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间文学选择题(5篇)
民间文学选择题篇一
谚语
成语
歇后语 谜语
2、()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
集体性
变异性
口头性 传承性
3、《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人物
史事
风物 技艺
4、“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发起的。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5、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审美价值高
教育意义大
认识价值深刻
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6、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库仑父子
周作人
格林
摩尔根
7、阿凡提笑话,是()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藏族
回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8、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
《中山狼》
《邯郸学步》 《精卫填海》 《雪涛谐史》
《愚公移山》 《刻舟求剑》 《雪涛谐史》 《精卫填海》
《狐假虎威》 《邯郸学步》 《攫金者》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邯郸学步》 《雪涛谐史》
9、“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
政治谚语
劳动谚语
道德谚语
科学谚语
10、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傩舞
佛教法事
傀儡戏
目连戏
11、筒狄吞卵、姜?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教育作用
认识作用
审美作用
娱乐作用
1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民俗》
《民歌》
《民风》
《歌谣》
13、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14、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
e.绣荷包调 f.打猪草调
送同年调
采茶调
15、“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兴 b.借喻
c.双关 d.叠韵 多项选择题
16、中国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是指()、()和()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 《中国民间传说集成》
《中国神话集成》
17、在流行哭嫁习俗的地方,一般新娘哭诉的内容不含有()等。
埋怨爹娘重男轻女,最后又将她丢出门
埋怨爹娘与媒人没给自己找到意中人
恶毒地咒骂媒人
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
对即将丧失的社会地位的担忧
18、关于相声的艺术特征,下面()说法是正确的。
相声必须有很好的幽默搞笑效果,但也不能庸俗下作
传统相声的地域风情主要指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体现为相声的北京话、北京风物、北京民情等 相声是面向大众的艺术,一定要通俗易懂,其幽默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大众理解
相声应该有很强的幽默效果,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涉及什么内容,只要能搞笑就是好相声
相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从戏曲分化而来。
19、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属于地方传说的是()。
《蜡染的来历》 《魔笛》 《马头琴》 《花米饭》
《九条路》
20、下列长诗,不属于史诗的有()。
《玛纳斯》
《阿诗玛》
《格萨尔王传》
《重逢调》 《望郎》
21、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和()。
《罗兰之歌》
《罗摩衍那》 《贝尔武夫》
《格萨尔》
《摩珂婆罗多》
22、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下列传说与节日连接正确的有()。
白蛇传与端午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孟姜女传说与“粽包节”
牛郎织女传说与“双七节”
2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民间文学的采录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所谓“忠实记录”不正确的解释是()。
可改动被官方和文人篡改的部分,恢复民间文学原貌 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
对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
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
在记录过程中,可以加入记录者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
24、民间说唱中的表演是“说法中的现身”,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释有()。
叙述中穿插着表演
艺人要时而进入故事摹拟角色,时而退出故事还以说书人的身份 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说唱中的表演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 说唱者营造了表演的场域
25、在以下说法中,符合英雄史诗特点的有()。
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中高级阶段
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有一个或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英雄人物贯彻始终 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
26、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人物传说 包公传说
风物传说 习俗传说
难老泉的传说
27、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鲁迅
周作人 刘半农 沈尹默 郁达夫
28、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埃及
希腊
印度
日本
29、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世说新语》
《山海经》
《楚辞》
《淮南子》
《笑林》
30、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集体性
口头性
变异性
传承性
可信性 判断题
31、民间文学是以活态化存现,而作家文学则较多以静态化存现。()
a.√
b.×
32、傩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演出带有综合性和娱乐性、演员戴面具演出等。(a.√)
b.×
33、20世纪80年代初,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从内容出发,结合歌谣的某些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六大类: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a.√ b.×
34、阿尔奈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少数国家的民间故事,把故事分为三大部分,即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a.√ b.×
35、神话具有的特性主要有拟真实性、传奇性、寻源性与地方性。()a.√
b.×
36、民间传说是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a.√
b.×
37、宋代候白的《启颜录》虽是文人的书面创作,但其中还是保留了不少口头笑话。()a.√
b.×
38、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而古希腊伊索寓言则大多是人物故事。两者有很大的不同。()a.√
b.×
39、历史上文人和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都是消极的。()a.√
b.×
40、《述异记》的作者是干宝。()a.√
b.×
41、相声主要依靠运用“包袱儿”制造喜剧效果,“包袱儿”是相声的唯一艺术手法。(a.√
b.×
42、对答性的山歌一般称为“盘歌”。()a.√
b.×
43、强烈的喜剧性是笑话的特色。()a.√
b.×
44、神奇故事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民间故事。(a.√
b.×
45、))
通过洪水传说,可推想远古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
()a.√ b.×
46、民间文学是最古老的文学,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a.√ b.× 主观题
47、民间故事
参考答案:
民间故事:属民间文学的一种。大致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五类。
