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让有味道作文(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让有味道作文篇一

南京市上元小学 汪国宝

“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相对于其他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其中的内容(义理),而非语言文字本身来说,只有语文课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色。语文教学应当独当其任, 凸现语文教学的语文特色——语文性。

“语文味”是什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 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笔者以为,“语文味”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以下,是笔者关于“语文味”的一点认识﹑体会与思考。

一﹑紧扣文本,凸显“语文味”的原点

课文是由一篇篇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所组成, 包括教材中的每一个练习, 每一道习题, 都体现着编者对培育学生语文能力的匠心独运, 它们都是产生和形成语文味的原始材料,是构成语文味的重要基础。可以这样说:语文味源于文本,扬于课堂。

这些文本, 有的抒发对祖国﹑对劳动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的反映历史人物与事件;有的歌颂我国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有的展示各族人民风俗习性﹑精神风貌等等, 文质兼美,饱含韵味。这些文本中, 有的情感浓烈,它适合于情感熏陶,如《母亲的恩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印度洋上生死夜》等;有的形象生动,适合于审美鉴赏,如《白鹭》、《哪吒闹海》等;有的条理明晰,适合于逻辑思维训练,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 等;有的语言丰富,适合于语言品味,比如《小露珠》、《石榴》,„„也有一些课文多种元素兼备。文本中的这种情感、形象、条理、语言等都是构成语文味的重要元素。充分利用文本的这种特点,在课堂上发挥其个性,语文味自然而然就能散发出来。

小学语文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多种文体的整合。比如低中年级安排了较多的寓言、童话, 高年级则较多的安排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还有各年段都有的诗歌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文元素,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文味。像寓言、童话故事类,教学中要侧重指导学生感受其形象的鲜明生动;写人记事的文章,要侧重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法;写景状物的文章, 要侧重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描摹准确的技巧;学习说明文重于解释和说明;学习诗歌重于文字的精炼和诗歌的意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不同的文体特征,那么,语文味就能够得到体现。

二﹑品析词句, 体现“语文味”的过程

味,是嚼出来的,语文味也同样如此,嚼什么?就是咬文嚼字,就是嚼好词佳句。因为语文味就是包含在文

本的一字一词一句中的。咀嚼词句,这是体现语文味的重要形式之一。

有的好词佳句,文本中表现的比较显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里应该细细咀嚼。如《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里的教学,就需要指导学生把“热闹非凡”加以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哗啦啦的笑声”、“乐呵 呵地演唱”,体会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通过“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

有的好词佳句,文本中表现的比较含蓄,需要教师对语言有独特的敏感。

如《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 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教师问学生:“警觉”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警觉”就是感觉;另一学生补充道: “警觉”就是很机警地感觉到。老师说:小朋友们想过吗,杂草为什么这么警觉? 课文里怎么没有写小稻秧警觉呢? 学生被一时问住。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去读书并联系上下文好好..去想一想,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回答的: 这句话中的“警觉”并不是真的说杂草很机警,而是说杂草干了坏事抢了小稻秧的营养,它心里很不安,就像小偷干了坏事一样, 怕被人发现。教师追问学生: 那杂草怕谁呢? 农民伯伯会怎么惩罚它呢?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词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嚼得有滋有味。

再如《第八次》(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一文中第四自然段: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猛地跳起来”是怎样的跳起来? 从“猛地”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里的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上文,再次让学生去感悟布鲁斯王子率领军队抵抗侵略军,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信心以及布鲁斯看见蜘蛛在风中结网,直到第八次才成功,从而受到启发和鼓舞。一字一词一句,这位老师没有放过,而是引导学生细细地咀,慢慢地嚼,生动地再现了布鲁斯王子由“唉声叹气”、“ 几乎失去了信心”到“感动极了”的心里变化,其间,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语感受到训练,语文素养得以有效发展。

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的精确、丰富和细腻,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无不是“吟得一字安,捻断数茎须”,文学史上,许多经典的推敲典故举不胜举、令今人为之叹服。可以这样说,语文味就是要善于“咬文嚼字”。

三﹑重视读写, 强化“语文味”的落实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这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的。语文教学应始终贯穿听说读写训练,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文本,重视诵读、重视语境、重视习惯、重视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牢固树立语文教学根基的核心。因此,语文味的核心也就是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语言实践。

具体说来,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沉浸其中,让他们朗朗地读,静静地思,无拘无束地说,认认真真地写。透过语言文字,把握文旨,体味情感,同时抓住精彩的内容、精妙的语言,重锤敲打,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并积累语言,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咀嚼涵泳、感悟积累、表达体验等一系列语文心理操练,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凸现语文教学的语文特色——语文性。

