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稿消息头 通讯稿问题(四篇)
新闻稿消息头 通讯稿问题篇一
消息的特点、种类
(一)消息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做到真实性,就必须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消息强调用事实说话,在抓住事件本身全过程的同时,还必须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抓住有思想意义、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这种报道必须是客观地、公正地、忠实地描述所见所闻的事实,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杜撰和虚构。失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最大的背叛,是对广大受众的最无礼的衷读。
作为新闻写作的当事人,写假新闻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的规定,新闻一旦严重失实且含有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即构成侵害名誉权。
2.时效性这里头包含时间与时机两个问题。西方新闻学认为“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而在所有的消息文体中,动态消息的时效性最强。消息的采写应充分抓住第一时间,而把握住发布、报道的时机同样至关重要。迅速及
时采写完的消息什么时候发布,应把握好报道的时机。通常以受众的关注程度、事件的重要程度、重大时间点为报道时机,以此为基点报道的消息才更具有时效性。
3.可读性呆板枯燥、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令人生厌等等,都是消息写作中的大忌。任何一篇消息,如果没有可读性,不管其主题有多深刻、新闻价值有多高,也不能算作成功。新闻的价值一般包括指导性、启发性、警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也就是要对受众的生活和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4.简明性消息是对新闻事实做简明扼要的报道。它往往抓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等新闻要素,将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地报道出来。即使有描写,也只是抓住一两个核心细节,重点突出、略加点染。消息的写作,除了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需作必要的描述外,一般不必浓墨重彩、工笔勾勒。
《二)消息的种类
作为传媒中最常见的一种新闻形式,消息的类型比较多。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消息可分为国际消息、国内消息和地方消息;按报道的题材和内容来分,消息可分为政治消息、经济消息、科技消息、文教消息、社会消息、军事消息和体育消息等;按传播媒体划分,消息可分为报纸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和网络消息等。我国新闻界的习惯分法,一般是按消息的写作特点和表达形式来划分的,通常可以将消息分为五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
1.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是新闻媒介中最常见的一种消息,它是指报道当前发生、发现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具体事实的一种形式。动态消息又可以分为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前者是指报道一个单独的突发性事件,后者是指时间性相对较弱的新成就、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等等。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是我国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通常在这类消息的开头部分抓住一个相关的最近新闻点,即“由头”,以引起对时效性不是很强的主要事件的报道。
动态消息一般都要求五个w(, what, why)和一个h(how)俱全,一般都有导语、主体、结尾,必要时还要穿插背景材料。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事实交代清楚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2.综合消息顾名思义,综合消息不是一事一地式的报道,它是一种报道面广、材料丰富、时效性较差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反映的是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和问题,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善于分析、把握全局是这一消息形式的特点。具体地说,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却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同类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
综合消息的写作有两种基本的综合方法:一是横断面的综合,将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各种事件加以横向的综合,概览全局;另一个是纵深度的综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有深度的分析综合,可以产生深入持久的影响力。在写作中,无论采用那种综合方法,都必须以大量的具体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反映出具有共同性的主题思想。
3.经验消息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注意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的由头,体现新闻特点。
4.述评消息也叫“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或“新闻分析”,是一种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兼而有之的消息种类,这种消息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它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述评合一的报道形式,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和评议揭示其本质意义,指明其发展趋势,用以指导现实工作。
因此,写述评消息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即那些政治上需要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事实做出回答,并用精辟的议论去取得受众的认同。在写作中,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结果,帮助受众理解事态的本质和真相。它要做到就事论理,就实论虚,一针见血。
5.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揭示新闻事实内部联系的一种连续性报道形式。它除了报道新闻事实,还解释和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以深度见长,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而且也有助于深人挖掘新闻事实所隐含的意义。例如,2003年春夏之交的北京 “非典”疫情,各大媒体均是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多层面、多角度、长篇累犊、前后相接地予以充分报道。
三、消息的格式写法
消息的格式与写法就是由其主要结构要素构成的写作要件及其写作要领。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1.标题消息的标题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有时不小于消息的正文,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消息的标题,要求写得既能够吸引读者,又能够概括内容,具有精警、启发的作用。消息的标题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这类标题根据需要在有些消息的标题中出现,它在正题前面强调意义、渲染气氛、交待背景、说明来源,是起铺垫和引导作用的标题。引题的字数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一行。多数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大致对偶的两个分句;其内容一般没有正题那么重要、实在,否则会喧宾夺主,对正题构成损害。
