的比重高12·3个百分点。这说明,珠江三角洲旅游业在全省中的地位,高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2·旅游业发展中等水平地区:粤北。其旅游增加值为7·71亿元,占当地gdp的3·88%,低于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0·7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2·25%,低于当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0·5个百分点。这说明,粤北地区旅游业在全省的地位,略低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3·旅游业发展低水平地区:粤西、粤东。其旅游增加值分别为20·60亿元和24·42亿元,占当地gdp的2·85%和2·2%,约为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的一半;旅游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6·12%和7·3%,大大低于当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9·96%和15·5%)。这说明,粤西、粤东地区旅游业在全省中的地位,大大低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见表2)。
按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序,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旅游高比重市(4%以上):穗、深、珠、清远、汕尾、东莞。其中,广州、深圳和珠海,提供全省旅游增加值的58·6%,旅游总收入的64·9%,与其他市相比呈压倒优势。第二层次:旅游中比重市(3-4%):湛江、云浮、河源、肇庆、潮州。
第三层次:旅游低比重市(2-3%):中山、汕头、韶关、阳江、江门、惠州、佛山。第四层次:旅游甚低比重市(1%以下):茂名、揭阳、梅州。
三、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1.广东入境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比较。近年来,广东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表3展示了广东入境旅游在全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和外省口岸的增多,来华游客从广东口岸入境的比例由1980年的93%,下降到九十年代中期的80%左右。同期广
东接待入境游客占从广东入境游客的比例由16%下降到7%左右。1991-1996年,广东(旅游系统)接待入境游客占本省入境游客的比重由8%下降到6%,广东接待入境游客占全国入境游客的比重由6·7%下降到4·9%。
2.广东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地区的比较。1995年广东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入境旅游市场中约占1·4%的份额。广东接待入境游客数约是朝鲜的10倍,蒙古的10倍,文莱的2倍,柬埔寨的5倍,老挝的17倍;大致相当于中国(大陆)的1/18,中国香港的1/9,中国澳门的1/4,中国台湾的1/2,新加坡的1/6,马来西亚1/7,泰国的1/6,日本的3/5,韩国的1/3,印尼的1/4,菲律宾的3/5,越南的4/5,澳大利亚的1/3,新西兰的3/4。
3.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如果我们以加拿大旅游消费作为国际旅游消费的参照系,通过分析加拿大统计局1994年的《旅游卫星报告》,就可以大致了解广东与国外旅游消费结构的异同。
比较分析表7-8可看到,广东旅游增加值构成体现了国际旅游业的共同特征,大约
30%-35%是物品性消费, 65%-70%是服务性消费。差别在于加拿大的旅游消费中饮食和长途交通比重大大高于广东。其航空、宾馆和餐厅服务消费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5%。饮食消费比重高于广东4·5个百分点,高于中国5·6个百分点,长途交通消费比重高于广东12·5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和18·7个百分点(国内旅游)。这些差异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1)饮食消费比重的差异可归因于中国农产品便宜和人工成本较低,使人民币的食物购买力较高。(2)长途交通服务的差异反映了中国和加拿大人出游交通方式的不同:加拿大乘飞机或私家车出游比较普遍,使旅游活动半径扩展到国外和洲际,旅费明显上升;中国乘火车或汽车出游相对来说比较普遍,旅游活动半径主要限于国内。这又由两国的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
四、基本结论
通过对广东旅游业的省际、省内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5个基本结论:
1.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与人均gdp密切相关。广东旅游产业的比重所以居全国前列,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省的旅游大省是由经济大省的地位确定的。旅游业只有依托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各地在“十五”发展计划中规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目前和将来达到的水平(本地的和旅游产品销售地)为基点。旅游产业超前或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不可取的。
2.旅游产业与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关注这些互补性行业的配套发展。针对广东目前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实施广东服务环境大变工程,通过规范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市场,组建第三产业各服务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对服务业实行行业管理,大张旗鼓地开展”有法必依,严格执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方法,改善广东旅游产业的软硬环境。
3.旅游服务产品的占有量与人口绝对数量相关程度低,与人口的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水平相关程度高。由于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希望在短期内打破省内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是不现实的。旅游资源相对密集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地区(如粤北地区),难以形成以本地人为销售对象的旅游服务市场,应以经济发达但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为旅游服务的主要销售市场。为此要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旅游服务业,重视服务输出。这应是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向。因此,广东省各地确定旅游产业的布局、结构、重点,要有全省“一盘棋”的观念,避免发展那些从局部看是可行的,而从全省看具有强烈消费替代性的旅游服务产品。
4.广东省的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地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接待的入境游客总量多于5个国家(或地区),超过8个国家(或地区)的1/4。要正视广东省作为入境旅游过境地的地位上升,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下降的原因,一方面要重视利用入境游客数量在亚太地区所
占的一定优势,以吸引过境游客扩大旅游消费为着力点,设法延长过境地游客在广东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利用珠三角“72小时免签”的有利条件,吸引在港澳地区入境的游客(占亚太地区18%)顺道来广东游览消费。