内容多赞美勤劳勇敢、忠贞诚实、助人为乐的品质,嘲讽自私自利、阿谀奉承、仗势欺人的行为。往往富于幻想色彩。语言生动、幽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8、民间文学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特种文学。
49、史诗
参考答案:
史诗:是长篇叙事诗的一个种类。它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历史。叙述民族的形成,历史 上的重大事件及主要英雄的业绩,同时具有历史的性质和诗的特点。
50、民间传说
参考答案:
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 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51、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牛郎和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52、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 于 年提出的。参考答案:
汤姆森;1846年
53、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志诗学”,由
和 于1970年联手创办了 刊物,专门研究各种口头程式理论,成为口头传说诗歌前沿性学术研究中心。参考答案:
丹尼斯 特德洛克;杰诺姆 鲁森伯格 ;《黄金时代 民族志诗学》
54、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忠实记录;准确翻译;慎重整理
55、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____________”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参考答案: 曲艺
56、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和柯尔克孜族的。参考答案:
《江格尔》;《玛纳斯》
57、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参考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理长诗
58、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
参考答案:
字迷
59、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口头诗歌创作。参考答案:
人民群众集体
60、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和__________。参考答案:
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认识价值(文学价值)
61、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用口头方式来创作也用口头方式来传承,因此,它更接近于民众的生活,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具有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灵动形象而又鲜活的语言;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62、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与口头性的制约。而在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略。他们都具 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定的传承来源。
63、英雄史诗的特征
参考答案:
英雄史诗的特征
主人公多是新兴阶级的代表;民族精神的集中形象体现;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范本;创作与传承的独特性。
64、论述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论述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1)讲述方式的可信性。(2)结构线索的推原性。(3)故事情节的传奇性。(4)人物形象的类型化。(5)流变中的生命力。
65、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
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
66、论述神话思维之特点。
参考答案:
神话思维特点体现在神话中,表现为以下几点:(1)物我不分的互渗律(2)集体表象
(3)直观的具象性
(4)神话构思的幻想性:原始人通过同感的方式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合理”地解释了世界。(5)思维的神秘性:原始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本来就充满神秘。而其思维本身所决定的探求,控制的欲望,又使得巫术禁忌成为必要的手段。
67、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第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
第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第三,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其次,是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68、民间戏剧的艺术性 参考答案:
民间戏剧的艺术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善于用喜剧手法反映生活,独具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其次,具有高度简练的艺 术手法,善于截取生活的横剖面来组织戏剧冲突。最后,语言朴实亲切,多为通俗口语,善于使用乡音土语。
民间文学选择题篇二
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都很注重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不仅民间文艺学家如此,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也对民间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兴起于20世纪初,当时学者们大力提倡研究民间文学,开展歌谣、俚语、神话、童话等的征集活动。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文学研究大体是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同步进行的,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和开展工作为开端,而后是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建立和“民俗”周刊、民俗丛书的刊行,民间文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先驱们把民间文学作为中国精英文学(作家文学)、外国文学之外的一种独特精神资源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强健的民族精神和真纯的艺术表达方式,为新文学服务。特别是在传统精英文学的价值和命运受到新文学运动质疑的情况下,民间文学还被一些研究者赋予拯救的使命。因此,民间文学研究作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部分,它的成长是比较迅速的。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民众的支持而取得革命胜利,再加上前苏联科学设置的影响,一向重视民间文艺创作及其研究。1950 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这一事件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民间文学研究受到了政府的空前重视。继而1953年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间文学室,作为文学所成立时设立的第一批科室之一,民间文学室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作为“经国之大业”被纳入国家学术体制的一个象征。在以后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民间文学研究像其他学科一样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但由于执政者的理论倡导和行政支持,总体上保持了它在文学研究中的突出地位,一度成为显学。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10年时间,民间文学研究达到一个高点,研究队伍壮大,学术期刊增多,学术活动频繁,学术成果丰富,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达到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个时期的研究突破了纯文学研究格局,采用多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挖掘民族民间文学的内涵,在某些领域向纵深稳步拓进,并在研究成果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摆脱了在强烈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虚热态度,变得更加学理化。如刘守华对比较故事学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吕微对神话的新阐释、刘亚虎对史诗的研究、户晓辉对民间文学现代性的追寻、陈建宪对民间文学理论的思考、高有鹏和陈泳超对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观的梳理等,都是一些超越性成果而标志了民间文学研究在一个时代达到的新高度。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陆续出版,《格萨尔王传》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些标志性成果。近30年民间文学研究从恢复期注重区别与纯文学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口头语言艺术特点的探讨;以类型比较和文化史阐释为重头戏的讨论热潮,而步入相对平稳地反思其文艺学与文化学双重意义的理论与方法的新阶段。
