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郑州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四篇)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格式篇一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排版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学生应在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从事的设计内容和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
1、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包括封面、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几部分。
1.1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最重要内容的概括,应该简短、明确,论文题目不超过25汉字。读者通过标题,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
1.2摘要
摘要是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的提要,应该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和新见解。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不超过500汉字。一般还要有对应的英文摘要。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检索论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学术期刊是否收录论文的关键内容。
摘要不是目录,并要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3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3~5个。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1.4目录
目录通常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5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前言、主体、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字数不能少于5000汉字、一般也不要超过1万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图表等)。
1.5.1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序言、导言、导论等,用在论文的开头。前言一般要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概括地写出作者的研究工作。前言要紧扣主题,简洁明确。
前言还可以综合评述前人工作和进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可以简单介绍研究方法。
前言只是论文的开头,一般不必写前言这个标题。
1.5.2主体
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重点论述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以毕业设计为主的毕业论文,应该简单介绍毕业设计的软硬件环境,采用的程序、工具等;要重点论述自己的毕业设计工作,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的理论或技术难题;最后给出所编写完成的程序的功能,毕业设计达到的技术指标或设计结论等。
正文中可以采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辅助论述观点或描述设计过程,适当采用程序界面、关键源程序段,并结合设计任务或研究工作进行说明;但不要大量地粘贴图形和源程序(这些可以作为附录)。
1.5.3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并做到首尾对照;结论部分一般还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结论部分作为新的段落,可以用空行分隔论文主体,不必写结论这个标题。如果结论部分内容很多,也可以设置结论作为一个标题。
1.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和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按照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另起一页)编号罗列。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罗列参考文献即是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论文的有力补充。
为便于读者查找,应该遵循国家的著录格式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内容要完整准确。著录项目依次是作者(译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
1.7附录
附录是与论文有关但不宜放在正文中的内容,例如程序流程图、源程序清单、公式的推导、图纸、数据表格等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1.8致谢
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2、毕业论文的格式(参考)
页面设置:a4纸,上下页边距2.5厘米、左右边距2.0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正文字数5000字左右(包括标点符号、图表等)。
题目(居中、黑体小二号字,不超过25汉字)
附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
摘要(黑体五号字)摘要内容(宋体五号字,不超过500汉字)
abstact(arial五号字)摘要内容(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关键词(黑体五号字)关键词内容(宋体五号字,3~5个)
key words(arial五号字)关键词内容(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目录(居中、黑体小三号字,单独一页)
标题........页码(左对齐、宋体五号字)
前言内容(正文格式:两端对齐、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标题1(左对齐、黑体三号字)
1.1标题2(左对齐、黑体小三号字)
1.1.1标题3(左对齐、黑体四号字)
1.标题4(左对齐、黑体小四号字,缩进2个字符)
正文内容(正文格式)
结论内容(正文格式)
致谢(标题2格式)
致谢内容(正文格式)
参考文献(标题2格式)
典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双端对齐、宋体五号字)
1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著作图书文献)
2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学术刊物文献)附录(标题2格式)
附录内容(两端对齐、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
3、毕业论文的排版
采用ms word或金山wps等文字处理软件。下面是采用word 2000的操作方法。
1.页面设置
使用“文件/页面设置”命令a4纸,上下页边距2.5厘米、左右边距2厘米、页眉页脚
1.5厘米。
2.插入页码
使用“插入/页码”或“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
3.设置题目、摘要、关键词等段落和字体格式
4.编排目录
在关键词后插入新的一页,手工或自动编排目录。
使用“插入/分隔符:分页符”命令使得目录部分独立成页。
使用“插入/索引和目录/目录:选中“显示页码”,设置显示级别为3(或4)”进行自动目录编排。否则需要录入标题名称及页码。
注意,使用自动插入目录,需要首先对各级标题进行设置,即采用相应的标题样式(参看下一个步骤)。还需要注意,在完成排版之后,目录页码才能最终确定。如果目录插入在同一个文档中,则页码会自动更改。否则,应该在文档最后位置插入目录,然后剪切、粘贴到另一个文档;在后一个文档中立即删除原来的页码,并在该位置填入与原来页码相同的数字。所以,目录编排也可以在文档最终排版完成后进行。
5.设置标题样式
(以windows2000系统为例),使用“格式/样式”命令打开“样式”对话框,分别选中“标题1”、“标题2”、“标题3”依次对其“更改:格式”,格式要求如上,主要是字体和段落需要更改。
如果用到“标题4”,则需要在“样式”对话框的列表下拉菜单选择“所有样式”,然后选中“标题4”同上进行必要的更改。
标题样式设置完成后,将光标定位到需要使用标题样式的标题行,然后从“样式”工具图标中选择相应的标题样式即可。
6.插入图像、图表、公式等
利用“插入”菜单中相应的命令实现。
7.绘制图形
用“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显示出绘图工具,选择相应图标进行绘制。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格式篇二