5.对广东与加拿大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表明,交通消费是制约广东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交通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将使广东旅游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广东要把加速发展现代交通业,作为培育旅游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来抓,通过发展省内高速公路网和轻轨交通,为广东人游广东,为过境客多游广东,为港澳入境游客增游广东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发展航空业务促进海外游。
注释:
①旅游涉及交通、邮电、商业、饮食业和社会服务业,因这些部门的产品有一部分投入旅游消费,所以其增加值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剥离出旅游者消费的部分,计入旅游增加值中。
宜昌市旅游发展规划篇二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宜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阚如良 刘晗 郑宇飞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文章基于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旅游产业现状公析,从区域、形象、产业三个方面对宜昌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建三峡旅游中心、水电旅游城和支柱产业群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宜昌;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宜昌市旅游发展规划篇三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以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
专业:城市规划
学生: 指导老师:
摘 要
近些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闲时自由时间的加多,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国内休闲旅游的新热点。如何在与之出现的产业单一,无法形成积极盈利等问题中寻找突破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其中的关键。怎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确定自身的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是笔者想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等资料的前提下,以武胜县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分析了其现状、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产业 发展模式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white ping resort dragon case
major: urban planning
student: zeng rui
supervisor: guo yanro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people free time and more spare time,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of domestic leisure in the industry with a single, unable to form a positive earnings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breach,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the rural tourism market demand, determine its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author wants to discuss and solve the article in comb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materials under the premise of bai ping dragon resort in wus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ment strategy, etc.,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words: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ii
目录
1导 论....................................................................1 1.1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1 2白坪飞龙度假村现状......................................................1 2.1 基本情况............................................................1 2.2现有资源.............................................................1 2.3 公共设施现状........................................................2 3 白坪飞龙度假村swot分析..................................................2 3.1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优势..............................................2 3.2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劣势..............................................3 3.3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重要机遇..........................................3 3.4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威胁..............................................3 3.4.1 临渝地区的竞争....................................................3 3.4.2 市场准入的挑战....................................................3 4 白坪飞龙度假村产业发展策略..............................................3 4.1农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3 4.2乡村旅游业...........................................................5 4.2.1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5 4.2.2 度假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5 5 总结....................................................................5 参考文献..................................................................6 致 谢....................................................................7
iii