在几代民间文,学学者的努力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国民间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大厦已初具规模,产生众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仅概论方面的著作就有十余种:《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民间文艺学理论》(张紫晨),《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段宝林),《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叶春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朱宜初、李子贤),《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陶立璠),《中国民间文学新论》(高国藩),《中国民间文学》(李惠芳),《民间文学导论》(刘宁华,巫瑞书),《民间文学教程》(刘宁华,陈建宪),《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黄涛)等。关于民间文学体裁建设方面有:袁柯的《神话论文集》,潜明兹的《神话学历程》,刘城淮的《中国上古神话》,刘宁华的《故事学纲要》,《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天鹰的《中国民间故事初探》,程蔷的《中国民间传说》,贺学君的《中国四大传说》,吴超的《中国民歌》,潜明兹的《史诗探幽》,张紫晨的《中国民间小戏》等几十种著作,这些著作前后横跨二十余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文学界对本学科体系认识的轨迹。
在具体研究方面,目前研究的文艺学方向似乎比文化学方向显得瘦弱一些,但并非没有力作问世,《中华民间文学史》、《口承故事论》、《中国民间故事史》等就令人瞩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本学科历史上曾有的辉煌和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民间文学研究走进了低谷。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和研究论文的专业期刊有的停刊,有的转向,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小;出版社印行的民间文学出版物也大为减少。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民间文学论坛》停刊。这一刊物是开展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发表了大量有质量的民间文学研究成果,组织了许多学术讨论,对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由于经济的原因,被迫停刊。还有云南的《山茶》原是民间文学专业刊物,发表过许多采录的民间文学作品和优质民间文学研究论文,在民间文学界享有一定声誉。这些刊物的停刊或者转向既是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表征,又给民间文学研究施以沉重的一击,可谓雪上加霜。出版方面。王慧《民间文学读物出版遭遇冰期?》报道了民间文学出版遭遇的困境。研究队伍 也逐渐萎缩,老一辈研究者或辞世或淡出研究领域。
民间文化学按体裁分类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和民间曲艺、民间戏曲等说唱文字形式及其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这些民间文学种类的研究呈现出了不均衡的状态。文化学方向的研究历来重视神话、传说、说唱艺术等对中国古考思想、社会历史、地域文化进行认知的价值。尤其是神话,历来是大陆学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发表民间文学学术论文中,神话研究的文章在数量上稳居首位。因为神话更能发挥学者的主观阐述能力,因而这是一个较容易 进入的学术空间,许多人热衷于对神话的探索。神话“人物”作为深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受到学者的热烈欢迎。如赵廷光《盘古传说真谛寻索》、吕微《鲧、禹故事:口头文本与权力话语》。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现象仍然是本大陆学者学术兴趣的一个兴奋点。朱丁《殷周的宗教信仰变迁与上古神话的走向》从殷周宗教信仰的变迁入手并以几则具体神话为例,认为周人对殷人在宗教上的改革,使上古神话资料在整合的过程中过早地被赋予了社会历史意识和伦理色彩,在还未形成神系时,就参与到历史化的伦理运动中。
故事学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诸领域可与神话学比肩的另一大学科分支。刘守华、顾希佳等专家都有新的贡献,如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对当代流传和出版的“狗耕田”故事类型的全部28个文本进行了共时性的比较研究。民间故事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的,而今随着现代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内容的讲演者的急剧减少,研究者对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研究只能以复述阅读文本的形式进行。
对于民间诗歌,在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中,我认为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了,突出的标志就是关于这些史诗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个接着一个在中国举行。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史诗而言,除了数量多,篇幅长以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它的传播形态,大部分仍处于民间口头流传的话形态;一个是它的文化生态,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就是高原史诗、草原史诗、山地史诗,有许多文化环境方面的特质。中国社科院少文所的学者曾对史诗进行过有组织的研究,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认真的,一是全面掌握了史诗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文本,尤其是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不同艺人的唱本;二是广泛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著作。
对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中国学者自五四以来的一大学术传统,这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当可观,如:胡纯琦《论国风非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谣》、徐元勇《论民歌与明清俗曲之异同》。当代少数民族民歌研究是中国民间歌谣研究的重头戏,由于民歌是以口头传唱的形式为主,学者需要深入群众聆听研究。
民间戏剧和民间童话是近年民间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虽然在我国所有民间文学门类中,民间说唱的文化遗留和展演是最丰富的,然而学者们却很少涉足这一领域。但也出现了王政尧《清代民间“关戏”的不断发展》等研究性论文。
民间语言艺术作品这类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体现民众语言智慧的艺术也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如谭永祥的《歇后语新论》等。
总之,其它各体裁,各类型作品的某些专论如中原神话、傩戏等著述,结合传承文化现象调查的区域性民间文艺综述等也不断有新的建树。史诗理论继神论理论之后开始出现将国外成果与中国事实相结合而给予探索的苗头,以往的成果突出的表现在神话,史诗,故事等方面,偏重于古代,特别是原始社会产生的流传下来的作品比较多,对现代当代产生的大量的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的关注和研究略显不足,例如蒙古族的史诗《嘎达梅林》如果从保护生态的视角研究,其地位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很多近现代的民间文学作品都应该给予关注。
在看到民间文学研究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商品化、市场化、物质化的社会,人文科学因为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政治、经济效用而被人们轻视,边缘化一度成为人文科学的共同命运。民间文学研
2023年民间文学选择题(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