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表达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消息标题中的地位最重要。正题在制作时,要完整清楚地表达新闻事件,可以虚实结合但要以实为本。
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是位于正题后面、对正题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标题,其作用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做出评价、对正题中不能涉及的详细情况进行交待、强调新闻事件的特点和特殊意义等。副题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是用逗号隔开的几个分句;可以在正题下面居中排印,也可以在正题下面像正文一样排印,一行印不完可以折到下一行,并不居中对齐。
消息的标题从形式构成上,主要有单行式、双行式和多行式三种。
(1)单行式。即只有一个正题,它是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神六” 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
(2)双行式。这种标题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即由引题、正题构成的“引主式”标题和由正题、副题构成的“主副式”标题。如:
全民化机制化法制化国际化(引题)
河北青年志愿者行动上新台阶(正题)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闭幕(正题)
温家宝出席闭幕式第十一届全运会将于2009年在山东举行(副题)
以上两例,第一个是“引主式”的双行标题,引题强调意义,正题表达事件本身的结果。第二个是“主副式”的双行标题,主题表达事件与核心内容,副题补充说明正题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
(3)多行式。这类标题就是将引题、正题、副题全部体现在一则消息的题目中,构成一个各司其职的标题整体。如;
飞船安然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引题)
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正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副题)
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贺电(副题)引题渲染气氛、交待背景,振奋人心;正题直接明了地交代新闻事实;副题通过国家最高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现补充说明新闻事件所引起的高度关注。
撰写消息标题,应当力求做到:内容要新颖,形式要醒目。具体采用哪一种标题形式,需要作者根据消息内容和报道的需要来设计。
2.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中以简练、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语言表述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感召力。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往往取决于消息的导语。可以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
导语的写作通常离不开“五w”,也就是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楚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when, );也有的再加上一个how,即如何,于是有人也称之为新闻六要素。常见的导语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陈述性导语。这类导语的特点是首先向读者交待一件出人意外的事、史无前例的事、非同寻常的事,通过开头的生动陈述,以引起受众的高度注意。例如2005年11月1日《辽宁日报》第11版发表的消息《建平首次发现化石》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本报讯记者张辉报道10月28日,记者在朝阳市化石管理办公室得知,从未发现过化石的建平县,最近在其境内发现了木化石。至此,朝阳5个县(市)已全部发现化石,成为名副其实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2)概括性导语。概括性导语也就是综述性导语,这类导语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全篇消息的梗概。例如: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日电】经过长达15个月的艰苦谈判,美日两国政府于1日凌晨在此间达成部分贸易协定。鉴于汽车和汽车零件谈判尚无结果,美国依据贸易法“超级301条款”从即日起开始对日本汽车贸易行为进行调查。
(3)描写式导语。描写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清晰的画面,使读者如临其境,并吸引读者快速阅读消息的全文。这类导语在消息中如果用得好,可以产生极好的效果。请看《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31日第十版的消息《“背包政府”进村来》的导语:本报讯10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忠山村委会前人头攒动。刚从里头出来的赖昌华扬起一张土地使用批复证明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忠山村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远,若自个儿去办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乡里公安、林业、农业、土管、民政等部门进村来办公,给农民办事提供了方便,被老乡们称为“背包政府”。
这篇消息的描写性导语主要是表现现场气氛的,从人头攒动的整个现场气氛到赖昌华的有感而发,都是描述性的。这样的导语首先在开头就设置了整个消息的大环境,也渲染了气氛,使受众身临其境、大受感染。
(4)提问式导语。这类导语就是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上海绒布厂试制出可做裙料的印花灯芯绒》一文的导语: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神奇的品种。
(5)引语式导语。这种导语采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或者引用名言警句、古诗古文,或者引用消息中人物的语言,用以渲染导语的意境,或者提示、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影响。这种导语的运用,一方面要与消息的内容相关,另一方面所引用的内容应该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起着过渡或渲染作用。如2005年 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的消息《“神六”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神六’的成功发射,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研究生胡铃心激动地告诉记者。昨日,南航大数万名学子观看了神六升空的现场直播,“神六”的成功发射激励了他们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3.主体消息的主体是指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任务和作用是对导语的解释、展开和补充,在消息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主体的结构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
(1)按时间顺序。就是根据事件本身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安排新闻要素,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导语部分已简要介绍了
最新新闻稿消息头 通讯稿问题(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