1导 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不停发展的城市和人们不停加快的生活节奏,很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期选择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朴质闲适的特色,通过满足现代都市人向往田园的心灵诉求而变成旅游业的重要分支[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为主要目的,综合分析目前白坪飞龙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探讨其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确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对策及基本对策。本文在认真分析白坪飞龙度假村的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供建议和策略,对其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本文通过对武胜县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联系现有阶段的乡村旅游发展产业的现状,把乡村旅游和农业经济相互联系,形成产业模式的新格局,成为以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创新旅游为推动、以农村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产业旅游[2]。
2白坪飞龙度假村现状
2.1 基本情况
白坪飞龙度假村位于四川、重庆两省,南充、合川、遂宁三个市的接壤处。度假村地处武胜县域东部,嘉陵江以东、万乐路以北区域。度假村北靠岳池县,距离成都市220公里,相隔重庆市90公里,相隔南充市54公里,距离广安市39公里。
第一产业为生猪养殖、桑树种植、柑桔种植、蔬菜种植业,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度假村现状第一产业以白坪乡的甜橙生产基地和飞龙镇的蔬菜基地为主。在度假村东南部飞龙镇、百坪镇、猛山乡等乡镇建有现代农业园区。整个园区分布在省道两侧,交通便利,现状农业基础良好。在鸣钟、双星、沿口等三个乡镇建有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度假村内第二、三产业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集市为主。
2.2现有资源
度假村水资源丰富,东靠嘉陵江,加上分布在山涧沟谷的小溪,构成树枝状河网水系。其中,长滩寺河作为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从区内东北飞龙乡入境,流经飞龙、三溪、鸣钟、沿口等乡镇,是全县水电资源开发最好的河流。
度假村内也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盐卤、金和建筑材料等。盐卤估算蕴藏量丰富,但已停产。嘉陵江河道的砂石较为丰富;金矿规模小、品味低。现在许多乡镇企业和家庭的小规模的采矿方法,产量非常低。
度假村有天然森林资源。药材有香附、半夏、补骨子、白芍、枳壳、苡仁,甘蔗、麻、烟叶、生姜、蔬菜等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有橙、桔、柚、柑、桃、梨、苹果、樱桃等;珍稀树种有银杏、香樟、油樟、楠木、檀木、红豆树、杜仲、银桦、相思树等;野生动物有长吻鼹、蝙蝠、黄鼬、果子狸、狐狸、獭等。
度假村周边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很突出的特点,种类多样,格调高雅,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文化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以鸣钟桃花山为主,人文景观则以嘉陵江第一古镇——沿口古镇,还有飞龙武庙、观音阁寺庙等景点及鸣钟桃花节等传统旅游活动。
2.3 公共设施现状
近年来,度假村内初步形成了城乡贯通、出口畅通的交通新格局,区内省道304、县道沿三公路、沿罗公路、岳武路畅通,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对外交通较便利,各乡镇及大部分村均通公路。
度假村地势平坦,地面海拔小起伏,和村里地区丰富的植被,许多景点,非常适合推出自行车休闲和健身活动。综合度假村内的各类资源要素,在与生态布局和功能区划密切相关的基础上,以村公路、拖拉机耕路、路基、花卉、苗木基地的快捷方式已形成,休闲、观光建设、健身类、各层次鲜明的绿色之路,建设覆盖体育、乡村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的绿道网络系统。
在生活步行系统规划中以方便村民在集中居民点内出行为主,主要结合集中居民点建设进行规划。度假村内有以连接度假村内各个生态景点为主休闲游道系统,主要以游客的参观路线进行规划。步行道步行道路面主要以生态路面为主,并具乡间野趣。白坪飞龙度假村swot分析
3.1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优势
区域交通优势有位于重庆的“1小时经济圈”三圈层;省道304、南渝高速公路穿越度假村,距重庆主城区90公里,距重庆两江新区约70公里,距南充54公里。产业方面水产、蔬菜、生猪、蚕桑的四大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显现出来了城市导向型农业的基本特征[3]。并且拥有政府支持,在未来政府重点发展地区,能够得到政策扶持,所获得的资源力度也会有所增加[4]。
3.2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劣势
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素质,关注土地和就业,部分农民的土地不能流转造成建设用地指标无法置换,集中的居民点难以建成,引发土地矛盾,产业需要进行空间、功能的大整合与提升[5]。并且原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联动,导致产业集群没有实现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的基础设施建设短[6]。
3.3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重要机遇
国家将加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和政策倾斜,试点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发展项目,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城市和农村发展继续升温[7]。成渝度假村、成渝经济区有能够获得相关政策突破的空间。在两江新区的成立,进一步拉近了试验区的距离和城市中心区,城市功能溢出对试验区的发展机遇[8]。而新增的高速路极大的缩短了度假村与大中城市时空距离,为其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
3.4 白坪飞龙度假村发展威胁
3.4.1 临渝地区的竞争
临近重庆地区农产品的成长与地理自然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社会经济背景都十分密切。在城市之间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类似的相当强,甚至导致行业领先的产品生产也非常相似,目标市场和大量的收敛,这使得临渝地区的产业竞争激烈[9]。同时,临渝地区都想在重庆产业转移中分一杯羹,竞争空前激烈。所以,度假村想要一步步占据了具有优势的有利位置,将面对严重的跨区域竞争和挑战。3.4.2 市场准入的挑战
做为重庆农副产品保障基地、进入重庆产业和增大出口的创汇农业的比值,增加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这是度假村的最优的行动方向[10]。重庆的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接入方式也越来越细化、规范化和组织化。农业生产和管理仍然是基于传统的思想和方法,这在将来的发展中会有所阻碍[11]。白坪飞龙度假村产业发展策略
4.1农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产业方面需要结合度假村现状产业,制定相应规划目标和发展定位。首先,我们要加快农业研发孵化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城市和农村生活的进一步整合,形成拥有美丽的生态环境的新农村;其次充分利用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再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把统筹城
乡、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进行配套完善。
1.观光农业
通过农业发展和农村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增值,借此平台发展有机食品,展示交易、规模化种植、产品研发、私家菜园、采摘区、教育科普、文化休闲娱乐等[12]。通过区域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打造重庆及周边市民的休闲度假基地,有效提升度假村对外形象,发挥度假村作为重庆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优势,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对于解决区域农民就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武胜城市形象具有极大的推送作用[13]。