学 校 代 码 10459 学号或申请号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作 者 姓 名:张三 导 师 姓 名:李四 教授 学 科 门 类:工科 专 业 名 称:
培 养 院 系:大电气、大物工 完 成 时 间:20xx年4月
a thesissubmitted to zhengzhou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thesis title
bysan zhang supervisor: li
major name institute name april20xx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年月日
摘要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材料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个行业领域中,材料和器件中表面和亚表面的完整性会影响和决定系统和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运行寿命。此外,随着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空气及水源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导致了某些疾病的高发,皮肤病即是受环境因素诱导的典型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新增病例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实现对材料表面裂纹和皮肤表面病变的无损检测尤为重要。激光声表面波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其特别适合应用于对材料表面特征进行检测,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有:
1.对激光声表面波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2.基于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热应力仿真技术探究了声表面波的激发源——脉冲激光的参数,包括脉冲能量、上升时间、光束半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对在皮肤表面激发的声表面波振幅与带宽的影响,并给出了激发大振幅高频声表面波的最优参数范围,并使用最优参数下的脉冲激光在具有表面黑色素瘤皮肤模型表面进行声表面波的激发,通过信号的色散曲线获得了最小黑色素瘤尺寸与网格尺寸的关系,验证了激光声表面波用于皮肤表面病变检测的可行性; 3.基于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结构仿真技术探究了铝材料表面不同深度的表面单裂纹对声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同尺寸不同数目的表面多裂纹对声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并绘制了传播经过不同数目的裂纹后的声表面波色散曲线,由色散曲线的倾斜程度可大致判断裂纹的数目。
4.设计并搭建了经典迈克逊干涉仪差分检测系统和偏振迈克逊干涉仪差分检测系统,并对两套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两套检测系统均包括声表面激发单元、声表面波检测单元和信号采集与处理单元,其中偏振系统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起偏器、λ/4波片和λ/2波片,并将分光镜替换为偏振分光镜,故偏振系统中的光束为偏振光,使得偏振系统在消除共模噪声和增强信号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设计了fir数字低通滤波器,较好地滤除了系统检测到的声表面波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关键词:激光声表面波表面裂纹有限元仿真经典/偏振式迈克尔逊干涉仪;
i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and gets advanced very much in recent years, the required quality of media and materials gets the surface/subsurface integrit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materials decide the performance and working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s, accompanying the fast develop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air condition gets worse and water resources get a result, some disease cases increase especially skin ly, the morbidity of skin diseas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becomes a trend that more young people get ore the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for surface crack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n skin is very important and in great -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technology as a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approach h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work done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following: 1, the state-of-art of the 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technology is shortnes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echnologies are concluded, based on which,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goal is finally determined.2, fem simulations under thermal-stress analysis mode are conducted by the software of ansys to explorer the effects that pulse laser parameters, including pulse energy, rise time, beam radius,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have on the generated surface acoustic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to generate surface acoustic waves with big amplitude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are laser with these parameters is applied on skin with h the dispersion curves of the detected sign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esh size of the skin model an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melanoma is words: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surface crack, skin, fem simulation, classical/polarized michelson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 绪论........................................................................................................4
1.1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4
1.1.1 声表面波技术简介................................................................................................5 工作总结与展望....................................................................................7
2.1 工作总结.........................................................................................................7 2.2 工作展望.........................................................................................................7
