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民间文学教程期末试题(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民间文学教程期末试题篇一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 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

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

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征:幻想的不自觉性、形象的英勇性、内容的神圣性、境界的神奇性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

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 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 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

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

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

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

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

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

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江格尔》《玛纳斯》 【三者皆为口头史诗】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

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

(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

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

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9、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

(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

20、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1)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2)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3)灵活形象而又鲜活的语音

(4)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2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 b、道德塑造功能 c、礼俗伴生的功能

d、娱乐休闲功能

22、民间文学的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

23、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办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按内容分: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 按采录方式:随机采录、定居采录、采风队采录等。

24、北魏郦道元 《山海经》中收录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其中记载的著名神话有: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西王母神话、女娲神话等

25、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最早出现的志怪小说集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26、1984年,出版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分为国家卷、省卷、市卷、县卷。

27、.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题材与思想内容

(1)为作家文学提供体裁依据:如《诗经》中“国风”是韵文体作家文学的源头

(2)为作家创作提供题材和思想内容:如屈原《九歌》是在楚地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 《三国演义》源于唐代三国故事、宋代话本、元代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等民间文学 鲁迅《故事新编》来自于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3)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的形象:如由民间歌手“刘三姐”形象改编和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1959);歌剧《刘三姐》(1960);侬易天长诗《刘三妹》(1962);柯炽长篇文学传奇《刘三姐》

(4)在文学形式和语音方面的影响

a文学体裁;

b 表现手法;

c民间文学风格的显著特点:刚健清新,朴素自然;

d中国现代文学中某些体裁的形成、发展也有相似的经历。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1)记录保存作用;(2)提炼和再创作的作用,作家从大量的民间文学素材中选取能够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提供帮助的东西,并适当加以艺术加工,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再创作;(3)规范作用,经过作家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之后,其作品就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消极作用:(1)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往往有意对民间文学作另一类的曲解和误读;

(3)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民间歌谣和长诗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4.影响文人创作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三、民间长诗:分为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四、★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区别(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叙事长诗中的“双子星座”:《焦仲卿妻》《木兰辞》 史诗

一、分类:

创世史诗:特征:

1、曲折的反应人类始祖创造世界的过程;

2、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几个或更多的创世神话;

3、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4、一般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各少数民族当中。

英雄史诗:全景式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这种反应又是十分具体可感的。

二、1、说唱故事、说唱英雄的事迹,这是史诗最根本的要素之一;

2、英雄角色和英雄主义的内容成为史诗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分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一)幻想故事: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二)生活故事: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表面上其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

(三)民间笑话: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凸显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1)揭露与嘲讽笑话(2)讽刺与幽默笑话

(四)民间寓言: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我国十大幻想故事:《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蛇郎》、《青蛙少年》、《兄弟分家》、《两伙计出门》、《狼外婆》、《小鸡崽报仇》、《十兄弟对敌》

三、民间故事艺术特征:1.泛指的主人公,模糊含混的故事时间、地点;2.程式化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 ;3.类同的情节构思,“二元对立”的形象

4、集体流传的特点

四、民间故事的价值:

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及心路历程,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

2、教育价值: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体现于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层面。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等。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及道德规范的培养。

3、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对民众的心理补偿,所激起的主要不是官能享受的快感,而是进行生存斗争、进取的欢乐。这种审美愉悦同我国劳动民众淳朴的道德相融合,具有积极的价值与作用。

4、民间故事的研究

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谜语在北方民间称为“猜闷儿”,表明了谜语的游戏功能。各地猜谜又称为猜、打、商、辨、解、占等。民间迷语分类

(一)物谜:以具体事物作谜底的,称为物谜。如:在娘家青校绿叶,到婆家黄皮寡瘦。不提起也罢,一提起泪洒江河。(船篙)对门山上一个碗,天天落雨装不满。(鸟窝)

(二)事谜: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称为事谜。如:石头层层不见山,路径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推磨)

(三)字谜: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作为语言符号,文字有三个要素:音、形、义。字谜谜面的制作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描摹和暗示,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象形和会意、谐音等。如,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贪前稍变就成穷

半青半紫

秀才翘尾巴 谜底:器、贫、素、秃

民间迷语艺术特点 :

(一)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

(二)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

(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民间谚语的特点

(一)语言形式特征:简洁性、口语性、定型化

(二)思想内容特征: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

(三)文学特征: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

(四)社会功能特征: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民间文学教程期末试题篇二

民间文学

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传颂,着重反映劳动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语言艺术,它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吏诗、民间叙事诗(民间长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顺口溜、民间说唱和民间小戏(包含民间曲艺和民间戏剧)。

 2,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系,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其次,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是指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 3,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内涵及表现:与作家文学比较,一般归纳为: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和表演性五个特征。变异性,民间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历史、社会、演唱人的才能技巧等)在语言、表现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思想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衍生,从而形成各种同一母题的异化。 4,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民间文学源于劳动,反映社会生活。

 5,神话的定义: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故事。

 6,神话产生的基础:作为人类童年时代产物的神话,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具体表现为:(1)经济基础:“人类的高级属性的发展”。(2)社会条件:氏族的存在及强烈的氏族观念。(3)思想根源:“万物有灵论”。(4)独特的思维方式:“神话思维”(强烈的主观臆想性,具有不自觉的特征)。

 7,神话的特征:神话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解释自然力为主,带有神奇的色彩。(2)庄严虔诚的虚构。(3)奇丽荒诞的幻想。 8,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1)隐喻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色诺芬尼。他认为神话是“古人的寓言”。是古代智者为寄寓、隐喻某种道理而刻意编造的故事。(2)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学者攸麦拉斯、中国的孔子等。认为“神话是历史的传奇描述”。(3).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马科斯 缪勒,他认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4).人类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民俗学家 泰勒和英国人类家安德鲁 兰格。认为各民族神话的发生原理和内容实质有同一性,主张用现代文化晚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来考证初民社会的神话。提出了”万物有灵论”和“文化遗留物”两个重要概念。

9,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10,民间传说特征:(1)表述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虚构性。(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3)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和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 11,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第一,民间传说与神话产生的历史时期比较

接近,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二,就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第三,传说和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区别:第一、传说与神话的主人公身份和属性不同(传说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基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真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第二、传说和神话创作的思维机制不同(传说是以自觉或比较自觉的思维方式,讲述某一历史时代的具体人物或事件,有时代和地点的约束性。而神话则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思维方式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人格化、神灵化,从而曲折地反映人类史前时代的人与自然界的种种关系,具有全人类、全部族性。)。第三,传说和神话的功能不同(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而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

 12,民间故事定义:民间故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狭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指的是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民间文学中故事的定义指的是狭义定义。

 13,民间故事深刻的文化内涵:(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 ;(2)婚姻改变女子命运的文化内涵。(3)民族学

2023年民间文学教程期末试题(5篇)

民间文学教程期末试题篇一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