《西湖》(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毋庸置疑,教学这样的课文,加强诵读是非常关键的。比如第一段通过设问“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第二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可以结合欣赏文中插图,通过“绿”、“青”、“浓”、“淡”等词语想象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美妙意境。再通过“银镜”、“掠过”、“一闪一闪” 等词语的品

读,感受“平静的湖面”那独特迷人的景色。第三段描绘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把朗读同想象结合起来,在感受想象“绿色镶边”、“葱绿”、“绸带”、“仙境”等画面之美丽的同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准确,领悟游人“心旷神怡”的美妙心境。第四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月光下的西湖画面,播放舒缓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把自己朗读的声音与画面、配乐融为一体,在“明月东升”、“湖水荡漾”、“华灯倒映”、“悠扬的琴声”中“泛舟湖上”。

上面例举的是加强朗读的教学示例,重视写作亦应如此。比如学完《“东方之珠”》(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后,根据教材要求,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让学生掌握围绕中心句构段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还应敏锐地挖掘那些易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元素,指导学生写作。比如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造句方法后,也让学生学着去写几句;学了《狐狸和乌鸦》以后,启发学生想象:过了一段时间,狐狸又看到乌鸦叼了一块肉回来,这一次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去续写一个童话故事;学了《北大荒的秋天》以后,让学生去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秋天等等。

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

在这训练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去掌握语文这门工具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原来语文味就包含在文本的一字一词一句中,包含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当然,它还包含在师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心灵的相互沟通中;包含在教师的课堂语言中,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中„„ 其实,只要我们的眼中有了语文,我们的心中有了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自然也就会多一些语文味。

愿我们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浓起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好课三味》 王崧舟

3、《“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 吉春亚

让有味道作文篇二

作文有点文化味

选准角度

思想深刻

选材典型

结构匀称

一、他山之石

【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例文1】

无用之癖伴人远行

山东考生

周作人有言:“人生需一些无用之乐。”斯言如是,或许是一杯清淡悠远的茶,或许是一支清瘦古意的笛子,人生路途漫漫,我们即使一生也用不上,借之而生,但它们却会滋养我们的心性灵魂,伴随我们一直走向远方……

张岱年少,好精舍,好诗好橘,精致玩物似乎不堪用途,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少年的繁华享乐,深入他灵魂,嵌入他文笔,让他在衰败流落的晚年,仍能以精致的语言写出篇篇隽永的架构。让他在艰难流顿的岁月里,仍能自嘲自乐。如此看来,其少年时的癖好,不也伴随其一生吗?

人生路长,所需甚多,人们在打点这份人生行囊时,往往莫衷一是。有实用主义者道:琴棋书画,棋淫茶谑,均为无用之物,绣花枕头罢了,曷反其本也!古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样看似无用之物,实际上可以滋魂养魄,塑造人格。物性决定人性,物镜塑造心境,人之性情品格,皆能从无用之癖中得到温润、滋养、改善、发扬。由此踏上人生旅途的我们,总会带着其带给我们的馈赠。跋山涉水,步向远方。

“书宜杂读”,梁启超如是说;“通才能成为大”,傅雷如是说。斯言如是。无用之癖虽杂,虽通泛,却不能让你在岁月的流逝中,发酵为一杯佳酿。李白好剑,虽无用武之地,却也练出了一颗“剑胆琴心”,飘逸侠气;爱因斯坦好提琴,虽不精通,却从中滋养了一颗悲悯博爱的心;林清玄爱茶,虽不借茶谋利,但那舒卷的茶叶,清浅的茶汁已然滋入其文字,字里行间茶韵悠然……他们带上了无用之癖,所以漫漫长途,相伴一路,受益一生。

然而,伴随我们一路的,有时却不是侠心、悲悯、茶意,有时也可能会是贪婪、怀疑、懒惰,盖其打点人生行囊时,有意无意地携上了坏癖。佳癖固也修身养性,坏癖亦可毁人一生,所以现世中的我们,定需时时勤翻检,莫令坏癖伴一生。

叶芝有诗云:“她劝我们从容生活,如草生堤堰;她劝我们从容相爱,如叶生树梢。”她,便可以是“无用之癖”,于漫漫路途中与我们默默相伴,成就我们从容的姿态,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靓点借鉴: 【例文2】

张岱的行囊 山东考生

公元一**四年,数声金角响彻京城,三尺白绫独悬眉山,大明王朝如一艘破蔽迷航的孤船,终于在最末一轮狂风暴雨中沉

2023年让有味道作文(五篇)

让有味道作文篇一南京市上元小学 汪国宝“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