参考文献....................................................................................................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 致谢..........................................................................................................10
iii
1绪论 绪论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是对材料表面特征进行无损检测,属于无损检测的范畴,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章对激光声表面波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激光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中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1.1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是指在不损坏或者不影响被检测对象的性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结构的异常或病变等引起的热学、声学、光学、电磁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被检测对象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性能、状态,以及缺陷或异常结构的类型、位置、尺寸、形状、数量、分布等特性进行检测和表征的方法[1]。随着工业和科研技术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材料或产品实现精密测量和检测的便显得日益重要,在此需求的基础上,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
现如今,实现无损检测方法众多,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检测方法、射线检测方法、渗透检测方法、磁粉检测方法、涡流检测方法等[2-8]。在这几种检测方法中超声检测、射线检测适用于块状样品,对样品的内部信息的获取较为准确,但难以检测到样品的表面的信息;渗透检测易造成对样品表面的污染,且只适合开放式的表面裂纹,也无法对判断裂纹的深度进行判断;磁粉检测较为简单且检测速度快,但只适用于铁磁材料,且易产生磁力残留;而涡流检测只能测试导电材料,且当测试对象几何形状复杂和不规则时检测的准确度大大降低。
而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激光声表面波技术(laser-generat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technology, lsaw),运用超短脉冲激光照射在样品表面激发声表面波,并用声表面波的色散或传播经过裂纹时振幅的变化来表征样品的表面特征。声表面波集中在材料的表面传播,对材料的表面特性十分敏感,近年来其在材料的表面和亚表面特性的检测方面发展迅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9-12],1绪论
下面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介绍。
1.1.1 声表面波技术简介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是沿物体表面传播的一种弹性波,是在19世纪80 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在研究地震波的过程中偶尔发现的一种能量集中于地球表面传播的声波,因此也叫瑞利波。声表面波是横波与纵波的组合,其在传播过程中,会穿透到介质表面下1-2个波长的深度。如图1-1所示为声表面波在介质表面下的渗透深度与声表面波波长关系的示意图,波长越大,渗透深度越大。而且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声表面波的相速度随频率保持不变[13],在分层介质或具有表面缺陷的介质中,声表面波的相速度随频率变化。基于此特性便可将声表面波用于材料表面特性的表征与检测,如分层介质的表面或亚表面裂纹,皮肤癌,薄膜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等[14-16]的检测。
图1.1声表面波在纯净介质和分层集中的渗透深度与传播速度示意图
表1.1皮肤表层的物理参数
1绪论
参数 m 数值 0.25 单位 kg l 0.25 m
kt 3.1×10-7 n/s2
kd
4.48×10-7 n/s2
jx 0.033 kg/m2
jy 0.033 kg/m2
jz 0.061 kg/m2
g 9.8 m/s2 20世纪现代传统导航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08年hermannanschütz-kaempfe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摆式陀螺罗经,开辟了第一代惯性技术,奠定了整个惯性导航的基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0年代,美国国防部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耗时20年,在1994年正式建成。gps系统向全球开放,但为军用和民用安排了不同的频段,分别广播p码和c/a两种不同精度的位置信息。目前,gps已经称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全球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系统。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mems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的捷联惯导技术越来越成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传统的惯导采用稳定平台技术并与运载体的转动进行隔离不同,捷联惯导将敏感元件固定在运载体上。由于其结构简单、尺寸小,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捷联惯导取代了大部分常规武器上的导航系统,而且在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惯导的测量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时间积分的结果,因而精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这就无法克服惯导长时间出现的积分漂移的问题,而且系统的可靠性仍需要加强,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70年代末80年代初,麻省理工大学的马尔教授创立了视觉计算理论,奠定了计算机图形的理论基础;70年代中期,ccd图像传感器的发明,揭开了机器视觉发展的序幕。80年代cpu、gpu、dsp等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视觉导航的腾飞成为了可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特别在机器人控制领域,视觉导航让机器人有了一双明眸的双眼。通过视觉导航,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三维空间的动作,它能实时感知出复杂的环境信息,对非结构化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特别是近两年,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的崛起,必将极大的促进视觉导航系统的全面进步。
可以看出,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导航的方式逐渐增多,从传统惯导、捷联惯导到视觉导航,单一传感器的导航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因此,通过何种融合算法将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点,从而最终提供一个满足测量目标的位置、姿态、航向等参数信息自然而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组合导航技术本质上就是多传感器融[2]
2工作总结与展望
合技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应用数据融合等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更加智能化、多功能、高精度、可靠性强的导航效果。工作总结与展望
2.1 工作总结 2.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自抗扰控制思想探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30(12):1498-1510.[2] avent, p., raharijaona, t., fabiani, p.,
2023年郑州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