2.创汇农业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迅速的向农业渗透,致使以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能源技术为代表高科技农业对传统农业进行深层次的科学技术改造,使得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深加工产品具备了很高的科技含量,农业产品和农业技术具有高度科技附加值在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当今国际市场上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方面认同,并逐步由技术发达地区向技术偏低地区倾斜[14]。同时受地理差异化的影响而导致的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也使得资源稀缺地区希望从区域或国际市场上获得农业资源的补充,这为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为农业跨境货币交易,农产品的对外交流[15]。
3.“整体流转”模式
土地以股份形式统一到专业合作社。其股份分家庭股与集体股,以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的为家庭股,以集体的机动地、四荒地入股到合作社的为集体股,并明确了家庭股与集体股的数量和权益[16]。集中起来的土地由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
4.“公司单定”模式
以“农户养殖、协会服务、公司营销”的模式,联合养殖大户,注册人和家畜品牌;以“公司 大户”的形式,建立“公司定单,农户养殖,品牌营销”的机制,进行品牌经营[17]。通过入股或土地流转所收益的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帮扶基金”,制定相关规定和协议,为有能力、勤奋、诚信的村民提供一定限额的无息贷款,发展订单式生产,确保农民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5.“公司托管”模式
在农户入住新型社区前,公司与村民小组签订土地预流转协议,公司负责统一选种、统一育苗,村民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管理,每年由公司发给村民管理费;村民住进新型社区后,公司与村民小组签订正式土地流转合同,公司根据不同肥力地块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村民将果树托管给公司,由公司对挂果树给予保底金,盈利每年按10%分红。同时,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可进协会,协会与公司签定服务合同,按照标准
对果树进行生产管理,由公司支付管理费。村民收入主要为土地租金、果树托管保底金、分红收入、务工收入(园区务工和外出务工)、管理收入等[18]。
4.2乡村旅游业
4.2.1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看,加快度假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确保武胜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从度假村发展的需要看,乡村旅游是该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必然成为度假村旅游最具成长空间的新特色[19]。从实现价值的途径看,发展乡村旅游是度假村实现农民增收,能够实现土地增值的有利道路。
4.2.2 度假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
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户作为乡村旅游开发主体,突出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实施品牌化战略,增强临渝地区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着力把度假村打造成为临渝地区示范样本。结合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引进实力业主,整体连片开发。重点打造高端生活第一居所和度假投资第二家园,突出健康度假特色,创新生活方式。
结合村域西部已开发的合作社和蔬菜大棚等,进一步拓展用地,形成规模化种植的特色蔬菜基地。建立起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村域东面已开发香米以及西南部现有的优质水田发展优质水稻基地,大规模的香米、玉米以及油菜种植可形成乡村味浓厚的农业观光基地。
推出全年水果采摘活动: 4-5月份推出草莓采摘,6-8月份推出蓝莓采摘,7-9月推出葡萄、梨、桃、李等水果采摘,9-11月份推出柑橘采摘。已有的花卉苗木区以红枫、樱花、海棠培育栽种为主,未来结合土壤条件及产业需求形成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化花卉苗木基地。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周边发展自身乡村旅游,可以
利用广遂高速、广武潼安资成高速,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交易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务,搭建度假村交易平台。建立展示交流平台,建立以会议、展览、节事为主题的会展业。总结
乡村旅游能够通过其特有的田园感受和质朴的农家情怀给人以放松闲适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业,让农业资源依靠这种形式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20]。而随着人们向往自由闲适的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与之而来的关于旅游产业的盲目开发,产业模式单一等问题也等待着解决。本文在梳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等资料的前提下,以武胜县白坪飞龙度假村为例,分析了其现状、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希望能够为我们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毕春梅.成都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研究[d].西华大学,2014.[2]蒋薇.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3]王素洁,李想.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探究——以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59-69 90.[4]马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5]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597-1605.[6]tongqian zou,songshan(sam)huang,peiyi a community‐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of rural tourism: the chinese experience[j].m res.,2014,163:.[7]alenka verbole,stuart tourism development: case of a negotiating process in slovenia[j].world leisure journal,2002,442:.[8]黄郁成,黄光文.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02:73-76.[9]郑杨,周志斌,朱莎.近5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5:19-26.[10]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08:104-111.[11],heather mair,james it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j].world leisure journal,2000,422:.[12]emese tourism governance: determinants of policy-makers’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planning
宜昌市旅游发展规划(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